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偉 李慧珂
·我國天然氣消費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逐年快速增長,2022年為8.9%,但還是遠低于全球平均消費占比27.27%的水平。這表明,我國天然氣仍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未來10年我國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可能突破15%,加大我國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規模,是我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經之路。
·2017年至202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呈上漲趨勢。專家預測,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會持續增長,在2040年達峰,峰值消費量約為6000億至7000億立方米。
·最近10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快速增加,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44%;預計2027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可能突破50%的警戒線,2040年對外依存度最高可達55%。
天然氣作為相對清潔的能源,相比于其它化石能源具有“安全、高效”的特點,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天然氣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國天然氣在能源領域消費占比低,人均消費量低,消費增速遠大于生產增速。最近10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快速增加,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44%,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在國際地緣政治沖突背景下,天然氣進口受到諸多國際關系和政治軍事等因素制約,在冬春季天然氣消費高峰期,天然氣供應問題凸顯,同時亞太地區存在的“溢價問題”,天然氣供應與價格難題同時困擾我國的經濟和能源安全。

2022年12月2日,位于甘肅酒泉地區西氣東輸四線工程五標施工現場,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江蘇油建分公司建設者在風雪中進行天然氣管道連接施工作業。劉 健攝
從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化石能源未來10年仍占據核心位置,天然氣作為能源轉型過渡時期的重要資源,其消費占比逐年快速增長,由2017年的6.58%提升至2022年的8.9%,但還是遠低于全球平均消費占比27.27%。這表明,我國的能源轉型已初見成效,也說明我國天然氣仍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未來10年我國天然氣在能源消費占比可能突破15%,進口天然氣常常會受運輸船舶和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因此加大我國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規模,是我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經之路。
由于天然氣存儲運輸困難而且成本高,天然氣消費受限地域和供應制約,天然氣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排名較為靠前的是四川省530億立方米、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387億立方米、陜西省394億立方米等,這些省份的特點是大多處于中西部,天然氣資源豐富。而消費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廣東、北京、天津、江蘇、上海、河北、山東等省區,這些省份有的靠近東南沿海,進口相對便利,東南沿海省市工業發達,工業用氣量也大;有的人口眾多,居民用氣量大。
國內生產方面,隨著國內勘探投資力度的加大和技術水平的提升,天然氣產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20年全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約6.3億立方米,2021年,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1.6億立方米。其中,常規氣(含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分別達到8051億立方米、7454億立方米和779億立方米。2017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4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國天然氣產量分別為1584億立方米、1752億立方米、1925億立方米、2076億立方米,連續5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預計在2027年,我國天然氣年產量將會達到3000億立方米。
但由于地質條件差,頁巖氣儲量豐富的地方缺少壓裂水源,地面工程和開發技術難度大,鉆井深度目前超過珠穆朗瑪峰高度數值。未來幾年,正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關鍵時期,逐步實現化石能源被替代,加大天然氣的使用力度,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勢不可擋。
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儲氣運氣能力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天然氣主干管道總里程高達11.6萬千米,同比增長15.9%,儲氣運氣建設全面提速。
2017年至202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呈現上漲趨勢。
2017年,天然氣被確定為主體能源后,天然氣市場呈高速蓬勃發展態勢。2017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達到240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5%;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80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7%,2020年開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國天然氣消費量3280億立方米,仍呈增長態勢,但比上年增長率放緩至7%;2021年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國內消費活躍,天然氣消費量得到較大提升,比上年增長達11%,消費量為3690億立方米。
根據以往天然氣消費的增長速度可以得知,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遠大于生產的增長速度,未來五年,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大背景及我國“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平均增速將會保持在3.6%左右。
此外,我國天然氣下游消費主要包括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化工用氣、發電用氣等,未來下游消費增長是村鎮煤改氣政策拉動。“十四五”期間,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天然氣體系建設將更加完善,產業鏈運行更加完整高效,上中游協調高速發展,加快形成天然氣“全國一張網”,未來幾年,隨著天然氣“村村通”政策的實施,也作為能源轉型最現實最有效的能源,天然氣利用范圍仍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將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在2027年,國內天然氣消費總量將會達到4350億立方米,較2021年增加約705億立方米。
經過多位專家調查預測,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在2040年前將會持續增長,在2040年達峰,峰值消費量約為6000億至7000億立方米。2017年至2021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44.9%,創歷史新高;2022年,國內增產上儲效果顯著,全年整體供需較為穩定。預計2027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有可能突破50%的警戒線,2040年對外依存度最高可達55%。
落實需求側增速管理。天然氣不同于其他能源,不太符合完全競爭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國天然氣發展主要推動力量是政策。由于天然氣作為當下能源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清潔能源,其供應和發展嚴重依賴國家能源轉型路徑規劃。因此,國家政策仍是推動天然氣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天然氣保供問題的重點是對消費需求進行科學管理,地方政府應結合當地綜合能源發展狀況,以及當地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配送能力去管控需求增長速度,以目前情況保守預測,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長速度應該控制在3.6%至5%為宜。重點應該協調推進農村太陽能及光熱、生物質能的綜合高效利用,提高清潔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和應用范圍,減少對天然氣的過度依賴。
加大管輸及配送設施建設力度。我國天然氣消費管理相比石油來說起步較晚,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當前,石油的管輸能力超過了4億噸,而天然氣管輸能力卻不到0.4億噸。相比于北美、歐洲、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管道里程及管網密度,我國天然氣整體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快推進。目前,規劃在建的天然氣接收站只有35個。對農村地區而言,目前很多農村地區依然沒有天然氣管道,無法快速擴大天然氣使用范圍,基礎設施嚴重制約了居民對天然氣的消費。因此,未來我國亟需加快推進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推進形成“全國上下一張網”,早日實現天然氣管道及配送“村村通”,實現天然氣從上游開采到下游消費的高效運輸,以滿足國內居民用氣及能源結構轉型的需要。
增加國際天然氣市場話語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天然氣生產國,俄羅斯是第二大消費國和生產國,中國作為天然氣第三大消費國,但是天然氣的產量卻排在世界第四和第五之間,產銷不平衡。實際開采量無法滿足國內經濟的需要,盡管如此,人均消費量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氣在能源領域的消費占比不到9%,遠低于全球平均24%的占比水平。這也說明我國天然氣市場具備較大的提升潛力,未來要著眼于我國自身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 ,降低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天然氣貿易的合作組織,參與制定貿易規則,快速完善中國天然氣期現貨市場,增加天然氣貿易中的“中國價格”影響力,為我國在天然氣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多主動權和話語權。
分散天然氣進口風險。當前從英國NBP、荷蘭TTF、美國HH天然氣價格看出,國際天然氣供應最糟糕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對亞洲市場的擠壓,不會繼續放大,國際天然氣供應會逐漸寬松。但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以及增速最快的亞洲國家,我國一直受到“亞洲溢價”的影響,長此以往對我國的經濟和能源安全都造成嚴重損失。未來我國應堅持多元化的進口策略,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合作的商談以及合同的簽訂,我國的天然氣進口國逐漸增多分散,力爭天然氣實現多元化進口。密切關注國際天然氣價格趨勢,實現天然氣價格預警管理,石油進口公司必須把握進口的低價時機。堅持海外油氣投資和長期協議,加強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國家金融、能源、基礎設施的全面合作,注重合作國家投資和貿易合作方式的多樣化和靈活化,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和能源供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