□陳梵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三農”工作必須在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引領下走深走實。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承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也要依托縣域經濟,通過縣域經濟的功能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因此,加速縣域內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對確保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由于山多地少,規模以上的工業、文化教育及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因此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待改善。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廣,如何保證縣域經濟同步發展是目前該省所應關注的大事。
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二者實際上是緊密相連、彼此融合的關系。
——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內在機制。從推動力效應看,新型城市化進程中很多鄉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全產業鏈比較長的二三產業帶來了充沛的勞動力供給,很好地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新發展理念的形成,推動人口與經濟的統一。從拉力效應視角看,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部分學習了專業知識技能的村里人返鄉之后可以有效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
——鄉村振興是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是福建省農村經濟發展立足現實的戰略,是現階段福建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據。福建省推行鄉村振興策略可以解決縣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問題,“三農”難題是該省農村問題的充分體現。福建省一直高度重視農村發展難題,但鑒于地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牽制,農村地域經濟發展差別特別大,因而福建省需要從戰略上督促“三農”問題的進一步解決。可以說只有農村經濟問題得到快速解決,農民富了,整個國家才會興盛。
——福建省縣域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福建省持續發展縣域經濟是該省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農村現代化的動力輻射范圍越高。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可借助城區、產業園區等“主戰場”提高縣域經濟水準,抓好縣域產業鏈、優秀人才、管理等問題。
——福建省鄉村振興現狀。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福建省委創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領導組,承擔該省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任務,逐層部署鄉村振興重大政策的落實,重點處理各部門及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所面臨的難題。
除此之外,福建省在各個鄉村振興成果較好的村子中評出實績突出村,為其他區域的鄉村振興提供較好參考。(如表1)

表1 2021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數量
——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如表2所示,2021年福建省縣域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長樂縣、惠安縣及閩侯縣,分別為33640 元、31251 元及31195 元。對比2020年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自福建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人口和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縣域經濟得到有效發展。

表2 2021年福建省各縣人口發展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福建省縣級政府應以“三農”資金投入為本,將鄉村振興各類開支列入縣級政府財務預算。同時要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基本公共服務、農業產業結構、可持續性發展、農村居住環境等重點領域和薄弱點的完善,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以戰略為指導協同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農業、農村及農民問題為主旨,是國家為解決農村民生問題而設計的專門性策略。保持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的長期穩定協同發展,是實現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福建省發展縣域經濟需要融合多產業、實現多點布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不是很發達的地域,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指導,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地域經濟。因此,福建省應探尋農村產業融合思路,健全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服務體系,切實發揮政府部門功效,科學合理制定地區產業振興整體規劃,全力支持形式多樣的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品牌村,走地區現代農業農村智能化和產業緊密結合發展之路。
——以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構筑堅實的物質基礎,離不開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因此,福建省以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振興,可以通過探索多樣化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同時完善多渠道的產業融合服務,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因地因時制宜,科學編制地方產業振興規劃,積極扶持各種形式的產業融合,打造品牌鄉村,走富有地方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加大政府投入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福建省縣級政府應以“三農”資金投入為本,將鄉村振興各類開支列入縣級政府財務預算。與此同時,要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基本公共服務、農業產業結構、可持續性發展、農村居住環境等重點領域和薄弱點的完善,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農村基礎建設資金投入量相對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因而,政府部門務必自主創新資金投入方法,進一步將資金用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區域。福建省各主管部門要充分考慮如何提升統籌規劃能力,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因時制宜制訂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整體規劃。
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尖端農業技術的引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與此同時,要高度重視基本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和人才培養。多層面搭建農村規范化產業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了能孵化大量新式農民企業家,培養惠農經理人,在有關高校建設農村科學研究實踐基地,完善城鄉溝通交流鏈接,提升農業科技科學研究,同時鼓勵技能人才下基層,加快科技創新轉化,以便從根本上保障福建省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推進農業產業化以解決“三農”問題。農村地區是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地域,城鄉二元結構顯著,嚴重限制了縣域經濟的發展。黨的十九大至今,中央一號文件再三強調解決“三農”難題的必要性。在目前執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大環境下,推動農村產業化發展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三農”難題的路徑之一。推動農業產業,有益于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各個地區充分運用區位優勢。福建省絕大多數縣區依然存在一定體量的特色農業比例,局部地區受限于本地獨特地質條件。現代化農業落伍,會嚴重限制農業產業的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村科技創新,會給農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可有效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福建省縣域經濟產業化是促進農業產業的關鍵所在。基于此,可以結合當地網絡資源及銷售市場,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農業優質資源,培養地區農產品品牌,因時制宜制定農村產業鏈發展整體規劃,可以參考福建省已有的農特知名品牌。與此同時,根據農業結構和運營模式的改變,增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農副食品制造業及農業旅游,使特定區域、農村旅游、健康養老產業等多產業形態得到發揮,保證長期性向二三產業發展變化。提升農村產業鏈發展的自然環境,吸引大量優秀人才下基層就業創業,以個人創業推動農村學生就業,以學生就業推動本地人才回流,以穩步發展推動農村人才振興。
——推進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主要指城鄉一體,合理布局地區網絡資源,完成城鄉融合發展、共同繁榮昌盛。福建省城鄉二元產業結構十分明顯,因而在該省各縣推動城鄉一體化,使城鄉各方面趨于公平,尤其是降低福建省各縣城鄉差距,對提升農村經濟水平有較大幫助。積極推動福建省城鄉經濟一體化,可以使資產、優秀人才、土地資源等規模經濟在城鄉間充足流動,城鄉產業鏈發展得到合理布局,城鄉經濟發展從產業鏈、人力資本、生產率等多個方面穩步發展,城鄉產業化發展可以保證福建省各縣在城鄉一體化環節中實現科學布局,從而推動當地文化教育、診療、環境衛生、社保、學生就業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完成城鄉規模經濟自由化,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生態環境得到治理。
福建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下,縣域經濟得到有效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城鄉產業融合得到有效改善,全方位的城鄉結合讓農村變得更加美麗,對于推進福建省新農村建設起到關鍵作用。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逐步發展,福建省鄉村振興戰略將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發展,讓農民發家致富,提升當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