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江強麟
(江陰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蘇 無錫 214400)
上頜前牙缺損是口腔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牙列缺損疾病,多由齲病、外傷、磨耗等原因導致,同時由于上頜前牙的位置使得該類缺損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會對患者生活及牙齒美觀產生一定影響??敬晒谑沁^去常用的牙列缺損修復方法,能滿足牙齒形態、顏色等基本要求,但是長期使用易出現齦緣染色、瓷崩裂、金屬腐蝕等缺點。鈷鉻合金烤瓷冠兼具金屬材料的機械強度及瓷材料的美觀性,美觀度好,且耐磨損、耐腐蝕、舒適度高,但由于金屬顏色較深而無法使修復體達到滿意的色澤,甚至存在修復后齦緣發黑、牙齦變色及牙齦炎癥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1]。全瓷冠是采用CAD/CAM技術設計切割加工形成牙科修復體的一種技術,所制備的牙體具有色澤、外觀適宜性強,邊緣密合度好,組織相容性好和牙體層次感美觀等優點,其常用的材料是二氧化鋯、氧化鋁等,二氧化鋯主要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晶體,是鋯的氧化物,性能穩定,生物相容性好,是臨床上做全瓷牙的一種常用的材料,美觀性和強度都非常好[2]。本研究旨在探討二氧化鋯全瓷冠和鈷鉻合金烤瓷冠在上頜前牙修復中應用的效果及對牙齦指標與咀嚼功能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江陰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80例上頜前牙缺損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90例)與試驗組(90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齡22~58歲,平均(39.52±4.72)歲;缺損類型:折斷、齲壞、磨損、劈裂分別為30、20、23、17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23~54歲,平均(39.38±4.54)歲;缺損類型:折斷、齲壞、磨損、劈裂分別為27、21、20、2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口腔醫學疾病診斷與治療》[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上頜前牙缺損者,單顆患牙,需進行冠修復治療者;患牙的鄰牙牙周健康狀況良好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口腔頜面惡性腫瘤、頜面部感染者;合并嚴重牙齒畸形者;合并凝血障礙、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者等;近1個月內應用過抗生素、活血藥、抗凝藥物者等。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在修復治療前接受X線片檢查,制定完整的修復治療方案。在牙體預備前采用VITA16色比色板進行比色,依據相鄰牙齒的顏色,按體、切和頸對顏色進行比色,在預備牙體時要使用排齦線進行常規排齦,對牙齦邊緣及牙齦乳頭的地方要排開以保護牙周。進行樁體操作的需先明確根管情況,然后進行纖維樁修復,恢復樁核形態。
參照組患者采用鈷鉻合金烤瓷冠修復,牙體預備要求 :切端預備1.5~2.0 mm間隙,唇面預備1.2~1.5 mm間隙,鄰面去除倒凹,聚合度為2°~5°,舌面預備0.5~1.5 mm間隙,頸部根據牙體條件不同可預備0.5~1.0 mm間隙,在不損傷附著齦前提下,肩臺可止于齦溝內0.5~0.8 mm。試驗組患者采用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牙體預備要求:切端預備1.5~2.0 mm間隙,唇面預備1.5~2.0 mm間隙,舌面磨除舌隆突至齦緣肩臺以上的倒凹,預備0.5~1.5 mm間隙,聚合度為2°~5°,頸部預備90°環形肩臺寬1 mm。兩組牙體制備完成后加入成型硅橡膠,取模灌注,光學印模以噴粉法制備,于技術中心制作鈷鉻合金烤瓷冠和二氧化鋯全瓷冠;完成制備后進行試戴,調至滿意后,進行清潔、消毒,鈷鉻合金烤瓷冠采用玻璃離子粘固劑進行粘合固定;二氧化鋯全瓷冠采用樹脂粘固劑進行粘合固定,最后去除多余的粘固劑。修復后常規隨訪觀察12個月,并叮囑患者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食用較硬的食物,并定期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①參照美國公共衛生服務標準[4]評估修復后12個月兩組患者修復效果,包括修復體完整度(A級:修復體完整,無裂紋、崩瓷、折裂現象;B級:修復體有裂紋,但無折裂現象;C級:修復體不完整,出現折裂現象)、修復體脫落情況(A級:無脫落;B級:脫落1次;C級:脫落次數≥ 2次)、邊緣密合度情況(A級:修復體的邊緣密合度好,且不卡尖銳探針;B級:邊緣密合度尚可,但卡尖銳的探針;C級:密合度較差,探針可輕易探入縫隙中)、食物嵌塞現象(A級:無食物嵌塞現象;B級:偶爾出現食物嵌塞現象;C級:經常出現食物嵌塞現象)、修復體顏色(A級:修復體與鄰牙的顏色一致;B級:修復體與鄰牙的顏色存在輕微的差異;C級:修復體與鄰牙的顏色差異較明顯)、繼發齲問題(A級:未出現繼發齲;B級:有輕微的繼發齲問題;C級:出現相對嚴重的繼發齲問題)等6方面。②對兩組患者修復前、修復后12個月探診出血指數(BOP)、牙周探診深度(PD)、咬合力、咀嚼效率進行檢測,其中PD使用帶刻度的牙周探針進行檢測;使用探針輕觸牙齦溝,觀察出血情況,并計算BOP [BOP(%) = 出血位點數/受檢位點數×100%];采用牙齒咬合力測定儀(深圳威思特傳感測控有限公司,型號:YHL001)檢測咬合力;采用稱重法檢測咀嚼效率,提供2 g花生,讓患者左右各咀嚼20次,結束后收集咀嚼物,加入蒸餾水混勻,以200目的篩子進行過濾,稱量未濾過的殘渣重量,記錄咀嚼前后花生重量變化情況,據此計算咀嚼效率。③于修復后12個月采集患者齦溝液,檢測病原菌水平,操作方法為:患者漱口清潔口腔后,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需要進行冠修復的基牙和正常牙齦溝,取樣前先刮除多余的齦上菌斑,然后選擇40#標準滅菌紙尖分別置于取樣牙的近中頰、中央、遠中頰、近中舌、中央及遠中舌6個部位,靜置30 s后取出,將紙尖混合置于EP管中,在-70 ℃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測定齦溝液標本中的病原菌,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Fg)、具核梭形桿菌(Fn)、福賽坦菌(Tf)、中間普氏菌(Pi)、伴放線放線桿菌(Aa)。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比較修復后12個月,試驗組在邊緣密合度情況、修復體顏色、繼發齲問題等方面均優于參照組,其中A級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在修復體完整度、修復體脫落情況、食物嵌塞現象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牙齦健康指標比較修復后12個月,兩組患者BOP、PD均顯著降低,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顯著升高,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齦指標與咀嚼功能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牙齦指標與咀嚼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修復前比,*P<0.05。BOP:探診出血;PD:牙周探診深度。
組別 例數 BOP(%) PD(mm)修復前 修復后12個月 修復前 修復后12個月參照組 90 43.54±4.13 14.30±1.33* 4.57±0.47 2.32±0.21*試驗組 90 43.45±4.34 10.45±1.05* 4.53±0.45 1.63±0.13*χ2值 0.143 21.554 0.583 26.504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修復前 修復后12個月 修復前 修復后12個月參照組 90 81.32±4.56 110.43±7.53* 58.34±12.22 66.55±11.12*試驗組 90 81.40±4.65 132.54±8.54* 60.87±10.89 83.01±14.92*χ2值 0.117 18.423 1.466 8.39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病原菌檢出情況比較試驗組患者齦溝液中Fg、Fn、Tf、Aa檢出率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齦溝液中Pi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齦下菌斑中病原菌檢出情況[ 例(%)]
上頜前牙缺損多因外界暴力或齲齒所致,表現為上頜前牙發生牙列、牙體全部或部分缺損,牙體失去正常的解剖結構,出現正常牙體形態、咬合及鄰接關系的破壞。上頜前牙缺損會導致患者發音功能受損,出現說話費力且說不清楚的現象,同時會影響牙齒咀嚼效率,減少唾液分泌,導致胃腸蠕動減緩,影響營養的吸收。鈷鉻合金烤瓷冠具有強度高、價格便宜等優點,可咀嚼比較堅硬的食物,同時能夠有效地保護牙體硬組織和牙髓,且耐磨、耐腐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金屬的生物相容性和密合性一般,容易引發牙齦炎癥,同時邊緣密合度不高,從而出現牙齒敏感和繼發齲等情況,遠期療效不佳[5]。
二氧化鋯是全瓷冠修復的一種新型材料,其具有抗壓、抗折、抗彎強度高的特點,且生物相容性好,同時具有較高的抗破裂性和破裂后強韌的固化性能。二氧化鋯全瓷冠的導熱性明顯低于鈷鉻合金,能對牙周、牙齦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且二氧化鋯的生物組織相容性好于鈷鉻合金,能減少修復體炎癥反應的發生,對牙齦無刺激性,能減少繼發齲問題的發生[6]。本研究中,修復后12個月試驗組在邊緣密合度情況、修復體顏色、繼發齲問題等方面中A級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參照組,提示相比于鈷鉻合金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上頜前牙修復效果更佳。氧化鋯全瓷冠和鈷鉻合金烤瓷冠均有較高的穩定性[7-8],且本研究中隨訪時間不長,因此兩組患者的修復體在完整度及脫落情況方面差異不明顯。
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12個月試驗組患者BOP、PD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提示相比于鈷鉻合金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在上頜前牙修復中更能調節牙齦指標,改善咀嚼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鈷鉻合金烤瓷冠在長期佩戴后易使得鈷、鉻在口腔內釋放,滲入到齦溝的內冠邊緣,與唾液、齦溝液等發生反應,從而導致鈷鉻合金的腐蝕,對牙齦產生一定刺激性,影響牙齦指標,損害牙周組織;而二氧化鋯具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與唾液及其他酸堿物質不相容,保護牙周組織[9]。同時二氧化鋯具有極高的抗折、抗彎作用,在修復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纖維樁,通過纖維樁的置入達到最佳舒適狀態,預防微滲漏的發生,從而提高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預防牙齒松動[10]。
牙周組織的健康狀況和口腔內環境也是評估牙列缺損修復效果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修復后12個月試驗組患者齦溝液中Fg、Fn、Tf、Aa檢出率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提示相比于鈷鉻合金烤瓷冠,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在上頜前牙修復中有利于維護口腔內環境。究其原因,與鈷鉻合金相比,二氧化鋯全瓷冠的生物相容性更好,不會產生細胞毒性,不會對牙周組織產生刺激性,菌斑附著力低,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和口腔微環境穩定,有利于減少口腔內的病原菌[11]。
綜上,二氧化鋯全瓷冠在上頜前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優于鈷鉻合金烤瓷冠,可改善咀嚼功能,有利于維護口腔內環境和牙周組織的健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