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飛

勝利油田永21儲氣庫是山東省首座地下儲氣庫,承擔著季節調峰、天然氣保供的重任。圖為2022年12月15日,儲氣庫項目部員工在工藝裝置區進行巡檢。王國章攝
近年來,中國石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認真落實“要把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作為一個重點工作抓好”“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家部委的統一指揮下,全力做好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工作。自2017-2018年供暖季以來,中國石化連續5個供暖季圓滿完成天然氣保供任務,生產運行安全平穩,供區市場保障有力,成功應對多次極寒天氣,切實為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貢獻石化力量。
中國石化高度重視2022-2023年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工作。2022年以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持續動蕩,國際油氣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內需受挫,國內外形勢的劇烈變化對宏觀經濟、能源消費等產生巨大影響。疊加近期寒潮天氣頻發,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社會面出現新增用氣需求,整體保供形勢較為復雜。
上一供暖季結束后,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要求,中國石化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各相關成員單位認真研究部署天然氣產能建設、儲氣能力建設、購銷合同簽訂、進口資源采購等重點工作,按照“講政治、顧大局、保民生”原則,充分對接市場需求、積極籌措資源、加強生產運行協調。在本次供暖季前,集團公司編制下發了《中國石化2022-2023年供暖季天然氣保供方案》,安排供暖季向市場供應天然氣不少于242.1億立方米,全力做好各項保供工作安排。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職能,建立“集團公司—總部相關部門—企業層面”三級保供工作機制。開展運行動態“日監測、周調度、月總結”,針對寒潮、春節等保供關鍵時點,提前分析研判,制定專項保供措施,保障供暖季全程及“兩特兩重”期間供應平穩。
全力增儲上產,提升自產資源保供能力。加快推進川西、鄂北、東北等常規氣和涪陵、威榮、丁山等頁巖氣產能建設;供暖季前組織下屬各主力氣田企業提前開展檢修工作,加快推進地面集輸、天然氣處理裝置等重點工程投運;建立設備設施運維保障機制,確保保供期間氣田全部滿負荷生產運行。保供過程中,不斷開展氣田生產潛力大排查,盡最大努力落實增產方案。
積極籌措外部資源,不斷優化資源池結構。堅持完善以長中約為基礎、短約為調節、現貨為補充的進口LNG資源結構。主動與外方資源商進行對接溝通,積極協商供暖季長約提貨計劃,確保執行穩定,搶抓采購窗口期,提前鎖定供暖季現貨資源。同時,積極擴大國內第三方資源采購,形成了山西煤層氣、內蒙煤層氣、陜西陸上致密氣等多條穩定外采渠道,盡力增強資源綜合供給能力。
加快開展儲氣設施建設,夯實儲氣調峰基礎。持續加大儲氣庫建設投資力度,積極優選庫址、科學決策立項,提升工程建設施工水平、大幅壓減建設周期。供暖季前按照“應儲盡儲”原則,全力做好儲氣庫注氣,確保供暖季調峰資源充足。同時,建立非居民可中斷用戶調峰機制,積極組織開展“壓非保民”應急演練,全面提升應急處置和協同作戰能力。
嚴格按照合同履約供氣,保障重點地區、行業用氣平穩。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中國石化積極與下游用戶對接,按時全部完成年度及供暖季合同簽訂,保供期間切實按照合同履約供氣。同時,結合市場形勢變化,精準調度局部地區、重點行業、內部煉化企業間供氣平衡,全力保障民生用氣需求,確保整體供應平穩。
加大外部溝通協調力度,全力爭取各方支持。充分利用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及時反映天然氣保供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關鍵難點。同時,充分利用交通運輸部能源運輸保障工作專班,保障中國石化LNG船舶順利接卸。與兄弟企業開展互聯互通、資源串換,積極爭取國家管網公司長輸管道、文23儲氣庫剩余能力,緩解局部保供壓力,提升綜合保供實力。
主動發聲彰顯責任擔當,全力做好宣傳工作。積極策劃新聞宣傳,輿論持續發力,全方位展現央企勇于擔當、履行社會責任的“壓艙石”“頂梁柱”形象。
2022年11月26日以來,多股寒潮席卷我國北部和中東部地區,特別是12月12日至14日和15日至17日兩股入冬以來最強寒潮,使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4至8攝氏度,東北地區局地降溫達10攝氏度以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創今年入冬以來氣溫新低。受此影響,2022年12月15日全國天然氣消費突破13億立方米,創今冬新高并接近去年峰值。
面對寒潮來襲,中國石化多措并舉增加天然氣供應,截至2022年12月28日,12月已累計向市場供應天然氣52.2億立方米,日均1.93億立方米。其中,向北方七省市地區供應管道氣22.3億立方米,日均超80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8%。
全力增加自產天然氣資源。上游氣田滿負荷生產,12月日均產量穩定保持在1億立方米以上,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普光氣田日產氣量突破2500萬立方米,涪陵頁巖氣田日產氣量超2000萬立方米,西南石油局日產氣量超2700萬立方米。
進一步加強LNG接收站運行管理。合理調配LNG船期,確保進口資源接卸穩定,保持天津LNG、青島LNG接收站滿負荷運行,可以隨時滿足寒潮天氣市場需求。
充分發揮儲氣庫調峰能力。供暖季前形成可采工作氣量24.9億立方米,2022年12月6日啟動儲氣庫采氣調峰,至2022年12月28日已累計采氣4億立方米,最大日采氣量超2200萬立方米。
加快儲運設施建設。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兩座儲罐已投入使用,儲氣能力從3.8億立方米提升至6.4億立方米。青島LNG接收站二號碼頭正全速推進投產前準備工作,投產后年接轉能力將由700萬噸增長至1100萬噸,全面助力華北地區天然氣保供。
嚴格落實市場保供責任,加強上下游溝通銜接,最大限度降低極寒天氣影響。
當前,正值供暖季天然氣保供關鍵時期,中國石化各項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下一步,將繼續按照“講政治、顧大局、保民生”原則,全力保障天然氣供應平穩,守護千家萬戶溫暖。

天然氣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持續優化天然氣接卸供應。圖為2022年12月15日,“中能天津”號LNG運輸船完成卸貨后離港。王軍攝
鏈接
上一供暖季保供工作圓滿完成
上一供暖季,國際市場受全球LNG(液化天然氣)資源供應增量有限、“北溪-2”管線投產推遲,以及歐洲天然氣庫存較低等因素影響, LNG價格持續高企,并屢創新高。供暖季歐洲TTF、亞洲JKM天然氣價格指數均維持在30至40美元/百萬英熱高位水平,2022年2月末的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了市場擔憂,2022年3月7日歐洲TTF收于72.3美元/百萬英熱、亞洲JKM收于84.8美元/百萬英熱,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國內市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應量為169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3%。受氣溫異常和假期提前等因素影響,整體走勢呈現“高開低走、再創新高、假期不低、峰谷前移”的特征。保供第一天供應量就高達9.4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5億立方米,直至2021年12月上旬始終保持在10億立方米左右水平;2021年12月27日供應峰值沖高至13.7億立方米,創歷史最高紀錄,春節期間供應谷值為10.2億立方米,較上一春節期間谷值高2.3億立方米,峰谷值較同期提前12天出現。
針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石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工作部署,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各有關單位全力籌措資源、嚴格履約供氣、精準調度調峰,整體生產運行安全平穩,成功應對多次雨雪寒潮天氣,全程未啟動“壓非保民”方案,切實保障了民生用氣需求和系統內煉化企業供氣平穩,保供輿情氛圍良好。由于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在圓滿完成保供任務的同時,實現了歷年來供暖季最平穩保供,同時,創下保供工作的“五個歷史最高”:
一是峰值最高,2021年12月27日供應峰值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4.4%。
二是產量最高,2021年11月25日自產氣首次實現日產1億立方米,連續保持37天。
三是接卸量最高,天津LNG接收站首次雙泊位同時靠泊卸貨,單月接卸量首次達13船。
四是采氣量最高,儲氣庫最大日采氣量達27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2.7%。
五是外采量最高,供暖季穩定獲取陸上第三方外采資源10.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3%。
通過歷年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工作實踐,我們深刻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集團公司黨組的周密部署、各相關單位通力協作是做好保供工作的堅實保證;國家部際協調機制、集團公司三級保供機制的高效運行,是做好保供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強市場分析研判,精準簽實合同,層層壓實責任,是做好保供工作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