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宜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堅強政治保障。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靈魂核心。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文明的忠實傳承者、弘揚者和代表者,更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并旗幟鮮明地指出“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現狀,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
彰顯文化主體性意識是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鮮明實踐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主體性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其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精神信仰等的堅持與發展,既關系國家、民族的文化傳承,更關系文化活力的激發和增強。從歷史維度來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文化寶藏,是我們保持文化認同、確立存在意義的精神源泉。從現實維度來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尤其是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正在于激發了中華文化主體性意識。總之,只有通過彰顯文化主體性意識,個體才能實現從自在自發向自覺自為的躍升,國家和民族才有了踐履新的文化使命的堅實基礎。
注重“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是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澎湃創新動能。“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結合”重大論斷已經被證明是我們事業得以成功的最大法寶。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打開了創新空間:它體現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信念,踐行于“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國之道,運轉在“禮序乾坤、樂和天地”的社會秩序,貫穿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道德理念……可以說,“第二個結合”所體現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發展,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的互為促進,使古今中西文化得以有機銜接、辯證取舍,承古強今、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