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1月26日,大年初五,廣州上下九步行街迎來大批市民游客。
城鄉市集火熱、熱門餐廳等位超千桌、各大景區“人從眾”、出境游重啟……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首個春節,年味濃、人氣旺、消費市場實現“開門紅”。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吃、穿、住、游等假期消費火熱上揚的背后,折射出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內需動力。
春節假期是拉動內需、激活消費潛力的重要節點,也是觀察國內年度消費市場走向的重要窗口,春節消費的景氣度對全年消費景氣度起著標桿和預示作用。國家稅務總局1月27日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2.2%,與2019年春節假期相比年均增長12.4%,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疊個千紙鶴,再系個紅飄帶,愿善良的人們天天好運來……”臘月二十三上午,剛走入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上的物美超市,膾炙人口的喜慶春節歌曲在耳邊縈繞,入目是滿墻壁紅色的春聯、福字和隨處可見的小兔子掛件,大面積的年貨區位置顯眼。熙熙攘攘的市民在各個賣場精心挑選著年貨。
臘月二十九早上7時許,河南省許昌市張潘鎮的老街上,鮮肉活禽、炒貨熟食、水果蔬菜、鞭炮春聯等琳瑯滿目的商品鋪滿集市攤,綿延一整條街。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往來行人不時駐足詢價或買買買,構成了一幅新春農村趕集年俗畫。
線下商超年貨火爆熱銷,線上平臺也備受人們青睞。家在西安市未央區的楊女士一早就收到了京東快遞送來的前一天晚上下單的年貨:兩箱干果禮盒、三箱牛奶、三箱水果。“年底我們工作特別忙,應該是沒時間去逛商場和超市了,想到什么就在網上下單,現在快遞都很快,基本當天或第二天就可以送到,在網上置辦年貨對我們上班族來說太便利了。”楊女士說。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1月上旬,重點零售企業食品、飲料、服裝銷售額環比均增長20%以上。傳統年貨、土特產品、衣帽服飾、鮮花綠植等銷售增長較快,物美質優、性價比高的商品更受歡迎。
不管是返鄉聚會,還是外出旅行,今年春節對醫藥保健物資的本地需求也明顯增加。健康和享受同時都兼顧成為癸卯新春年貨置辦的新趨勢。“我爸媽年齡大了,前段時間也都‘陽’了,我和姐姐都在上海工作,平時沒辦法在他們身邊照顧,一直很擔心他們的身體,所以今年買了一些日常用藥和養生保健用品。”王先生說。
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檢測儀器/試紙、助聽器、減肥瘦身藥、制氧用品、調節三高的滋補品,成為銷量最高的健康“年貨”。唯品會數據顯示,養生保健用品銷量同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223%,補益安神用品銷量增長190%。益生菌銷量相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40%。
“今年過年終于可以聚餐了,臘月初,我就打電話預訂大鴨梨烤鴨店的年夜飯,想選擇一個大的包間,但店長告訴我沒得選擇,包間只剩下最后一個了。”北京的張女士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在這份集體合同中,勞動用工管理、勞動報酬及保險福利、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別保護、職工培訓等與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的事項都被明確約定,今后,家政人員在工作中有了“護身符”,他們的權益將更有保障。
除了年夜飯,新春佳節,家庭聚餐、好友聚會成為堂食消費主力,各地餐廳煙火升騰、人氣爆棚,餐飲“春節檔”強勢回歸。記者了解到,從成都吼堂老火鍋、長沙文和友到北京四季民福烤鴨店,多家餐廳客流爆滿,更有餐廳呈現排隊等位超過1000桌的火爆態勢。
北京市商務局1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日期間,監測的餐飲業態營業額同比增長6.2%,東來順、全聚德、隆福寺餐飲、慶豐包子鋪同比分別增長1.4倍、1.1倍、58.2%、32.5%。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6天,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53%。
春節期間,旅行過年帶火“酒店餐飲”。三亞紅樹林度假酒店營銷負責人涂振偉表示,僅除夕年夜飯這一頓,酒店接待了約130桌客人。美團上,酒店套餐類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約200%。“餐飲‘春節檔’的強勢回歸為餐飲人帶來了信心,這樣的‘開門紅’無疑是積極、利好的信號。”不少業內人士表示。
春節假期,各大景區期盼已久的旅游市場復蘇景象如約而至。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2020年春節假期前我就做好了去港澳的旅游攻略,后來因為家里臨時有事沒能去成,今年我早早地就預訂了大年三十一早出發的機票,在香港玩了3天,在澳門玩了兩天,很開心。”西安的劉女士說。
作為跨境旅行放開后的首個長假,出境游重啟,港澳游率先迎回暖。春節期間,香港大眾點評必吃榜餐廳的線上訪問量環比節前增長近100%,旅游景點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456%。攜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出境游整體訂單同比增長640%,內地旅客預訂境外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倍,跨境機票訂單增長4倍以上。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清邁、馬尼拉、巴厘島等成為最受中國旅客歡迎的跨國旅行目的地。
“春節旅游的熱度折射出旅游消費信心和消費潛能將加速釋放,今年旅游市場將會出現可觀的復蘇。”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佳旎認為,隨著未來國際航班逐漸增加,海內外出行便利度將進一步提高,預計今年“五一”假期能看到市場的明顯變化。

春節前,江西贛州于都縣紅旗街,人頭攢動年味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從春節假期7天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消費的日環比數據來看,已經是正常年份春節假日旅游市場的正常節奏。2023年春節是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后首個長假,疫情積壓的出游需求集中釋放,奠定了全年旅游經濟“高開穩增,持續回暖”的市場基礎。
繼露營、飛盤等戶外活動在城市青年群體中掀起風潮后,“圍爐煮茶”成為流行休閑方式。陶泥烤爐、一壺熱茶、三五好友……文藝復興式的圍爐茶話會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社交消費新方式。“00后”李可和幾位同學約好了大年初一就來一場“圍爐煮茶”。“茶壺不僅可以煮傳統的巖茶、普洱,還有奶茶、咖啡、果酒等。還可以在鐵網上擺上紅薯、花生、栗子等來烤,比單純的去飯店吃飯更有意思,這種新體驗我們都很喜歡。”
年輕消費者帶旺多元玩法。春節假期,像“圍爐煮茶”這樣的新消費場景不斷涌現,尾波沖浪、提燈夜游、雪橇冰車、欣賞火龍鋼花等小眾玩法也紛紛走俏。
溫泉泡湯、SPA按摩、茶館品茗等休閑養生消費成為春節期間放松身心的熱門選擇。美團數據顯示,觀影、看展等本地探索持續升溫,汽車影院、展覽以及桌游相關訂單量均呈現翻倍增長。“提前買票預約了展覽,沒想到現場看展的年輕人很多,博物館的人氣回來了。”正月初四,家住蘇州的楊女士趕來上海博物館打卡新年第一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感受世界名畫穿越時空的震撼與感動。
“我以前很喜歡選擇在春節期間去看展,但今年沒去,今年全看電影了。“北京的王女士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今年春節檔影片題材多樣、類型豐富,每個片都想看,已經去看了好幾場了,場場人都爆滿。”國家電影局1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春節檔票房達67.58億元,取得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其中,《滿江紅》以26.06億元票房成績領跑,《流浪地球2》以21.64億元票房位列次席,《熊出沒·伴我“熊芯”》《無名》《深海》《交換人生》排在票房榜第三至六位。
夜經濟同樣為春節消費增添更多活力。春節假期期間,各地推出精彩紛呈的兔年燈光展、主題光影秀等沉浸式夜游項目,助推夜間消費熱度不斷攀升。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夜間消費規模占比達49%,較去年同期上漲13個百分點。
“熱氣騰騰”的春節假期,多元玩法的持續涌動,新消費、新場景蓬勃發展,讓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