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東省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問卷調查的公眾防震減災科普認知及需求研究
——以山東省為例

2023-02-13 05:05:54李志恒權騰龍張慧峰
地震工程學報 2023年1期

李志恒, 金 興,李 紅 , 權騰龍, 張慧峰

(1. 山東省地震局, 山東 濟南 250014; 2.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3. 寧波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浙江 寧波 315211)

0 引言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隨著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的發生,社會公眾對地震相關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地震科普知識、地震震情信息等的需求也逐漸增大[1]。公眾地震災害認知和防震避險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社會防震減災能力的高低,有效的地震科普宣傳工作能夠提升公眾防震減災意識,減少地震災害損失[2]。

眾所周知,公眾既是科學普及的對象,也是科普研究的對象,科學知識傳達和科普產品傳播的效果反映公眾的認知和需求度。如何準確把握公眾對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認知,如何準確定位公眾對地震科普的需求,如何整體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是防震減災科普工作者面臨的重大難題。眾多學者[3-8]就公眾地震災害認知和科普需求基于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我國不同地區展開了實證調查研究,綜合其研究成果可發現不同地區的公眾對地震知識的認知程度及需求程度不同,這可能與公眾所在地區的地震發生頻率、地震科普宣傳工作力度等外部條件有關[9-11]。在考慮地域性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3-8]的統計,公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認知和需求的調查研究在北京、天津等較大城市和四川、青海等部分地震頻發省份已有過開展,但是針對山東省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科普認知和需求情況的研究目前較少。山東省地處華北地震區東南部,省內及其鄰近海域存在著郯廬斷裂帶、南黃海斷裂帶、聊考斷裂帶、燕山—渤海斷裂帶等主要的地震構造帶。這四條大型活動斷裂帶共同組成了山東省“三縱一橫”的地震構造格局。這樣特定的地質構造背景決定山東及其近海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區[12]。作為人口和經濟大省,一旦發生重大地震事件,如果處置不當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調查研究山東省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科普認知現狀,挖掘公眾對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形式、渠道、內容的偏好需求,以期明確地震科普工作方向,促進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在公眾中高效傳播和全面普及,對于減少地震災害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流程

1.1 問卷設計

在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和充分考慮調查問卷的目的性、邏輯性、通俗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公眾防震減災科普認知和需求調查問卷內容設計為三部分:(1)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所在地、職業和受教育程度;(2)了解被調查者的地震科普知識的認知情況;(3)了解被調查者的防震減災科普需求情況。問卷具體結構列于表1。

1.2 樣本選取

本次問卷發放和數據收集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1)利用問卷星平臺制作電子調查問卷,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隨機選取山東省內學校、社區、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為調查點進行線上發放,收集到線上反饋的問卷共計1 700份;(2)依托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對省內不同地市的來訪參觀人員采取現場隨機抽樣、當場填寫問卷并回收的方式進行調查,收集到現場反饋的問卷共計690份。通過對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收集的2 390份問卷經過整理篩選,去除隨意作答、答題數量不足題目總數等質量較差問卷[13],最終用于分析的有效問卷數為2 315份,有效問卷率達96.9%,超過在99%的概率保證度和0.05的抽樣誤差條件下所需要的最小樣本量665份[14],滿足研究需要。

表1 防震減災科普認知及需求調查問卷

1.3 評價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統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2類:

(1) 整體性統計分析。目的在于定量評價公眾對地震災害的整體認知水平,本文參考魏本勇等[11]對北京市公眾地震災害認知特點分析時所使用的定量評估方法及賦分原則。設整體認知水平評價指標為P,每份問卷作為樣本i,問卷中表現公眾認知程度的題目設為j。本次研究共有14道題目涉及公眾對地震災害的認知(j=14)。題目分為單選和多選,具不同賦分原則。對于單選題,僅有一個正確答案,選擇正確計1分,其他選項計0分;對于多選題,要求被調查對象選出自己認為合理或者最符合的選項,每個選項計1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調查對象對地震災害知識掌握越全面。基于以上賦分原則,將各題目得分求和,可得每個樣本i的評價指標值Pi,其具體表達式如下:

(1)

當各題目均取最優答案時,據式(1)可得公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認知水平理想得分為70分,每個問卷樣本在認知水平上的實際得分與理想得分之比為樣本得分率Fi(樣本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認知水平的高低)。Fi的值越高,公眾的認知水平則越高,反之則越低。

(2) 描述性統計分析。利用SPSS和Excel軟件,對收集的有效問卷進行量化處理和數據錄入,統計問卷中的題目回答情況和選項分布特征,分析山東省社會公眾的地震科普知識掌握情況和需求程度,準確定位社會公眾對地震科普方面的精準需求點。進而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為今后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提供相應的提升策略。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調查基本情況統計

表2給出了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由表2可知,被調查者男性占比50.81%,女性占比49.19%,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從年齡構成上來看,18~49歲年齡段之間的被調查者占比最多,為58.59%;從職業構成來看,被調查者以學生、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企業職工居多,三者總占比為71.77%;從受教育程度來看,高中及以上學歷者占比達73.31%。

表2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2.2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認知現狀與分析

2.2.1 公眾整體防震減災科普認知程度評價及分析

表3 被調查者整體認知水平得分率

2.2.2 公眾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掌握水平評價與分析

公眾防震減災基本知識主要涉及地震常識類問題,經過統計發現(圖1):公眾對地震波速度及破壞程度、地震次生災害知識的掌握水平相對較高,占比分別為59.12%和56.45%;對地震預報和預警、震級和烈度這兩組專業術語定義區別上,能區分地震預報和預警的公眾占比為39.73%,能區分震級和烈度的公眾占比為34.26%。公眾對地震預報和預警的掌握程度要優于對震級和烈度的掌握程度,但是二者的占比均偏低,說明針對地震預報與預警、震級和烈度的科普宣傳力度仍需加強;地震預報的發布權限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掌握此基本知識的公眾僅占23.82%。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公眾認為地震預報的發布權限是地震部門,甚至有公眾認為地震專家可以發布,這可能是公眾對地震部門的工作缺乏認識和了解所導致。

圖1 公眾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掌握情況Fig.1 Basic knowledge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mong the public

2.2.3 公眾對地震謠言認知程度評價與分析

在針對地震謠言的公眾認知程度調查中發現(圖2):對于非法定渠道傳出的地震預報信息說法,占比達76.65%的公眾認為其為謠言,說明絕大部分公眾還是選擇從法定渠道獲取地震預報相關信息,但具體從何種法定渠道獲取地震預報信息的認知度較低(據2.2.2所述);對于“地震云”預測地震、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動物異常準確預測地震這三種謠言,分別有34.91%、28.32%和36.49%的公眾認為其不是謠言,分別有28.92%、37.31%和26.21%的公眾表示不清楚,而能正確認知這三種謠言的公眾分別僅占36.17%、34.37%和37.30%,說明這三種類型的地震謠言已經“深入人心”,辟謠科普宣傳工作依然需要加強。

圖2 公眾對地震謠言的認知程度Fig.2 Public cognition of earthquake rumors

2.2.4 公眾地震應急避險常識及技能認知程度評價與分析

公眾地震應急避險能力是遇險時自救和互救的重要保證。經過本次調查發現(圖3):公眾對震后救援原則(先易后難、先近后遠、先生后人)的認知程度較高,占比達72.25%;公眾對震時避險原則的知曉程度偏低,占比達41.37%,有部分公眾認為地震發生時應該先跑,而推薦的做法是“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對于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的知曉率僅為32.76%,有超過的公眾不清楚自己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在何處;對于地震應急包包含物品和作用的調查發現:公眾的知曉率為39.55%,說明地震應急包的普及程度處于較低水平;應急救護技能的公眾知曉率僅為28.67%,公眾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的水平較低,亟需加大對公眾應急救護技能的培訓力度。

圖3 公眾地震應急避險常識及技能認知程度Fig.3 Public cognition of gene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avoidance

2.3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需求情況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需求情況通過科普內容需求、傳播形式需求和獲取科普信息的途徑來呈現。

2.3.1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內容需求

對公眾防震減災科普內容需求的調查發現(圖4):應急避險知識與技能的公眾需求占比最高,為83.65%;地震預報與預警科普需求與地震謠言識別需求的占比近乎持平,分別為76.35%和76.23%;對建筑抗震科普的需求占比為65.94%;上述四種防震減災科普內容需求的占比較高,均超過60%,可能的原因是這四項科普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公眾接觸較多,有較高的需求程度。公眾對地震監測儀器、地震專業術語、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地震次生災害知識這四項科普內容的需求占比分別為26.12%、31.63%、32.13%和40.12%,需求程度相對較低。

2.3.2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傳播形式需求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的傳播形式主要有圖文、音視頻、動漫、游戲以及展覽等。本次調查發現(圖5):對于相同的科普傳播形式,公眾需求的科普形式占比與接觸過的科普形式占比大體持平或者差距不大;其中,音視頻形式是公眾需求最高的科普傳播形式,占比達82.12%,其次為圖文傳播形式,占比為71.25%,這說明音視頻和圖文科普傳播形式依然占主流;動漫和展覽形式的需求占比分別為56.65%和45.47%,占比相對不高,但仍然需要重視;游戲形式的需求占比為28.34%,需求程度較低。

圖4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內容需求程度Fig.4 Degree of public demand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圖5 公眾防震減災科普傳播形式需求Fig.5 Public demand for popularized form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2.3.3 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途徑

對公眾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的途徑統計發現(圖6):地震應急演練活動、科普講座活動和科普館參觀活動各自的公眾接觸率與需求率差異較大。其中,地震應急演練活動的公眾需求率為71.56%,而實際接觸率僅為21.19%,差距達51.37%,說明公眾雖然具有很強的參加地震應急演練活動的需求意愿,但能接觸到該活動的機會較少;同樣,科普講座活動和科普館參觀活動也具有相同的原因。公眾最期望的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的途徑為新媒體APP或網站,占比為85.93%,這可能與近年來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APP的快速發展有關。由于其便捷性和實用性,更多的公眾愿意通過網絡新媒體以線上的形式關注信息。公眾期望以廣播電視節目或圖書、報刊作為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途徑的占比分別為65.29%和56.76%,期望和需求程度較高,依然是重要的防震減災科普信息傳播途徑。

圖6 公眾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途徑情況Fig.6 Public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3 結論及建議

通過對山東省公眾防震減災科普認知及需求的調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

(1) 公眾的地震科普知識整體認知水平偏低,對地震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辨識地震謠言的能力不足,對地震應急避險能力有待加強,對應急救護技能掌握水平和震時避險原則認知水平不高。

(2) 從公眾防震減災科普需求方面看,對地震應急避險與技能、地震預報與預警、地震謠言識別及建筑抗震等方面的科普內容需求度較高,對地震減災科普內容的呈現依然是公眾需求度最高的科普傳播途徑。

(3) 公眾最期望的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的途徑是通過線上的新媒體APP或網站,對參加地震應急演練活動、科普講座、科普館參觀等線下活動的意愿較強,但是缺乏接觸機會。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地震科普工作提升建議:

(1) 打造“融媒體”地震科普傳播平臺,提高科普服務效率。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公眾偏好于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獲取地震相關信息,新媒體平臺已成為地震科普宣傳的重要渠道[15];然而本次調查發現公眾期望以廣播電視節目、圖書、報刊等傳統媒體作為獲取防震減災科普信息途徑需求程度依然較高。因此,地震部門應綜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建設“融媒體”地震科普宣傳平臺[16],進一步提升地震部門的科普宣傳能力,助力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高質量發展。

(2) 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創作形式多樣的地震科普作品。在地震科普作品創作時,應優先考慮公眾對地震知識的認知特點和需求,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公眾關注的防震減災知識領域,有的放矢的進行地震科普作品的創作。此外,在科普作品呈現形式上應具有多樣化,以滿足公眾的不同需求。

(3) 發揮地震部門權威性,及時應對地震謠言。公眾對地震部門發布地震相關信息的權威性認可度較高[17],建議地震部門加強地震輿情監控,第一時間發現地震謠言,快速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發布科學權威的辟謠信息,加強對輿情的引導,避免因地震謠言引發公眾恐慌。

(4) 加強開展地震科普宣教活動,滿足公眾線下科普需求。公眾對線下地震科普宣教活動(地震應急演練、科普講座)的需求度較高,但接觸度較低。因此,建議地震部門積極對接學校、社區及企事業單位等重要的科普宣傳陣地,建立長效的防震減災科普線下傳播機制。派工作人員走進上述場所,指導或開展線下的地震科普活動。在滿足公眾科普需求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技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99在线小视频|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一级片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美女被操91视频|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911亚洲精品| 午夜在线不卡| 色135综合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护士|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99爱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久青草网站| 91人妻在线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自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天天综合网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www亚洲天堂|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色亚洲成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婷婷色中文| 欧美精品另类|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区91|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