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亮
(高臺縣水務局,甘肅 高臺 734300)
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網絡信息建設,可以促進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將農村飲水工程整體效益全面發揮。作為農村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飲水工程將會給農村群眾正常飲水和農業發展帶來直接影響,隨著農村人口數量增多,水資源分布缺少均勻性,國家發布精準扶貧戰略,為了帶動農村經濟更好發展,需要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農村飲水工程中,強化工程管理,發揮供水價值。
按照高臺縣鄉村振興梯次推進的總體部署,針對高臺縣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通過對問題產生原因的調查,科學規劃,調整農村供水結構,按照兩頭抓的要求建立相應的工作體系。在實際中,結合時代發展,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其中,建立智慧型水庫,從監控、運行、調度、維護、管理多方面入手,形成一個統一的供水管理平臺,對供用水數據進行自動化采集、整理、分析,對水質水量實施在線監測,科學調度。例如,在完善水價機制的同時,做好水費催繳工作,加強農村水庫運行過程的監督管理,保證農村正常供水。強化農村飲水安全基礎信息的統一采集、優化配置、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加快數據資源和業務支撐平臺建設,使其在信息化管理、自動化監控、工程運維、計量收費、運行維護、資產管理、公眾服務、應急管理中,實現農村飲水工程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確保農村供水工程信息化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和數據資源共享互用;促進長效良性運行機制建設,提高工程運行管理水平和水費收繳率。通過網絡管理,可以及時檢查和解決用水問題,有效減少了收費員的工作量,不僅實現了用水戶的微信支付,給群眾提供便利條件,也保證了用水量的準確計量。完善了供水管理模式,供水管理模式已從傳統的“先用水后收費”模式轉變為當前的“先收費后用水”模式。同時,通過管理模式的轉變,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供水管理和節水的積極性。
飲水工程屬于一項民生工程,通過建立飲水工程,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是由于高臺縣農村人飲工程起步較早,運行時間較長。缺少充足的資金是當前工程建設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在2005年之前,受到地質環境、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中,一般將其建設在偏遠地區,建設規模大,投資力度高,再加上受到經濟發展因素影響,在供水工程設計規劃、施工質量等方面要求比較低,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質量無法保證。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無法滿足供水要求,再加上人口數量的增多,經濟發展等因素,對水的需求量比較大,之前建設的農村供水工程將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供水嚴重不足。在運行管理方面,相關人員專業水平不強,責任意識薄弱,對工程設備整體情況了解不到位,使得設備在運行中容易出現各種故障。部分農村地區缺少完善的維護管理體系,或者沒有將管理職責落實到位,工程設備缺少人員管理,或者安排村委干部負責。由于管理不當,導致一些設備老化嚴重,影響其運行期限,提前報廢。一些農村財務管理體系缺失,管理混亂,缺少獨立賬戶,可能會發生錢有收入、事無人管的狀況,或者隨意收取水費,沒有做到??顚S茫恍┕こ添椖烤S修缺少資金支持,設備帶病運行,影響工程使用效益和期限。
針對高臺縣農村供水實際情況,對于出現的供水規模小、供水質量不能保證、水質不滿足國家要求、運行管理不嚴等狀況,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結合問題產生原因,科學規劃,對當前農村供水結構進行調整,加強相應的管理體系建設。將智慧水利作為補短板強監管的重要抓手,建立包含了監控、調度、管理等內容的供水管理體系,對供用水和生產數據自動化整合、處理與傳遞,對水質水量進行在線監管,真正做到智能聯動。通過完善水價管理體系,強化水費收繳管理,建立長效運行管理制度,給農村供水安全與穩定提供良好條件。
高臺縣飲水安全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主要包括全縣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生產調度監控子系統、計量收費管理子系統、公眾服務子系統、人飲數據庫建設和平臺集成資源整合。根據縣級信息化總調度中心、鄉鎮水管站/水廠、村委會等不同級別的管理單位,對水務信息管理和業務應用不同的需求,系統通訊網絡結構可分為現地自控及監視層、網絡傳輸層、數據存儲及服務層、訪問傳輸層、監控管理層。
其中“生產調度監控子系統”主要是實現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供水水源、水廠、泵站、調蓄水池到村級供水管道的水質、流量、壓力、水泵運行狀態、調節池閥門控制等的數據采集控制和上下交互。“計量收費管理子系統”主要用來對村級總管計量和入戶計量兩種計量收費管理模式的預付費管理。
在建立農村飲水工程網絡信息系統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業務需求,把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在其中,利用智能設備實時感知水務情況,獲得水務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公共管理平臺。對于感知層,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信息感知,另一個是設備控制。在信息感知中,通過各種類型的傳感器,把供水運行中各項數據,如視頻數據、水位數據、流量數據、壓力數據等,廣泛感知。在設備控制中,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實現對飲水工程各個設備的集中管控,以保證飲水工程運行安全,快速反應,科學調度(圖1)。以高臺縣宣化水廠為例,通過建設智能管控工程,宣化水廠中央控制平臺與飲水站監控平臺聯網。通過監控視頻,可以監控水廠配電室的用電量、自動供水變頻、潛水泵和增壓泵的運行情況,以及水廠和水源保護區內外的所有活動,并可以回憶記錄的畫面,使水廠區域的監控完全覆蓋,沒有死角,有效提高了水廠的安全運行和安全防控能力。在22個供水村、社區安裝了316個NB和紅外智能水表,用戶家里更換了5422套高靈敏度防盜水表和閉鎖閥,徹底解決了家庭設施標準低、計量精度低、供水工程漏水嚴重的問題。建立了智能預付水費征收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隨時了解各社區的用水量和水費余額。如果管網漏水激增,可以及時通知村管理人員進行查找和修復,以減少農民的滲漏損失。村管理人員可以在不出門的情況下,隨時通過飲水站的微信公眾號查看余額并購買水費,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在農忙季節的購水需求。水廠配備2個備用供水站,當供電線路檢修或水廠正常檢修維護時,啟動備用供水站向22個村莊供水,全年365天不間斷供水,有效保障農民生產生活用水正常。

圖1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農村供水網絡系統框架
首先,一個網絡統一管理,提高整體管理效率。長時間以來,水廠建設中可能會面臨重建輕管、權責不一、村民參與度低等問題。為此,宣化水廠探索建立了縣飲用水管理站、鎮政府、村委會、用水戶“四級網格”管理模式,形成了全覆蓋、權責明確、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聯合防控、治理管理格局。在縣飲用水管理站的總體規劃下,宣化水廠建立了3個鄉鎮電網和31個村級電網,由鄉長和村委會主任擔任電網負責人。每個村級電網配備1~2名村級水務管理人員,定期檢查設施運行情況,開展入戶宣傳和排查,加強村民用水安全,確??h域統籌、鎮領導、村自治、協調配合、趣味互動,小故障可以在不離開小電網的情況下立即解決,大問題可以報告給大電網并立即響應。
其次,一屏監管,有效保證用水安全。面對集中式供水用戶規模大、用水范圍廣的新局勢,宣化水廠將實現農村飲用水智能控制作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核心內容,成立了農村飲用水調度管理服務中心,建成了涵蓋“水生產、運維、水質監測、安全監測、供水計量、水費征收”六大應用的智能水運行平臺。在智能水操作平臺上,管理人員可以遠程、動態地掌握中央機房或手機中的水質、水壓等信息。一旦任何環節出現問題,系統會自動報警,工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從而實現一屏監管和高效運行。同時,系統數據與“高臺人飲”微信公眾號充分對接。用水戶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即時獲取用水、水廠通知、飲用水安全知識等信息,實現在線支付和故障修復。通過對供水和用水的全鏈數字化管理和控制,實現了一屏監控、精細管控、指尖操作,進一步給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再次,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根據供水行業相關技術標準和供水區域供水工程的具體情況,相關部門建立了高臺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站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高臺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站衛生消毒制度等規章制度,制定了高臺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站月度抄表制度和高臺縣農村飲水水源保護檢查制度,形成了制約和規范供水管理行為的制度,真正做到了規范化和制度化供水區域飲用水項目管理。同時,水廠建立了標準化的供水檔案,包括水質監測記錄、設備維護記錄、生產運行報告和運行日志,數據真實、完善,專人管理。
最后,一站式服務,有效改善民生。宣化水廠按照“按網絡切片、分段保障、責任到人、及時高效”的工作要求,劃分了4個服務區,配備32名員工,精心打造親密前端服務、溫馨專屬服務、無憂在線服務的服務品牌,有保障的配套服務,周到的后續服務。在建設前期,為新用戶提供免費的現場調查、事件通知、儀表安裝和供水服務等,使用戶能夠快速、安全地用水。創新暖心專享服務,定期安排專人為全區34名孤寡老人和21戶殘疾人家庭開展安全飲水專享服務,確保沒有家庭或人員在安全飲水中被落下。開通無憂在線服務,建立“高臺人飲”微信公眾號,整合在線支付、裝水、欠費查詢、故障修復等服務,實現“全程在線運營、一網通”服務。加強有保障的配套服務,積極服務農村建設行動,及時改造8個農村振興示范點的村社管網,全面保障農民用水需求。認真跟進后續服務,全面疏通業務窗口、在線服務、電話投訴受理等后續服務渠道,及時處理用戶用水故障,確保小故障不超過時限,大規模搶修不過夜。實施專項服務以來,轄區內的用水戶普遍受益,對水廠的服務滿意度和支持度顯著提高。一些群眾自覺采取行動,幫助及時發現和解決設施故障、水糾紛等問題,真正實現了“建、管、廉、惠”的發展目標。
總而言之,建立農村飲水工程網絡信息化系統的目的就是對農村供水智能化管理,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下,將農村飲水管理中各項問題科學處理,對農村安全飲水水源井、供水泵房等環節有效控制,解決當前農村飲水安全監管不嚴的狀況。在建立農村飲水工程網絡信息化系統過程中,需要把標準化供水服務作為根本,以智能化調度與管理為建設目標,對供水網絡實施動態化管理,從而減少人員成本,保證供水效率。并且,從各個環節入手進行管控,及時找到飲水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將問題排查和處理,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