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孫新旺, 宋玉偉
(1.南陽師范學院,河南南陽 473061; 2.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南京 210037)
月季(RosachinensisJacq)在南陽地區的應用已有2 000多年歷史,從古代單一的庭院綠化發展到如今全方位的城市綠地景觀,月季在河南省南陽地區的應用歷程被人形象地總結為“始于漢唐、興與明清、發展于當代”[1]。
南陽地區栽培月季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楚國王室建立“蘭圃、蕙圃”用以種植香月季[2];東漢時,被稱為現代月季之母的“月月紅”就被廣泛栽植于皇家苑囿中,并被記載于石刻上;唐代開始,月季作為古代南陽地區私家庭院綠化植物傳入民間,在宋代時培育出了季季開花的月季,民間的私家園林開始搭建花架供月季攀爬生長進行庭院美化,成為一時風尚[3];明清時期,隨著月季品種與類型的增多,南陽府衙、書院等公共園林也有栽植月季的傳統。新中國成立以后,月季栽培得到迅速發展,南陽市政府在當時許多小區與工廠中都布置了月季主題花壇,供人觀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月季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月季被選為南陽市花,月季被大量運用于南陽市街頭游園和社區公園建設中。2010年以來,為建設“月季花城”南陽市政府開始將月季大規模應用于南陽城市公共綠地改造中,2019年為成功舉辦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南陽市園林部門借助粉扇、緋扇、安吉拉、武士等常用月季品種,在城市道路、社區、河道等重點區域開展“優美花城”與“拆墻見綠”“河道提升”等城市全面綠化工程,使得月季在南陽地區的栽培與應用規模達到高峰。
月季作為南陽市花,應用歷史悠久。隨著城市生態建設和全域旅游的發展,月季在南陽城市綠地中得到了大量應用,市民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作為我國被選為市花最多的花卉,月季分布廣泛、類型與品種多樣、觀賞應用價值較高,相關應用研究起源也較早。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綠地月季應用的類型、品種和后期管理[4-6]、應用形式、配置模式對比[7-8]、作為市花推廣與地域文化融合等方面[9-10],從公眾視角對月季應用評價的研究尚未出現。本研究對月季在南陽市城市綠地的應用現狀進行調研及分析,運用網絡評價分析法構建評價模型,從公眾視角客觀評價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月季應用的優點及不足并提出改進策略,嘗試為“市花”這類主題性植物未來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標為32°17′~33°48′N,110°58′~113°49′E,屬季風型大陸半濕潤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市高程為-28~2 171 m,年平均氣溫在13.8~15.9 ℃之間,全年降水量均值為704.1~1 174.3 mm,適宜月季與玫瑰、薔薇等薔薇科植物的生長并擁有河南省40%的薔薇科野生植物資源。
1.2.1 調查內容 在南陽市園林部門人員的幫助下,筆者于2021年2—5月對目前南陽市城市綠地所應用的月季類型與數量以及配置場景進行詳細的統計與系統歸納,從而得到月季在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應用的真實狀況并為之后的樣地選取以及公眾評價等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1.2.2 研究方法
1.2.2.1 實地調研 以南陽市城市綠地為研究范圍,利用實地調研的方式記錄月季應用的現狀。參考南陽市月季景觀建設體系與城市綠地分類系統后于2021年5—10月選取月季配置景觀效果較好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街頭游園、廣場用地、道路附屬綠地、居住區附屬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商業服務附屬綠地、工業企業附屬綠地共11類城市綠地作為研究類型。每個類型綠地都選取2個具有代表性的樣地進行實地調查,面積大小選定在100~500 m2之間,便于直觀評價[11]。22個樣地在ArcGIS中的分布見圖1。

1.2.2.2 選取評價指標 在參考近年來城市主題性植物景觀公眾評價相關論文[12]和書籍的基礎上,依據“科學性、可操作性、準確性”的原則選用常用的評價指標[13],利用專家打分法進行內容效度比分析,計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篩選后10個具體指標含義見表1,這些評價指標可全面、準確地反映月季在南陽市城市綠地中的應用現狀[14],又考慮到具體評價指標之間并非完全獨立的狀況,選用綜合評價法中的網絡層次分析法(ANP法)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型,從而對所選樣地的月季景觀進行深入研究[15]。
(1)
式中:CVR為內容效度比;n為有效的評定專家數量;na為有效的評定專家中認為某一項指標能夠很好地表示上一層級內容的專家數量,即有效評定專家中選擇“好”的人數[16]。CVR的取值范圍為[-1,1],且CVR的值越大說明該項指標的效度越大[17]。設置CVR=0.6為臨界值,保留CVR>0.6的指標,剔除CVR<0.6的指標。
1.2.2.3 構建評價模型 評價模型以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月季的應用為目標層,分別從景觀美學要素、景觀結構層次、服務功能構建相互獨立的準則層,色彩與季相、形態與質感、立面結構層次等10個指標(表1)則形成了網絡層,網絡層的指標之間相互影響、并非完全獨立。

表1 網絡層指標具體含義
1.2.2.4 計算評價指標權重 本研究采用9級梯度法對各因素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析(表2),利用Super Decision軟件對各相關因素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相互對比并根據對比情況建立正反矩陣。同時通過專家打分法對各元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進行評定,根據分析結果建立矩陣,再根據要素層各因子的相對重要度構造相應的無權超矩陣W0與權重超級矩陣W1,最終得到超級極限矩陣W2,經一致性檢驗后,最終可得到各指標元素的權重值。具體模型及相互關聯關系見表3。

表2 相對重要性等級

表3 ANP法評價體系及指標權重
1.2.2.5 問卷調查 挑選天氣晴朗、月季整體形態較好的非工作日對上述22個樣地的月季應用狀況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研,采用現場發放、現場收回的方式,按照100分記分制分為10個等級并附有相關評價標準邀請公眾參與評分,從而獲得公眾的真實評價。
根據網絡層次分析法的要求,用得到的公眾評價得分乘以10個指標層數據的權重,再按3個準則層對應的指標層分類計算總和再乘以準則層權重,最終將3個準則層得分相加便得到最終得分。此次評價的得分計算如公式(2)所示。
(2)
其中:S為該樣地的綜合得分;Sn為第n項評價指標的評價得分均值;WCn為第n項評價指標的權重;W1、W2、W3分別為對應的3個準則層指標的權重。
2.1.1 月季應用類型 按照世界園藝分類法的標準月季共有雜種香水(樹狀)月季、聚花(豐花)類月季、壯花(大花)月季、藤本月季、灌木型月季、小姐妹型月季、微型月季、蔓性(地被)月季等8種類型[18]。目前,南陽市培育與應用有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樹狀月季6種類型。
2021年2—5月經實地調查統計發現,在南陽城市綠地應用的月季類型中,以緋扇、粉扇、亞力克紅等品種為代表的豐花月季與大花月季因引種較早、觀賞價值高,應用最為廣泛。2019年舉辦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以來,南陽市借助城市立體綠化工程,藤本月季的運用逐漸增加,樹狀月季作為南陽市獨創的月季類型,與微型月季、地被月季應用情況類似,雖然數量不多,但在城市各類綠地中均有分布(圖2)。

2.1.2 月季應用品種 經統計南陽城市綠地中主要應用有以朗梅口紅、緋扇、金獎章、希望為代表的800多個月季品種,其中夏令營、南陽之春、臥龍紅等60多個品種為南陽市自主培育,除粉扇這一本土品種被大量應用外,其余南陽本土月季品種應用數量占比在5%左右。主要作為新品種展示集中配置于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和南陽月季博覽園等專類園中[19]。
據南陽市園林部門收集的相關數據與實際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南陽市城市綠地應用的月季品種中應用數量排前10名的月季品種數量總和占比為79.2%,分布于南陽市135塊綠地中(表4)。

表4 南陽市城市綠地應用數量排名前10名的月季
2.1.3 月季應用規模 2012年開始,南陽市政府借助月季景觀大道、月季專類公園、精品月季社區等月季景觀體系建設和城市內河整治相關工作,將月季集中配置在中心城區的道路綠地、公園綠地、附屬綠地、居住區綠地等城市綠地中。經過近10年的栽植與改造,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應用的月季總數在1 300萬株左右,543萬株分布于公園綠地中,道路綠地中的數量為479萬株,二者數量總和占比為78.6%;防護綠地的配置數量為98萬株,附屬綠地中達到了53萬株,4類綠地總的數量占比超過了90%(圖3)。截至2021年,南陽市月季綠化面積達到 1 020 hm2,占全市綠地面積的23.37%。

2.2.1 花壇配置 月季花壇作為重要的點狀景觀主要展現月季的整體色彩美,烘托節日氣氛。常作為展示類型之一配置于市政廣場以及單位附屬綠地中(圖4)。在20世紀90年代的南陽市社區綠化工作中,大花月季因花型優美、花色眾多、色澤鮮艷明快而作為主題花壇得到了大量應用。現在南陽市新建的居住區也延續了這種傳統,在南陽市八一解放廣場綠地中,由御駕馬車、玫瑰地毯等地被月季組成的規則式月季花壇與金森女貞、紫葉小檗、紅花檵木等模紋花壇共同分隔廣場活動空間、解決場地高差的同時起到了烘托主體紀念碑的作用(圖5)。


2.2.2 道路綠化配置 道路綠地作為南陽市改造的重點綠地類型,目前共配置有各類月季479萬株、2 900個特色月季造型以及30個綠色雕塑。大量運用樹狀月季與桂花、玉蘭、銀杏、梧桐等鄉土樹種相配合達到花香彌漫、色彩繽紛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城市道路景觀層次,具體配置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2.2.2.1 分車綠帶 以濱河路、北京路、七一路、信臣路、工業南路為代表的分車綠帶較窄(1~2 m)的道路,運用樹狀月季結合規則式綠籬的模式進行大量線性列植,引導交通的同時形成了美麗的月季分車綠帶;在車站路、工業路、北京路等分車綠化帶較寬(2~4 m)的道路則分段設置月季景觀,既有樹狀月季與武士、粉扇等豐花月季的組團配置,又有亞布拉罕、大游行等藤本月季花架與構筑物等要素的巧妙結合。
2.2.2.2 道路廣場綠地 樹狀月季作為南陽研制的創新品種,填補了北方冬季沒有花卉類小喬木的空白,彰顯了南陽的城市特色。利用城市重要道路交叉口與道路廣場綠地作為樹狀月季的重要展示節點,南陽市90%的道路廣場綠地都配置了樹狀月季。在光武路、仲景路、張衡路等重要路段交叉口,則利用月季的色彩、姿態渲染文化氛圍,樹狀月季以叢植方式與特色雕塑、景墻、特色月季造型等要素相結合以及藤本月季圍繞文化柱的形式配置。
2.2.2.3 道路附屬綠地與停車場綠地 為解決城市道路附屬綠地植物景觀單調、觀賞距離較遠的缺點,使觀賞者能近距離地欣賞到月季的色彩與姿態美,常用瓦倫西亞、黃和平、紅雙喜等色彩豐富、姿態優美的月季品種形成特色構架與朗梅口紅、金獎章等月季花境共同豐富綠地景觀。停車場綠地則利用西方大地等藤本月季進行攀附生長,結合傳統的花瓶造型遮擋不利景觀,美化周圍環境,受到市民的贊揚(圖6)。

2.2.3 圍墻、圍欄配置 南陽市政府在各級黨政機關以及各社區庭院、學校、醫院統一開展“拆墻透綠”工程,充分利用市區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采取垂直掛綠等措施,選用大游行、安吉拉等適宜性較強的品種搭配龍沙寶石這類開花繁盛、色彩豐富的月季品種與自主研發的光譜月季、花魂月季共同進行城市立體美化,實現出門見花、墻上掛花、滿街披花的良好效果(圖7)。南陽市部分路段的月季花墻可達200 m,成為了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2.4 河道兩側配置 藤本月季枝條柔軟、適應能力強、后期維護管理方便,是近些年城市環境改造中固土護坡、河岸擋土墻墻體垂直綠化的常用材料。在南陽市梅溪河、漢城河、溫涼河、護城河、邕河、溧河、三里河、十二里河等8條內河,總長超過100 km的河道環境整治工程中,園林部門選用小女孩、御用馬車、安吉拉等共計6 900 m3的藤本月季與薔薇、薄荷、常春藤等常用立體綠化植物種植在河岸兩側的護坡駁岸處形成了優美的綠色屏障(圖8)。

2.2.5 月季專類園 為集中展示近年來南陽市在月季培育與應用方面的成果并提升知名度,南陽市政府先后建立了4個月季專類園,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將這些專類園作為每年南陽月季花會的舉辦場地。每年都會舉辦月季插花藝術展、月季藝術盆栽展等相關活動并贈送新品種月季,極大推動了月季在南陽市城市綠地中的應用。4個專類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
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作為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的主會場,面積超過100 hm2,園區栽植月季品種4 100個,是集游覽、交流、資源保存、相關論壇為一體的國家3A級景區。理念是以月季為媒體,促進文化交流,備受關注云霞蒸蔚、月月紅等一大批我國古老月季品種和夏令營、南陽之春等南陽特色月季品種在園內均有展出。
園區150萬多株月季結合多樣化的藝術處理手法,營造了不同月季景觀氛圍。既有月季花壇、月季長廊、月季花田的點線面組合配置,又有與場地高差巧妙融合的月季臺地式花園、月季花溪、月季山谷以及月季盆栽園、地方月季園等園中之園(圖9) 。還借助了紫霧、那不勒斯、白桃妖精、果汁陽臺、黃和平等各類月季類型和品種,全方位、多層次展現了南陽獨特的月季文化和多項科研成果,受到中外無數月季愛好者的贊揚。

2.3.1 公眾評價收集與樣地等級的劃分 此次調查共得到相關問卷746份,剔除無效問卷3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30%,符合檢驗要求。對收回的有效問卷中的分數進行統計和整理,每項指標形成了32份數據,對32份數據取平均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經加權后作為該項指標的最終得分。
將公眾對各樣地月季景觀的滿意程度分為0~60分(很差)、61~70分(較差)、71~80(一般)、81~90(較好)、91~100(很好)等5個檔次。60分以下的月季景觀為應用反例,值得注意;60~70分的景觀評價尚可,具有提升空間;70~80分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具體參考視評價指標得分而定;80分以上的可作為重點分析和借鑒的對象,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16](表5)。

表5 南陽市月季應用樣地公眾評價等級
2.3.2 樣地公眾評價得分與排序 經計算,此次公眾評價的得分范圍為58.16~82.86分,均值為72.05分,表明公眾對南陽城市綠地中的月季景觀質量評價較為一般。其中,Ⅰ級樣地數量為3個,占比為13.64%;Ⅱ級樣地數量為10個,占比為45.45%;Ⅲ級樣地有7個,占比為31.82%;Ⅳ級樣地有2個,占比為9.10%(表6)。

表6 南陽市城市綠地月季應用得分及評價等級匯總
2.3.3 評價結果分析 此次公眾評價較高的樣地多為月季專類園與社區公園。普遍特點為月季綠化面積占比較大,通常在80%以上,應用的月季類型與品種較多,涵蓋紅、黃、白、粉多個色系,與地形、構筑物等多種景觀要素搭配相適宜,主題明確、結構層次分明而且善于與鄉土植物搭配創造適宜的小氣候,游人停留意愿較強,因而公眾評價較高,另一方面這些綠地建設時間較短、月季應用手法新穎、管理也較為精細,是得分較高的重要原因。
公眾評價較低的樣地,主要為廣場綠地與單位附屬綠地、工業附屬綠地。總結特點為:(1)不重視植物景觀導致月季綠化面積偏少、景觀質量不佳;(2)月季類型與品種應用單一、色彩單調,給人的觀賞體驗較差。更重要的是缺少與其他景觀要素的搭配,只是簡單地進行行植、叢植處理,整體結構層次單調;(3)建成時間較久,在配置手法的運用上大多千篇一律,沒有亮點,導致游人停留意愿較差,故而總體評價較差。
隨著公眾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城市綠地中對于月季的應用不應過分拘泥于月季色彩美與群體美的展示,而是重視人的生理與心理感受、行為習慣并與人體嗅覺、觸覺、聽覺相結合,從而加強設計的引導性[19-20]。相關的設計手法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止停留在行植、列植、叢植等簡單配置手法的大量重復使用和單一的月季造型的過度使用,應全面提升藝術價值與水準。
調研發現南陽月季應用的場地類型多為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道路附屬綠地等大規模綠地,且普遍應用場景單一、整體連通度與可達性較差,95%的月季色彩屬紅色、黃色、白色、粉色、橙色等5種色系,景觀差異性不夠明顯。依據空間句法、環境心理學等相關研究建議豐富應用的場景,可在步行街、售樓處、車站這類人流量較大的場所結合空間主題增加月季的應用規模,豐富應用形式;在政府、醫院、學校等單位附屬綠地這類城市重點展示區域,結合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創新形式全面展現月季的研究成果;而在老城區的街道、社區這類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場所,增加藍色、青色、紫色等不常見色系月季與珍稀品種的應用以增加歷史氛圍感,在獲得市民的認同感的同時增強景觀的差異性。
月季作為南陽市花,代表著南陽市的整體形象與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此次公眾評價中,月季景觀的人文性得分普遍較低,表明藝術水平與文化結合程度較差。建議以現有的南陽市月季景觀體系為基礎,挖掘月季“和平”“愛情”的不同層次的文化內涵,利用月季的姿態美、文化美、意境美與南陽石刻、玉雕、建筑等文化要素相融合,提升景觀質量,營造地域特色。
優秀的月季景觀應達到美學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但南陽市所應用的月季品種90%為外來引種,不同品種間的生長特性差異較大容易出現病蟲害等問題。加之管理水平較低、后期資金投入等問題,導致月季整體生長狀況與景觀效果不佳。建議在加大研制月季新品種力度的同時加強對現有月季品種耐寒性、抗病蟲害的提升工作,更重要的是增加后期資金投入、優化后期管理的相關基礎設施。在總結不同類型月季的生理習性與養護經驗的基礎上,尊重月季獨特的生理特性和自然價值,綜合提升管理水平與養護質量,做到提前預防、科學養護,共同為月季的生長與管理創造適宜的條件與環境,從而向公眾傳遞生態理念。
從問卷調查結果與評價因子綜合來看,公眾對月季的審美需求普遍較高,尤其是對月季應用的形式、手法和文化結合效果較為關注。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月季在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應用品種與類型多樣,分布廣泛但本土品種應用數量較少、應用形式單一,缺少表達載體,難以有效與南陽本土文化相結合,而且受建設時序、設計水平、投資規模等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著景觀質量不均衡、景點藝術水準不高、配置模式單一、景觀同質化等問題,在月季應用場景、品種選擇等方面還與杭州、北京、鄭州等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后續發展需要改進更新。
南陽市作為我國著名的“月季之鄉”,對月季在城市綠地中的推廣應用會越來越重視,公眾對月季景觀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本研究僅選取了22個樣地,代表性可能會略顯不足,評價指標上隨著大眾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進一步優化,未來還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加大調研數據樣本、采用更新的評價方法,探明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社會群體對南陽市城市綠地中月季景觀的認知評價,為特色主體植物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