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鵬 ,蘇軍德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金昌 7371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1],人們的觀念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消費者對飲食既要追求品類豐富多樣,又要求品質優良、新鮮,配送及時。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建立完整的高原夏菜冷鏈物流體系尤為關鍵。調查顯示,蔬菜在運送過程中出現腐爛導致的浪費量占運輸總量的40%~50%[2],這也是菜價雖高但菜農收入依舊不高的原因之一。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解決蔬菜配送問題迫在眉睫,而配送車輛路徑的規劃則成為研究重點。此外,蔬菜在運輸過程中多采用常溫保存和簡單加工,這是造成蔬菜損耗過大的另一原因。GIS可以深度挖掘時間與空間信息,為解決蔬菜配送問題提供了契機[3]。本研究基于GIS的高原夏菜冷鏈物流的配送,找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法,實現物流體系智能化管理。
目前,冷鏈物流配送車輛路徑的研究是借助常溫物流配送方法來解決問題[4],不僅增加運輸成本,且難以實現智能化管理。因為蔬菜保存的溫度與常規食品的保存溫度大不相同,所以,以此來處理蔬菜冷鏈物流運輸問題,存在許多問題。
1)貨損考慮不全。蔬菜屬于易腐產品,相較于常溫產品的運輸要求,蔬菜的冷鏈物流運輸更加嚴格。因為冷鏈物流不僅要求運送及時,而且要保證新鮮,否則將會出現大量的損耗,導致成本增加,針對常規物流配送車輛的研究并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2)額外費用考慮不周。由于需要在常規的運輸車輛上加裝制冷設備,所以額外成本增加,這也是過程配送車輛沒有顧及的。
3)耗能費用考慮不夠。運輸過程一般持續的時間較長,隨著溫度變化,要始終保證車內的溫度恒定,在此過程中車輛的油耗也會增加,所以應考慮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能耗成本的變化。
4)外界環境存在隨機性。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外界環境的影響,如突發交通事故、突遇陰雨天氣、交通堵塞等,這都會引起運輸時間的不確定性,且發生概率較大。
冷鏈物流是指根據買賣雙方的需求,在運輸車輛上加裝一定的制冷設備[5],使易變質的食品存放在低溫環境中運輸,以保證其新鮮,要經過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整個過程[6]。因此,其具有設備要求高、運輸效率高、保鮮要求高等特點。商品的流通時間80%以上消耗在運輸途中。合理規劃運輸路線可以大大節省時間,降低運輸時間和成本。
冷鏈物流適用商品種類繁多,不同商品對保存溫度要求也不相同,大致分為恒溫、冷藏、冷凍。本研究對高原夏菜的存儲溫度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原夏菜存放溫度
高原夏菜屬于夏季蔬菜,成熟時溫度較高,采摘以后很容易受高溫影響而腐爛,所以對運輸時效性、運輸設備和信息化程度要求較高[7-8]。以甘肅金昌地區為例,該地區運輸設備與條件落后,物流體系不完善,隨著高原夏菜產量的增加,建立現代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已迫在眉睫。
2.2.1 GIS概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統,它可以實現對時間與空間信息的挖掘[9]。將GIS技術與GPS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結合,可以對空間數據進行定位、采集、管理、運算、分析。將其運用在高原夏菜冷鏈物流體系中,可以對物流車輛進行定位,對訂單信息進行跟蹤查詢,可以實現對物流體系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冷鏈物流的運輸效率,降低損耗[10]。
2.2.2 GIS作用
GIS發展之初是一款地學系統,配套開發的軟件多是地學類軟件,后來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冷鏈物流的含義實際上是賣家到買家之間的商品的轉移過程。傳統的物流方式對運輸信息的要求不高,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物流的信息化要求較高。因此,可以借助GIS強大的搜索、管理及分析數據的能力來解決現代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問題。GIS可解決物流的信息化問題,GIS技術在物流中的作用,如圖1所示。

圖1 GIS技術在物流中的作用
2.3.1 系統開發
本研究以MapObjects(簡稱MO)為平臺,使用VB進行再次開發。優點是可以借助MO的圖層添加功能將地圖添加到應用程序中,以此可以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路徑的查詢功能[11]。
2.3.2 系統設計
系統在設計時要考慮系統運行、系統管理、系統的二次開發等,所以開發時要滿足以下要求:1)方便使用。系統要操作簡潔,更新快捷,管理方便,能夠達到進行路徑優化的要求。2)功能完整。系統必須具備完整的數據功能模塊,能夠提供數據屬性的查詢,能夠同時滿足用戶和管理人員的需求。3)維護簡單。當系統出現故障或需要升級時,一般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完成工作。4)方便二次開發。當需要添加新的數據或進行功能添加時,可容易進行。5)安全性好。系統數據涉及公司內部信息,所以安全性要有保障,一般用戶只能瀏覽查詢,管理員才可以進行維護與更新。
2.3.3 系統功能
本研究所設計的高原夏菜冷鏈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系統,多用于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物流配送。根據其特點,設計工作流程如下:將城市地圖、供貨方和購貨方的信息錄入數據庫中,將供需雙方的地址進行標記,利用系統功能在電子地圖上將兩點之間的最短路徑規劃出來,將結果輸出到MATLAB數據庫中,經過遺傳算法分析形成可視化結果,在MO平臺上顯示,系統功能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功能流程
2.3.4 系統功能結構
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對MO平臺的系統管理,包括對系統的平移、客戶與配送中心之間的位置標記,供需雙方路線統計及最短路線設計等。系統的結構模塊如圖3所示。

圖3 系統的結構模塊
2.3.5 系統預期效果
研究選取甘肅省永昌至金昌物流配送為例,在配送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需求:
1)根據需求方提供的詳細地址信息,可以規劃出最佳的運輸路線并能標記出坐標。
2)基于GIS系統可以滿足訂單的排序并實現對運輸車輛的管理。
3)可以使用不同的圖標標記出不同的客戶信息,且要求能反映在地圖上。
4)系統中的圖標或查詢等功能點擊后可以響應,另外可以實現用戶信息的編輯與查看。
5)可以通過企業系統隨時調用GIS,以方便對系統進行管理。
6)系統具備對配送區域的管理功能,如拆分、合并等。
物流配送的實質是根據需求方要求,對貨物進行分揀、配貨,并將貨物配送至客戶手中的物流活動。其中,配送作為最后環節尤為重要[12]。物流配送優化問題的實質就是對車輛路線的合理規劃[13],目前對此類問題的研究也比較多[14]。它是指在收發貨方之間,通過對車輛的路線規劃,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使物流企業獲得最佳的收益。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遺傳算法可以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
物流配送的關鍵在于車輛路徑規劃,其實質是以低廉的成本、高質量的服務來完成貨物的運輸。車輛路徑問題一直是基于GIS研究的一項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都進行了此類問題的研究。例如國外的分支定界法、K——樹狀算法、Column generation(列生成)算法等。國內有姜大立等[14]的禁忌搜索求解多路徑運輸問題、鄧連波等[15]的3-opt和禁忌搜索解決多路徑運輸問題、張潛等[16]的啟發式序列優化算法計算運輸調度問題。
3.1.1 冷鏈車輛路徑影響因素
影響物流車輛路徑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地、運輸車輛、貨物中心、貨物種類、客戶需求。
1)目的地。即運輸終點,目的地將直接影響運輸車輛的路徑,可以根據目的地對運輸路徑進行詳細規劃,得出最優路線。
2)運輸車輛。即運輸貨物的載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和運輸路線選擇合適的車輛,節約運送成本。
3)貨物中心。即產品所在地,從產品所在地對貨物進行加工、選擇、裝車、集貨等工作,并組織將貨物送達客戶手中。
4)貨物種類。即配送物,可以根據商家的需求將貨物分門別類,包括名稱、外包裝、大小、質量、運輸要求等。
5)客戶需求。即客戶的需求貨物時間,是指要求貨物送達的時間。
3.1.2 帶時間窗的車輛路徑問題
時間窗車輛路徑問題是指有n位有貨物需求的客戶,一個始發地,K臺貨車,已知:始發點坐標,各客戶坐標,貨物需求量,許可服務時間窗,各汽車最大載重。通常時間窗分為硬時間窗和軟時間窗兩種,硬時間窗是指在客戶要求的時間范圍內完成貨物運送,超過該時間范圍后,客戶將不再有需求。此時,得到的解是無法執行的解。軟時間窗是指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17],將通過懲罰的手段來處理問題。如果車輛最終在規定時間的最晚情況下到達,服務不及時,需要繳納罰金。所有車輛的路線要滿足以下條件:
1)各路線的始發地必須是貨物中心,完成所有配送任務后返回終點,即貨物中心。
2)各條路線上的貨物重量必須在允許范圍內,不得超載。
3)各指定客戶只需服務一次。
4)每個客戶必須在其規定的時間窗限制范圍內提供服務,卡車提前到達客戶接收點后,必須等待客戶批準服務。
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增加,對配送時間的要求也變得嚴格,這樣將會出現多方原因導致貨物出現損失[18]。所以,在配送運輸中時間窗就變得尤為重要。帶時間窗車輛路徑優化問題由于其時間限制的嚴格性,通常情況下,軟時間窗出現的問題更多,也更符合實際,因此研究將重點放在軟時間窗口上。一般來說,有兩個目標:一是最少的車輛數量,二是最低的運輸成本。時間窗是雙向的,即客戶應該在規定時間內享受服務,不能出現早到或延誤。
3.1.3 物流車輛配送的工作流程
一個優秀的配送方案應該包括設計配送方案、配送任務下達、按照方案確定商品數量、分貨、裝載、運輸、財務部門下發任務、配送開始、送達等,車輛配送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車輛配送工作流程
3.2.1 節約成本法
節約成本法是指利用GIS系統首先在供需雙方之間建立多條運輸路線,然后選出一個最優的車輛運動軌跡,只有一個起點與終點,并添加溫度控制與時間窗口來進行約束,通過計算運營成本來評價路線好壞。該方法采用極限思想來求解最佳運輸路徑,操作簡單,結果準確,而且可以兼顧各類影響因素,所以有較大的優勢。計算流程如下:1)在規定時間內下達運輸任務;2)選擇最短運輸路徑為第一配送點,然后根據路徑由短到長依次配送,直至車輛載重與時間上限最大為止;3)合理安排所有運輸任務,避免重復運送。
3.2.2 案例分析
本研究通過案例來驗證方法的合理性。選取6個配送點,用阿拉伯數字來進行編號,距離以“km”為單位,用Si表示;時間以“h”為單位;產品價格以“元”為單位;重量以“t”為單位。每個客戶的貨物需求總量用di表示,每個客戶的配貨時間取值范圍為[Ai,Bi]。對客戶要求配送時間賦值為Ai=0,Bi=2.5,規定貨車在運輸時的速度為40 km/h,貨車的最大載重為4 t,產品價格為8 000 元/t,時間窗成本系數設為α=0.02,β=0.04,貨物損失系數&取值為0.2%和0.4%。貨物運輸途中的制冷成本為12元/h,由于車輛內外溫差產生的費用為2.5元/h??蛻粜畔⑷绫?所示。
結合表2的內容,關于上述問題進行計算,求出最優運輸路徑x,公式如下:

表2 客戶信息

依據成本節約法,通過計算得出最佳路徑:
0→6→4 →1→0 0→3→5→0 0→2→0
代入公式計算出配送總路程為161 km,費用為1 327.4元。
假如以最短路徑的方案進行配送,最優方案為:
0→6→4 →0 0→3→5→1→0 0→2→0
代入公式計算出配送總路程為139 km,費用為1 316元。
通過對比兩種運輸方案可得,優化前的路徑方案時間成本較高,客戶體驗較差。
改進后的方法在時間窗口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配送更高效。具體數值如表3所示。
本研究分析了高原夏菜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GIS系統在高原夏菜運輸路徑規劃的可行性、GIS系統設計及功能介紹。研究分析影響物流車輛運輸效率的因素,從冷鏈物流流程出發探究了基于時間窗的路徑優化辦法。在此基礎上,以案例為樣本,提出了基于GIS系統的路徑優化算法——節約成本法,通過與常規方法對比發現,該方法可以大大節約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表3 路徑優化前后指標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