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巧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
農村老年人是互聯網使用者的重要群體。2023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互聯網使用者規模達10.79億人,50歲以上的互聯網使用者規模占29.9%,互聯網向老年人群體滲透的趨勢進一步增強。隨著農村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數字經濟的不斷突破和數字惠民服務的不斷完善,農村老年人對互聯網的使用會越來越普及,如何加快農村老年人群體的數字融入,成為當前數字化研究的重要內容。
農村老年人是互聯網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群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其中推動老年人的數字化應用是其中應有之義。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部分農村老年人存在無法充分使用互聯網服務的數字鴻溝和在使用過程中數字失能問題。但無論是數字鴻溝還是數字失能,都意味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尚未充分滿足農村老年人獲得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農村老年人數字失能主要表現在不會使用與不當使用。前者將部分農村老年人隔絕于網絡世界之外,后者使部分農村老年人沉溺于網絡世界之中。
一是不會正常使用。農村老年人是不能正常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發展統計報告,相對于城市地區而言,農村地區非網民所占比重更高,占全國非網民的59%;就年齡階段而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非網民的主要構成。二者結合,可以推斷出農村老年人是非網民的重要構成。
缺少連接的前端設備。雖然智能手機的使用已經普遍,且價格降到千元以下,但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仍負擔較重。這一群體大部分無退休金,年齡偏高、身體素質較差,無法掙到相對高的薪資,有的子女經濟支持也較少,且日常生活及生病就醫占據大額開銷,很難有額外的收入用于購買中高端電子產品。
缺乏連接的網絡費用。即使購買了能夠連接網絡的智能手機,進入網絡還需要承擔上網本身的持續支出費用。農村持續上網通常需要購買路由器或者手機流量,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固定的網絡費用。這對并不富裕的農村老年人來講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支出。
缺乏連接的操作技能。缺乏操作技能也是影響網絡使用的重要因素。互聯網的使用是新生事物,相對復雜,部分農村老年人既不了解互聯網工作的基本原理,又缺乏正確使用互聯網的基本技能。例如利用手機填寫統計信息表格,對于老年人仍是較大的挑戰。
二是不能正確使用。即使能夠順利連接網絡,也并不意味著農村老年人能盡享網絡的方便快捷。網絡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老年人因缺乏良好的網絡素養不能正確使用網絡,不但享受不了網絡的便捷,而且還會帶來其他問題。
網絡恐懼。大量農村老年人屬于網絡技術新手,對于沒有把握的網絡技術感到恐懼,加之年齡增加帶來的身體機能與智力下降,比如視力、聽力、反應速度的下降,會造成順利使用網絡技術的障礙,就會出現出行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
網絡上癮。一部分農村老年人陷入數字成癮的沼澤。針對深圳市老年人的調研發現,每天都在使用網絡的老年人占總體的86%,每天使用網絡3個小時以上的占總體的近五分之一。城市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比較豐富的娛樂活動,而農村相對缺少娛樂活動,因此老年人網絡成癮的狀況更加突出。
網絡操縱。網絡支付、網絡購物等商務交易類應用逐漸向各個領域滲透,網絡操縱現象逐漸突出,農村老年人容易掉入網絡操縱的陷阱。從實施主體的角度說,網絡操縱主要有平臺操縱與個體操縱兩種。平臺操縱是指網絡平臺為了爭取獲得農村老年人的下沉市場,利用數字操縱影響其決策過程,使其沉溺網絡并不斷消費。個體操縱是以公司化運作為背景、個體精神控制為特征的網絡操作,其目的直接指向獲取流量或者直接進行網絡詐騙。2023年上半年,網紅“秀才”與“一笑傾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粉絲多半來自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些老年人粉絲為“偶像”瘋狂刷視頻、發評論、打賞刷榜,把網紅當成情感寄托,卻被網紅及其背后的公司當成獲取收益的工具。存在認知缺陷與身體缺陷的農村老年人本是最需要數字賦能的群體,卻成了容易被誤導的群體。
數字排斥。數字排斥主要表現在上網困難、自我排斥兩個方面。農村地區的移動設施、寬帶速度較為落后,老年人使用網絡受聯網困難的限制。此外,對學習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厭倦變化導致其對網絡自我排斥,網絡數字技能的日趨復雜導致其對網絡技能排斥,加入網絡數字空間的經濟成本導致其對網絡經濟排斥。
網絡逐利。利益驅動是造成網絡操縱與網絡上癮的基本動力。認知科學的發展為上癮與操縱提供了有效方法,當這種方法被用于誘導、教唆、操控農村老年人時,很容易讓他們受到經濟欺詐與身心傷害?!皠兿髡邥萌祟愓J知科學的進步,尤其是利用獎勵系統的機制,更加容易操縱人的大腦。”通過網絡空間及時反應、回饋的便捷,讓農村老年人感受到不斷的刺激、快感與希望,最終影響了其判斷和決策。
孤獨困境。農村老年人之所以遭遇數字失能,與其孤獨困境存在密切關聯。農村老年人參與其他社會活動的程度較低,交往需求與情感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容易出現網絡恐懼,超越網絡恐懼之后則容易陷入網絡上癮、網絡操縱之中。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關注,一旦從網絡虛擬世界中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就很難從中順利抽身,其精神安全與經濟安全會受到很大影響。
治理困境。當前既有的治理路徑對農村老年人的數字失能應對存在困境,不容易產生明顯的效果。網絡權利保障是以“知情—同意”為基礎的,遵循個人信息自決權的基本原則。有效同意的前提是了解真實的狀況,但農村老年人對網絡風險的認知有限,網絡平臺的條款中也較少看到披露健康風險、泄露風險、隱私風險的內容,加之平臺條款的設置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與復雜的句子結構,農村老年人幾乎很難認真閱讀。
推進農村老年人的數字包容,是解決數字失能問題的客觀要求。不僅要“數字嵌入”,也要做到“數字包容”??偟膩碚f,數字包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推進農村老年人的數字融入,二是提供足夠的數字代替服務。
推進農村老年人的數字融入。雖然掌握數字技能已經成為數字時代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但是農村老年人已很難通過學?;蛘吖ぷ魉跈C構去學習和掌握數字技能。因此,必須提供針對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數字培訓和數字接口,培養其連接網絡、信息管理、數字交流、網絡交易、在線服務、數字安全等基本能力,以通過網絡實現改善溝通、便捷購物、在線服務。鑒于農村老年人的數字市場商業價值較弱,需要有關部門將數字無障礙作為重要的公共政策進行推動,促使網絡技術企業在數字服務、數字技術中注重無障礙的技術倫理。
提供足夠的數字代替服務。進入網絡社會之前,農村老年人還可以自主地生活在數字空間之外。如果被迅速帶入數字空間,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不能將所有的服務都轉到網絡上進行,必須提供足夠的數字代替服務,保留可以作為替代路徑的面對面的服務,以幫助那些數字操作困難甚至無法操作的農村老年人,以此來降低數字失能的影響。
加強農村老年人網絡權益的數字改造,是解決數字失能的重要保障。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就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已經設置了相應的條款,應借鑒《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加大農村老年人網絡權益的數字改造。
設置數字素養提升的教育條款。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設置專門的數字素養教育條款,就老年人的數字素養提升做出具體的規定,以督促相關部門、社會機構采取適當舉措,加強農村老年人數字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在此過程中,要尤其重視提高農村老年人對數字隱私、網絡成癮、數字操縱、網絡詐騙等風險的認知水平與判斷能力,從而能夠在融入網絡的過程中堅持理性的判斷與有益的選擇。
設置數字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規。借鑒《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規定,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設置老年人數字使用的相關保護條款,為農村老年人正確使用網絡保駕護航。在網絡服務平臺尤其是涉及網絡交往、網絡消費的相關平臺上,可針對老年人推出相應的消費限制、時間控制、權限約束等服務,引入子女監督、使用提醒等服務,同時關閉個性化推薦,以防范不正當使用的發生。
推動農村老年人數字素養的不斷提升,是解決數字失能的根本途徑。提升農村老年人數字素養,除加強政府監管之外,還需要充分調動技術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其中。
發揮技術行業協會的自我凈化功能。技術行業協會是網絡技術領域的組織機構,具有專業性與市場性,應發揮其在行業自律中的協調組織作用。技術行業協會應在以下兩個方面推進自我凈化功能:一是推動形成數字運營領域中的行業自律公約,增強網絡運營企業加強自律的自覺意識;二是針對農村老年人數字參與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數字產品健康規范,推出企業會員的評級標準,協調有關部門限制不合格會員的發展空間。
發揮社會組織的幫助扶持功能。農村的代際分離日趨加重,農民想要獲得較高的收入需要進城務工,這就意味著家人陪伴老人的機會減少,社會組織應在滿足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關部門可采用經濟補貼、政治榮譽等激勵工具,引導教育機構、各種協會開展網絡素養宣傳教育活動。農村基層社區要加強防范網絡成癮與防范網絡欺詐的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下娛樂活動,引導老年人深入參與到社區活動之中,緩解老年人的孤獨困境。
不斷完善數字空間運營的治理與監管,是解決數字失能的重要路徑。數字空間運營狀況決定了數字空間所提供的產品內容,改善運營狀況能夠提供更加健康、有益的數字產品,從而提升農村老年人的數字體驗。
推動數字空間的充分競爭。充分競爭才能夠提供更加健康、有益的產品。否則,即使農村老年人有了較高的數字素養與網絡辨識能力,如果缺乏選擇空間,也無從談起選擇自由。特別是有些頭部網絡企業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進行不當競爭,提升市場進入壁壘,形成享樂壟斷經濟,可能會將一些健康的數字平臺擠出網絡市場。而保持數字市場的充分競爭,有利于提高數字平臺維持用戶良性體驗的自覺性。對此,應加強對網絡平臺市場支配行為的監管,防范網絡市場的不正當競爭。
加強信息披露的監管。理性思考的基礎是掌握更加全面、真實的信息,加強網絡平臺信息披露的監管,有利于增強農村老年人對網絡風險的充分認知,進而做出理性的決策。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特點,應督促數字平臺推出重點突出、簡明扼要、適應老年人閱讀的隱私權限說明,并且在網絡使用中增加沉迷危害、欺詐風險的警示提醒,盡可能防范他們在使用數字平臺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