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微微 陶麗霞
周末的一天,“護童員”蔣莉莉和往常一樣,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雯雯(化名)家中看望雯雯。上午,三個人一起閱讀,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做游戲。吃完午飯,蔣莉莉帶著兩個孩子參觀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鹽城博物館,三個人度過了愉快有意義的一天。
像蔣莉莉這樣的護童員們,每周都會走入和雯雯一樣的家庭,為孩子送去關愛和陪伴。像雯雯這樣的孩子,事實上沒有父母的撫養,缺乏親情陪伴,小小年紀就要獨自承擔很多成長挫折。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這是指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也稱事實孤兒。根據國家民政部的數據統計,目前全國事實孤兒約有50萬名。他們普遍存在自卑、叛逆、自閉等心理問題,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親情關愛,可在很大程度上撫平他們的成長隱痛和心理創傷。
為響應事實孤兒家庭式關愛的需求,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婦聯啟動困境兒童家庭教育支持項目,項目采用大家庭模式救助,嵌入家庭必需元素,為事實孤兒提供家庭式關愛,創建一個能夠真正體驗家庭溫暖和情感互動的健康成長環境,充分發揮家庭概念在社會救助中的特殊作用。
為了提供精準幫扶,了解兒童個性化、現實需求,亭湖區婦聯對轄區內150 名事實孤兒家庭進行了需求調研和詳細評估,并根據需求評估招募相匹配的護童員;入戶式陪伴的頻次為每周一次,且實行長期服務機制,給予事實孤兒一定的接納和緩沖時間。一般情況下,經過6 個月的服務,這些兒童已經能夠與護童員建立良好的“類家庭”關系,形成緊密的情感連接,并且性格逐漸開朗。服務方式上,鼓勵護童員帶著自己的孩子和服務對象進行交流,朋輩群體的共同語言和互動模式更有利于事實孤兒打開心門。
目前,亭湖區已招募86 名護童員。為了提升護童員的關愛服務能力,亭湖區研發了家庭陪伴、兒童心理發展、溝通技巧等專業知識培訓課程,并制定入戶服務督導機制、互助成長沙龍小組、服務成效展示等護童員培養機制,通過系列性培訓和實操,讓家庭式關愛服務更科學,也更溫暖。
事實孤兒的家庭功能補償是長期工程,需要有職業化、專業化的團隊延伸服務觸角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護童員和事實孤兒之間的“零距離”。為此,項目吸收網格化工作人員管理機制的經驗,積極倡導兒童保護工作人員職業化發展,促進家庭式關愛服務擁有更高的質量。
家庭式關愛服務,既符合兒童成長規律,也滿足了兒童對家庭關愛的成長需求,只有補全家庭關愛的缺失,才能讓這群孩子擁有更加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