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農歷虎年工作日的最后一個周五下午,《中國報道》記者在鄭州市萬眾大廈偶遇一組拍攝人員,出鏡的是一位穿著警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警察。上前攀談后得知,是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豐慶路派出所普羅旺世社區民警李敏在帶隊拍攝反詐短視頻。“春節期間你們值班嗎?”“那必須的。”和李敏說明來意后,我們約定了大年初三下午3點的采訪。
按照約定時間來到普羅旺世社區警務室,恰逢一位女士帶著8歲左右的孩子來找李敏談心。“這是我們社區的群眾,我先處理工作的事,您先坐這等我下。”李敏邊招呼記者邊說。
“李警官,大過年的我無人可訴說,想來想去也就只能找您聊聊。”前來的女士說著眼淚就流下來了。李敏趕緊抽張紙遞給她。“昨晚接到你的報警求助,我一聽聲音是你的,心里就莫名緊張起來。”
原來,這位女士和她老公之前就經常發生爭吵,感情出現了危機,大年初二又因一點小矛盾爭吵起來,并發生了肢體沖突。李敏接到報警電話后,第一時間就跑去他們家進行現場調解,因為當時夫妻雙方情緒激動,各執一詞,誰都不讓步,調解工作一直進行到夜里12點多。回到自己家里已是凌晨1點多鐘,躺在床上的李敏還是放心不下女士,就又拿起手機給她發了微信:有事第一時間聯系我,我隨時都在。
“我現在就想離婚,要房子和孩子撫養權。”“我是看著你們在咱社區結婚、生娃的,沒想到走到了這一步,真替你們感到惋惜。你覺得問題根源出在哪里?你現在有哪些顧慮?”聽完女士的一番話后,李敏耐心地詢問。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女士心情有所平復。“特別感謝您對我無私的幫助,讓我有面對未來的信心。”臨走時女士充滿感激之情地說。
警務室外,處處洋溢著喜慶歡樂的節日氣氛。警務室內,李敏這位舍“小家”為“大家”的春節守護人正堅守在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

李敏是鄭州市公安局第一個通過新浪微博認證的社區民警,在春節期間也一直堅持做反詐騙科普。2020年以來,她所在社區的電信詐騙案件下降了近90%,多個月份出現電詐零發案的情況。
“沒想到你們的調解工作做這么細致。”“是啊!家庭矛盾雖小,但關乎著百姓的切身利益,家庭糾紛的成功化解,能有效防止因其擴大升級而引發的其他案件,及時把風險隱患消除在初始,才能為轄區營造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李敏說。
李敏說至今有件讓她記憶猶新的家庭調解案件。剛調到普羅旺世社區那年除夕晚上,正在值班的她接到一個報警電話說有人要跳樓,原因是父子倆在吃年夜飯時喝酒,喝著喝著吵起來了。走到案發地點,一男子正站在三樓窗戶邊上,李敏一看該男子正是物業的一名工作人員。“你跳下去了,以后誰和我聊天啊!你這樣做不符合你做事風格啊!”簡短幾句話,李敏穩住了男子。
“當時他一看是我,才愿意開口說話,幾經勸解后就下來了。讓我沒想到的是,他父親‘撲通’一聲給我跪下了,說感謝我救了他兒子。他父親的做法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認識到家庭糾紛看似小事,但對他們家人來說或許就是大事,所以一定要做好家庭糾紛‘調解員’。”
“你們值班也不輕松呀?”“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一樣,為保社區平安我們義無反顧。”李敏說。
當被問及是否陪家人過除夕時,李敏笑著說:“今年是個‘幸運’的春節,值班錯過了除夕和初一,從警28年,能和家人一起過除夕或大年初一加起來大概也就5次吧。”
雖然除夕和大年初一沒值班,但李敏心里總放不下一件事:2023年春節期間,普羅旺世社區是被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但有些市民燃放不規范,僅臘月二十九一天李敏就出了兩個警。一個是一小女孩在廣場上玩耍時衣服被別人燃放的煙花爆竹崩壞了;另一個是一位男士帶著年邁的母親從廣場經過時,被燃放的煙花爆竹聲音嚇到了。“燃放煙花爆竹有安全隱患,極易引發火災、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今年這塊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所以在家休息那兩天也總擔心。”
大年初二一早就來值班的李敏,第一時間就去了商場、超市和影院等燃放煙花爆竹高發場所。安全通道、滅火器……每一項她都認真查驗。“節假日里超市和影院是人多的地方,節前雖然做了檢查,但還是不放心。”李敏說,“最熱鬧的地方,其實也是警察最辛苦的地方,所以春節值班期間,我們也天天都‘逛街’,一天2萬步是常態。”
每天“逛街”是什么感受?“腳心疼、頭發沉、腰發酸……”李敏說,春節假期值班每天至少巡視兩次,每次都要對沿途重點店鋪、超市等相關負責人進行安全提問。
春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休息、旅行 、家人團聚,但對李敏來說,卻是每天都處于戰備狀態,時刻要繃緊安保守護的一根弦。“在我看來,年的味道就是萬家團圓安寧。所以每年我的新年愿望就是轄區平安,讓老百姓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說這句話時,李敏頗有“大家長”的語氣。
作為鄭州市公安局第一個通過新浪微博認證的社區民警,采訪中李敏高興地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今年還有件幸運的事,就是春節假期這幾天社區里電信詐騙‘零發案’。”
“前幾年,每年春節值班都會遇到電信詐騙的警情,而且數額都很大。”李敏回憶道,有一年除夕,小區里一位女士報警說自己被騙了,聽聲音就知道是那位之前每次給她提醒反詐都不聽的倔強人。趕到她家時,她正坐在電腦前哭呢。詢問后得知,她在當年10月份通過網絡平臺認識了一位自稱是某投資公司的朋友,說能夠帶她投資賺錢。她先給朋友轉了30萬元,很快朋友就轉她賬戶上40萬元,通過這一次操作她就完全相信了對方,一次性轉了幾百萬元,到除夕這天剛好是約定的取款時間,但發現取不出來了。我們當時就給她立案,并進行了反詐教育,也是很晚才回的家。
談及反詐,李敏說還有件讓她開心的事。“去年春節的大年初五,轄區一老大爺主動在群里加我微信,說平時看我總在群里發反詐相關內容,想讓我指導他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還讓我把之前發過的反詐視頻都轉發給他,說這樣就能夠預防詐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有如此強的反詐意識,我特別開心,覺得自己之前做的一些工作沒有白費。”李敏感慨道。
“這些年,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層出不窮,千方百計編造各種虛假事實進行詐騙犯罪,從最初的‘中獎’‘消費’虛假信息,發展到‘綁架勒索’‘電話欠費’等虛構事實詐騙,甚至冒充電信工作人員、公安民警詐騙,欺騙性非常大,識別很困難,社會危害大!”談及電信詐騙,李敏總結道,“不管其方式如何改變,其本質跟數學公式一樣,萬變不離其宗。”
一滴水可以折射全世界,一件事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敬業奉獻的高尚品格。從2011年堅持每天發布警情提示、安全防范知識,到2015年印發全國第一份《社區警務報》,2019年發動轄區一些有專業特長的退休教師、老干部,根據真實案例創作、出演反詐情景劇《警鐘長鳴》,再到2020年初開始拍攝反詐小視頻……在反詐這條路上,李敏可謂一直奔赴在最前線。2020年以來,普羅旺世社區的電信詐騙案件下降了近90%,多個月份出現電詐零發案的情況,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防騙效果明顯。
“小敏啊,你今天回家吃飯嗎?”“媽,我今天值班,在轄區走訪檢查呢,回不去。”

2021年2月11日,值守在某入境人員隔離酒店外的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公安分局新涇派出所民警,在車內吃著簡單的年夜飯。當日是除夕,不少行業的工作人員依然堅守崗位,在工作中迎接春節的到來。
談及自己的“小家”,李敏說她愛人也是一名人民警察,身穿警服,便是責任和擔當。“我們過年很少能湊到一起。今年比較巧的是,大年初二我們都值班,兒子在派出所實習,剛好那天第一次出警,我們都在崗位上。”
“因為從小缺失我們對他的關愛,兒子以前對警察這個職業很抵觸,但這個寒假他突然告訴我畢業后也要當警察,并選擇去派出所實習,讓我很吃驚。他說他現在對能有我這樣的媽媽而感到自豪,讓我很感動。”李敏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從兒子的實習感悟中,讓我想起了‘傳承’這兩個字。”
采訪結束,李敏發來了兒子的實習感悟《在派出所的人間煙火中游刃有余,才有可能在黑白善惡間揚清抑濁——記錄大年初二出警調解家庭糾紛》。“最后看到他們雙方的笑臉和小孩子的稚嫩臉龐,我覺得我們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警察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及時地處理矛盾,化解糾紛。沒有警察會期望自己能遇上什么大案要案,每個家庭都平安和諧、快樂幸福就是每一位警察最大的心愿。”李敏的兒子跟隨民警經歷一場兩個小時的家庭調解之后這樣寫道。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春節期間,廣大民警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持續奮戰在安保第一線,守護著萬家平安幸福和社會祥和安寧。截至1月27日,全國各地公安日均投入巡邏防控警力45萬人次,全國社會大局穩定、治安秩序良好,全國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5%。正是因為有一個個李敏的用心守護、真誠奉獻,才將世間喜怒哀樂譜寫成了一曲曲平安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