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會在維也納是一種正式的社交場合,參加者要身著禮服,遵守禮儀規范,在美妙的樂曲和優雅的氛圍中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聞名世界的“維也納舞會季”,舞會季的高潮在1月和2月,屆時會有超過450場名 目繁多、術同規模的舞會輪番上演,吸引數十萬來自全球各地的舞蹈愛好者。
有著悠久的舞會傳統
維也納舞會文化可以追溯到兩個世紀前,在1814至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期間,哈布斯堡王室通過舞會和社交活動使歐洲各國的談判代表度過了一段愉悅舒適的時光。為了體現王室的平易近人,隨后又在王宮舉辦了多場允許平民參加的舞會。這一傳統就此延續下來。在疫情過后,維也納的舞會活動全面復蘇。
維也納的各大舞會都對著裝有嚴格要求:男士要穿燕尾服,普通舞會有時也允許著黑色西裝;女士要穿晚禮服,其隆重感隨裙擺的長度而增加;此外,初次參加舞會的年輕女士需身著白紗裙,頭戴王冠,手持花束。每位女士進入大廳時都會收到一份精挑細選的禮物。舞會有正式流程:第一個環節是開場儀式,由“初入社交界”的年輕男女帶來相當于“成人禮”的傳統四對方舞;在開場舞曲結束后,主持人會高聲宣布“大家都來跳華爾茲吧”,來賓們應聲涌入舞場,開始翩翩起舞;到午夜時分,所有人要一起跳完"午夜插曲”。
大型傳統舞會通常都在2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四五點鐘。只有部分舞會在現場提供餐飲,食物一般有小圓面包夾香腸,配芥末醬,或者牛肉湯搭配小圓面包,飲'品是啤酒、葡萄一酒、香檳或起泡酒。由于舞會上的食物和飲料非常寅,所以大多數客人會提前吃好晚餐,并在舞會期間抽空離開舞場,到通宵營業的街邊香腸攤位補充能量。舞場附近的咖啡館也會在大型舞'會后的次日提早開門,讓饑腸轆轆的客人在活動結束后吃上一頓維也納式的早餐。
華爾茲是奧地利非遺項目
華爾茲(即圓舞曲),起源于18世紀末的維也納,迅速風靡所有社會階層,成為奧地利人日常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主要舞步是左轉、右轉、原地左轉、原地右轉廣以及中間的交接步和用腳尖或腳跟旋轉來代替邁步。維也炳華爾茲旋律流暢、節奏輕盈、充滿朝氣,能夠體現出活潑、興奮、深情、浪漫等風格特點。華爾茲每分鐘約60拍,舞者圍繞舞池逆時針移動,若在一晚上跳滿12支華爾茲舞,相當于連續運動一個小時,其間需要不間斷完成2500次高速旋轉、踩5000次節拍以及行進5公里距離。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施特勞斯父子以創作圓舞曲著稱。老約翰?施特勞斯的152首作品成功確立了華爾茲在舞會領域的主導地位。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作品是圓舞曲《藍色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不僅每年都會在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上奏響,也是維也納各大舞會的保留曲目。2017年,在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全球首演150周年之際,維也納華爾茲的演奏、舞蹈和歌唱入選奧地利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維也納有不少舞蹈培訓學校和舞蹈團體在教授和傳承華爾茲舞,即使是零基礎的學員或旅行期間沒空排練的游客,也可以通過“速成”課程學會華爾茲舞步和了解舞會禮儀。對維也納人來說,舞會意味著好心情、優雅的服裝、迷人的風度、有教養的言談舉止、跳舞的樂趣以及重要的社交場合,任何壓力、魯莽行為和壞情緒都不應該帶到舞場中來。
最知名的舞會
19世紀末,維也納社會各行客業的人士紛紛開始創立行.業舞會,如今幾乎所有行業都擁有了自己的舞會組織,人們,無論階層、職業、所在地區,都可以找到對胃口、合身份的舞會。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舞會始于19世紀末的奧匈帝國時期,在每年狂歡節假期的最后一個星期四舉行。由奧地利聯邦政府和維也納市政府資助,與新:年音樂會和維也納西班牙皇家馬術學校并稱為奧地利“三大國寶”。作為歐洲;最有名的舞會之一(如圖),歌劇院舞么以高雅奢華著稱,還能欣賞到著名歌劇演員的表演,通常一票難求。屆時,夾自世界各地的政要、企業家、藝術家、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各界名人齊聚維也納,成為狂歡節期間最重要的社交盛會。維也納愛'樂樂團舞會是最受矚目的非官方舞會,由維也納愛樂協會主辦,服務于音樂家及其親友和支持者,舉辦地點'就在中國觀眾熟悉的“金色大廳”。
維也納還有一些非常受歡迎的行:業舞會。比如,歷史悠久的咖啡館業走舞會,將整個霍夫堡王宮裝扮成帶舞池的華麗咖啡廳。在糕點師舞會上,甜點制造商為客人提供各式各樣的美味甜食。鮮花舞會創立之初是服務于維也納城市公園和普拉特公園的:園丁,舉辦地點位于維也納市政廳,無數花卉烘托出春天的氣息和氛圍。軍官舞會邀請到世界各地的軍官參:加,展現不同款式的軍裝和各國軍人的颯爽英姿。獵人舞會最初是為幫助獵人家庭籌款而舉辦的,已有百年歷史,狩獵愛好者通常會穿著奧地利傳統服飾出席。嘻哈舞會允許參與者以運動窿來搭配正裝和禮服,以便充分完。成舞蹈動作。此外,維也納還與時俱進:地設立了素食者舞會,為參加者提供純;素的小吃和雞尾酒。▲
環球時報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