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鄭剛強,王朝偉,劉覽宇
(武漢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 430070)
隨著技術壁壘的打破,傳統家電企業都在進行“跨界”“跨品類”生產,比如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巨頭在積極轉型向智能家電領域探索。傳統家電巨頭的轉型升級也間接說明智能家電市場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1]。由于不同企業間通信協議不同,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不能很好兼容,家電巨頭在生產時盡可能涵蓋多品類的智能產品,為未來全屋定制智慧家居平臺做鋪墊。如何通過設計讓企業眾多的智能家電品類形成統一的形象,是設計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構建家族化的設計策略尤為重要。關于家族化的智能家電產品相關研究,筆者在知網上輸入“智能家電產品”關鍵詞,相關文獻有536 篇;而檢索“產品家族化”的相關文獻有67 篇,其中包括碩士學位論文7 篇、期刊論文6 篇、國際會議2 篇。檢索“Product family-based(產品家族化)”找到相關文獻52 篇,“Intelligent home Products(智能家電產品)”檢索到相關文獻611 篇。“智能家電產品”并含“家族化”的關鍵詞很少。通過查閱文獻可以看出學術界對“智能家電產品家族化”的關注度較少。如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使智能家電產品形成獨有的家族特征,是“家族化”設計策略研究的重點。
家族的概念在詞典中的含義是指具有血統關系并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群體。“家族化”最早在汽車的前臉設計上所應用,是由大眾集團的設計總監Walter Silva(大眾集團首席設計師)提出,這一概念在汽車設計領域大獲成功,隨后被應用到各行各業[2]。
智能家電就是將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引入到家電設備中形成產品與產品之間互聯互通的系統,具有自動感知空間環境的“能力”,同時能被遠程操控;如今智能家電產品之間都不再是“孤島式”的存在,依靠“功能聯動”而構建全屋互聯的場景,具有操作的隨意性、服務的便利性。[3]
智能家電產品家族化定義:是指企業在生產的多個相同或不同系列的智能家電產品中,同系列及系列之間的產品在整體形象與使用過程中具有某種相似或者相同的特征,同時產品與產品之間“互聯互通”,功能聯動形成一個“整體”,這種“整體性”與其他品牌之間形成差異性,同時這種特性還能被“遺傳”。
1)智能家電產品的現狀分析
智能家電產品品類眾多:智能家電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類,而這四大類下又有很多產品,見圖1。很多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盡可能地生產全品類的智能家電,以期成為一個全屋智能系統,占領未來市場,所以同一品牌的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交叉。比如廚電類和安防類的產品有部分的交叉,廚電類產品和清潔類的產品有交叉,由于智能家電產品涵蓋到家居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基于家族化特征的智能家電產品在設計過程中更加復雜。對此還需要從其所特有的形式去思考新的“家族化”設計形式。

圖1 智能家電產品的分類Fig.1 Class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智能家電產品的更新迭代需求(見圖2):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智能家電產品也會不停地進行升級迭代,在保持產品的基本特征之外還應該時刻保持創新。正如遺傳過程中存在著變異,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要為產品的家族化提供新元素,不能脫離社會的發展空談創新。這就要求設計師對不同代的產品之間保持“家族化”特征元素,防止被用戶所遺忘,失去品牌價值[4]。

圖2 智能家電產品的迭代過程Fig.2 Iterative process of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2)物聯網背景下的社會發展趨勢
消費理念的變化: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時間成本也隨著變高,智能家電產品的涵蓋種類也越來越多,未來社會智能家電產品的購買是“打包式”的,消費者認準品牌,整體購買,在保證產品之間兼容性的同時,也減少用戶購買時的繁瑣。在此背景下家族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家族化的設計不僅能給用戶提供視覺上的統一,還能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各種功能命令的統一)[5]。
和諧家居生活的需求:基于“家族化”特征的智能家電產品設計,根本目的是給用戶創造和諧、便捷的家居環境。現在的樓盤很大一部分是精裝修,未來的家居裝修將會“產業化”,[6]把家電安裝作為一項整體性的工程,在用戶入住之前安裝完成[7]。“裝修”把過去相對分離的生產、施工進行整合,對“裝修”的各個過程進行整體布控,通過對智能家電產品的購買,從而使其造型、色彩和室內居住環境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如圖3 所示,智能櫥柜的概念就是結合家族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將廚房類的智能家電產品進行整合,從形式上讓用戶形成一致性,而且通過產品之間的功能聯動也能形成一個大的家族[8]。

圖3 傳統櫥柜與智能櫥柜Fig.3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abinet and smart cabinet
“自主性”:傳統家電在工作中是獨立運行,產品與產品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相比較于智能家電的“功能聯動”,傳統家電缺乏“自主性”,這就導致傳統家電在工作時是“獨立”的個體,不具有“社交”屬性,無法感知用戶的需求。而智能家電可以針對人的習慣、動作進行感知從而影響產品適應自己的習慣,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操作方式:傳統家電在操作過程中大多通過手動操作,而前者可以通過語音交互、體感交互等方式與產品進行互動,操作方式具有多樣性,這就對于智能家電的家族化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從多維度進行設計。
感知對象不同:傳統家電的感知對象主要是用戶的“操作”,智能家電的感知對象可以是環境、人的習慣、動作等,根據這些感知進行相應的功能調整,具有多樣性和自主性。
為了更好地了解“家族化”的設計方向,調研方式通過定性和定量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在定量研究中主要以調查問卷的方式為主。在定性調研中,通過深度訪談的方式,研究用戶對智能家電產品家族化的需求,為家族化特征的智能家電產品設計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此次調研主要通過網絡問卷的方式,借助“問卷星”網絡平臺,利用筆者本科、碩博同學、美的實習同事,通過微信群、QQ 群等線上進行投放。問卷發放時間為20 天左右,最后平臺共收到373 份“問卷”。為了問卷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筆者對問卷進行了篩選,將明顯不合格的進行刪除,最后統計有效答卷360 份,有效率為96.5%。對答卷的數據進行歸類分析,得出相關數據(包括人數和占比率)。如表1 所示,人數表示選擇該選項的人數,占比=人數/總人數。

表1 家族化特征需求調查Tab.1 Demand survey on family characteristics
通過對360 人的問卷調研分析,得到了比較可靠的數據。通過數據發現,用戶對“家族化”智能家電產品有很強的需求,目標用戶選擇比較正確。根據相關數據得出在進行家族化設計策略分析時,應從產品的交互方式、界面設計和終端產品等方向進行設計。

續表
由于問卷調研的局限性和用戶群體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為確保設計方向的正確性,需要對用戶做進一步的了解。因此,筆者采用深度訪談的方式,加深對“家族化”特征的設計策略研究,以期通過定性加定量的方式獲得更加準確、更深層次的信息。在訪談中,筆者選取了6 名用戶作為深訪目標,訪談時間為20~40 min,選取20~40 歲的高學歷及對智能家電有購買傾向的人群或已經購買的人群。筆者對用戶訪談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見表2。

表2 深入訪談用戶匯總Tab.2 In-depth interview with user summary
通過對上面6 位目標用戶的描述和總結,筆者分別從感官角度、控制設計、交互方式三個方面總結出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家族化設計策略方向,為家族化特征的智能家電產品設計策略作為深層次理論依據,見表3。

表3 家族化特征的問卷與訪談整理Tab.3 In-depth interview and collation of family characteristics
通過定量與定性的研究,筆者總結歸納出智能家電產品“家族化”特征的三個方面設計要素:感官角度、控制設計、交互方式。進而歸納出智能家電產品“家族化”的設計策略。
統一性策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界面設計、交互設計、功能聯動,通過統一性的策略,形成“家族化”的企業特點。
1)界面布局的統一性:對智能家電的界面布局內容信息進行排布,在保證以用戶為中心的基礎之上,保持同一品牌產品界面布局的統一性,在保持統一性的基礎上還應考慮如何形成獨有的品牌形象。筆者總結了常見的幾種智能家電界面布局方式,見表4。

表4 常見的界面布局方式Tab.4 Common interface layouts
在對智能家電界面設計的過程中,選擇某種排版方式,產品就要遵循類似的界面布局。使用戶形成比較穩定的空間記憶。界面布局像是在大腦中的一張虛擬的立體地圖,用戶在使用同一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過程中,界面的布局統一性會使用戶在操作過程中就能對產品有一個預期的判斷,快速提高用戶的認知效率,節約用戶的學習時間。這樣在形成統一風格的界面時,還能提升用戶對產品的熟悉感,加深用戶對品牌的認知[9]。
智能家電的屏幕大小也不盡相同,在進行界面布局的過程中要進行分類:對屏幕尺寸差別不大的智能家電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界面布局,比如冰箱、鏡子等大屏幕的智能家電可以采用九宮格布局,在布局的過程中為了形成品牌的特色,要注意效果圖展現的統一性,采用相同的動作模式,形成統一的效果;對小屏幕的智能家電如洗碗機、電蒸箱等可以采用3D 循環的模式,但是在界面的布局以及元素(包括字體、特殊符號等)上需保持統一性,增強產品的家族化特性。
界面元素的統一性:界面元素主要是指界面上的圖標、字體等。在不同的產品中可以使用相同或者類似的圖標設計,形成統一性,但是在識別的過程中不能降低圖標的品牌識別度。同時還包括按鈕、開關等控件,要求在不同的界面設計中保持相同或者相似性,達到整體界面風格的統一性。為了達成統一,在設計控件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品牌個性化的元素(品牌色、品牌字體等),達到對于品牌的識別。如方太在2018 年3 月8 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發布了一款屬于方太的字體“方太夢想宋”。一共6 763 個字,通過字體和企業的品牌進行了捆綁,提升了企業的文化內涵,更容易幫助企業形成家族化的特點,見圖4。[10]

圖4 “方太夢想宋”字體Fig.4 Font of "Fang tai dream song"
2)語音交互的統一性。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語音交互中,產品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物體,“他們”具備了“人”的特質,能跟人進行“交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用戶在使用語音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產生混亂,既不利于品牌家族化的形成,也會給用戶造成心理上的困擾[11]。為了能更好地構建品牌的特征,在“使用語音前”加某一個品牌的特定“定語”,以此來區分不同的品牌,體現語音交互的統一性。大家可以借鑒蘋果手機的Siri 呼喚功能:“Hi Siri”或長按開關鍵,通過加入品牌所特定的詞語或某一特定的動作進行操作,在不同蘋果設備的轉換下靈活使用,減少用戶使用過程的難度。
如圖5 所示,是云米的系列智能家電,用戶通過語音來直接控制產品:比如夏天,用戶想打開空調,只需說“云米空調,冷風26°”(或者根據室內的溫度“他”可以感知用戶的需求是冷風或熱風,只需說“云米空調26°”,空調就會執行相應的命令)。用戶在通過語音交互的過程中呼喚“云米XX”時,不僅能加深用戶對產品品牌的信賴,還能與市場上的其它智能品牌相區別,形成統一性的語音交互方式。語音交互在家族化的設計過程中比較簡單,把“品牌(或品牌的特定詞語)+產品主體+目的”表達清楚就能實現語音交互的統一性,從而和其它的品牌進行區分,突出企業的品牌,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

圖5 云米智能家電語音交互方式的家族化Fig.5 Family voice interaction mode of Yunmi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3)操作方式的統一性。從產品自身的角度來說,統一性的操作方式會縮小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距離”,用戶不再受該產品系列限制,用戶面對智能家電不再是恐懼,更多的是熟悉。用戶依據的是對同一品牌的熟悉程度,進而能推斷出該品牌其它智能產品的操作方式,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增強企業的品牌特性,有利于企業品牌形象的建立與傳播。[12]
為了更好地對操作方式進行統一性設計,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通過對海爾智能產品的聯網方式特點進行歸類,得出其某一部分“統一性”的操作方式。以此為規律特點延伸到該產品的其他操作方式上。如表5 所示,筆者對海爾部分產品聯網的交互過程進行列舉。[13]
對表5 進行歸納總結,特例:冰箱(一般沒有關機狀態)、煙灶(兩個手同時操作)、掃地機器人(會有聲音反饋);共性:長按電源鍵5 s 產品就能進入聯網狀態;家族化操作方式改進:聯網時,所有的海爾的智能產品都按住電源開關鍵進行單手指操作(煙灶同樣,按住左鍵5 s 或者右鍵5 s)。為了增強產品聯網的反饋效果,所有產品在聯網成功之后加上該企業所特有的語音反饋提示聲,如“叮咚”(或其它特定品牌語言),這樣不僅在操作方式上加強了品牌特征的統一性,也通過聲音反饋再一次強化企業的品牌。對其他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通過歸納類比法,對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歸納出統一性的操作方式,本文不再一一列舉。

表5 海爾不同智能家電產品聯網方式匯總Tab.5 Summary of network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Haier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4)“功能聯動”的統一性。智能家電產品獲取外部信息數據有3 種途徑:通過外部的互聯網;通過用戶的命令;通過產品之間的功能聯動所傳遞的信息。產品的功能聯動性是指當“整體”中“局部”的功能數據發生變化時,會帶動其他產品做出相應反饋[14]。功能聯動的實現使家居環境中的智能家電從“孤島”變成了“整體”,打破了傳統家電產品之間邊界線。功能聯動性的產品一般情況下是同一品牌,企業為了保護用戶的信息數據,不會將信息進行共享,現階段智能家電產品之間產生功能聯動也是證明為同一品牌的依據,是另一種“統一性”的表現形式[15]。通過產品之間的功能聯動,用戶擁在舒適的環境中,可以增強產品之間的“關聯”程度,使企業的品牌特性展現得更加完善,進一步帶動用戶的需求增加,增強用戶的使用黏度,促進企業產品系列銷售量增長,更好地建立企業的品牌形象,智能家電產品的功能聯動圖,見圖6。

圖6 產品功能聯動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product function linkage
用戶在使用產品A 時,其在運行的過程中會釋放“功能信息”傳遞給B、C、D……產品。根據產品A 的信息,下一層級的產品會根據用戶習慣和產品A 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功能調整,進而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反饋,最后傳遞給用戶,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而這些產品則是建立在企業同一品牌的基礎之上。通過這一閉環,企業的品牌形象在用戶心中得到進一步加深,增強用戶對品牌的依賴。
通過調查問卷和深入訪談的歸納分析,“整合式”的策略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如圖7 所示,整合式策略是建立在同一品牌的基礎之上,不同品牌的產品由于通信協議不同,產品不能互聯互通。產品能跟智能終端相連也是“家族化”特征的標志之一[16];本文從3 種不同的終端方式上進行分析:以遙控器為首的“整合式”智能家電產品終端;以手機APP 為首的“整合式”智能產品終端;以鏡子、冰箱、音響等為首的“整合式”智能產品終端。通過多場景、多方式讓用戶身邊總有最方便的“交互終端”,用戶不再依賴特定的智能設備,這才是真正的“家族化”。

圖7 “整合式”控制Fig.7 "Integrated" control
1)“整合式”遙控。互聯網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例如當家中的Wi-Fi 出現故障或者信號出現問題,手機和智能家電之間無法執行相應的操作;同時對于一些老年人來說,他們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存在著心理障礙,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傾向于遙控器,在這種情況下遙控器的存在顯得尤為重要[17]。如果一個智能家電配一個遙控器,電器的增多遙控器的數量也會增多,過多的遙控器容易讓用戶混淆,每一個遙控器上都有若干個按鈕,按鈕數量加起來有上百個,這就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通過“整合式”設計可以將遙控器進行整合,使同種類或者不同使用場景的遙控器組合到一起,在操作過程中一個品牌的遙控器可以操控同一品牌所有的產品,方便用戶的使用,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18]
如圖8 所示,將家中的遙控器進行家族式“整合”,遙控器整體采用兩塊觸摸屏設計,上方的觸摸屏顯示智能家電產品的種類。當用戶選擇某一款產品的種類時,下方的觸摸顯示屏顯示相應的按鈕模式,相似的界面、相似或相同的操作使品牌的代入感更加強烈。比如人們僅購買某個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仍然能擁有一個這樣“整合式”的遙控器。當再次購買該品牌其他產品時,“整合式”的遙控器依舊可以使用,只需要通過自定義添加某產品的按鍵即可,這就極大地增加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熟悉感,對企業的品牌形象更加認同,使用戶能從繁雜的“工具”中脫離,形成“家族化”的體驗方式。

圖8 “整合式”遙控器設計Fig.8 "Integrated" remote control design
2)“整合式”APP。目前智能家電除了利用遙控器控制以外,還可以通過下載手機客戶端去控制家中的智能產品。據了解,2020 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將達到40 億人,其中我國就占了7 億左右的手機用戶,占據我國總人口的一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是APP存在的必要條件,市面上的智能產品都可以通過手機APP 進行控制。通過APP 搭建智能家電平臺非常重要,但是現階段市場上的品牌與品牌之間各自獨立,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并不能互聯互通,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通信協議,開發自己的APP 也是重中之重[19]。通過一個APP 就可以控制同一品牌的所有智能家電產品,采用“家族”的控制方式用戶會更加省心,用戶在操作過程中不必在打開管理照明類的APP 之后,又去另一個APP 上找溫度管理設備,接著又去跳轉到照明類APP。這就需要企業通過一個“整合式”APP 管控這些智能產品。
如圖9 所示,2015 年海爾發布了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 APP,關于海爾智能家電產品生態圈“U+APP”,在智能家電行業內部邁出了重大的一步。這款APP 是針對海爾旗下的智能產品,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統一的管理,添加海爾的智能設備。海爾“U+APP”的發布,使海爾的智能家電產品形成一個大的“家族”生態圈。海爾“U+APP”真正做到了化繁為簡,將眾多的海爾智能產品集中到一個手機入口端,使之形成一個大的“海爾家族”。[20]

圖9 海爾U+APP“家族化”整合Fig.9 Integration of Haier U+APP "family"
3)“整合式”終端。智能家電本身就可以作為智能家電的控制終端,在使用中還能控制其他產品,通過“智能家電”來控制“智能家電”實現對智能家電產品“終端式”控制。
以“冰箱”為中心的智能家電產品終端設計:冰箱在中國家庭生活中地位相對較高。原因在于冰箱有一個天然獨特的優勢,它是所有家電中唯一24 h 不斷電持續運營的產品。民以食為天,冰箱承擔著“吃”這一重任,使其使用更加頻繁。冰箱的天然優勢,使智能冰箱成為智能家電家族化的控制中心之一(智能鏡子、智能音箱等)。云米冰箱作為智能家電的終端產品之一(見圖10),能夠控制家中所有的云米智能家電。同時云米旗下所有的智能產品都能夠互相連接形成一套全屋的智能系統。作為云米智能家電產品的終端產品之一,智能冰箱是其家族化的管理中心。

圖10 云米智能冰箱家族化控制Fig.10 Family control of Yunmi intelligent refrigerator
智能家電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興事物,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在智能家電出現以前,傳統的家電產品是單個存在的個體,產品與產品之間相互獨立,不能進行很好地“溝通”。互聯網出現以后,物聯網將家居系統各個獨立的設備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智能家電與傳統的家電相比,增加了更多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互動,使產品更加具有人性化;本文致力于對“家族化”特征的智能家電產品設計策略做出規范化梳理,使智能家電產品個體之間形成統一的家族化的形象,以期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