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利
從古至今,一個地方如果出過一個名人,這里的人們便有了引以為豪的資本。人人可以拿來當作介紹家鄉的名片。
我所在的宜陽,在唐朝出過一個大詩人——李賀。和他人介紹宜陽,不如說李賀出生在宜陽,不如說“雄雞一聲天下白”。對方聽后,會“哦”地一聲,好像早就熟知了宜陽。
臨縣的伊川和汝陽,人家也一樣,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便說明了一切。杜康,是人家的驕傲。
李賀為宜陽留下了好的詩歌傳統,宜陽現在是中華詩詞之鄉。杜康作為中國秫酒的創始人,奠基了中國釀酒業的發展,讓兩地的經濟有了靠山。
汝陽、伊川兩家杜康酒廠重組成立后的洛陽杜康控股,現在有酒祖杜康、中國酒之源、杜康國花、中華杜康、老杜康系列以及康系列等十幾大系列產品、近100多個品種。預計2030年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00億元。
名人的效應實在不可估量。當地出過名人,自然是祖先留給后輩人的福分。沒有出過的,有的會竭力挖掘,有的則穿鑿附會、拼搶爭奪。
杜康,《史記》記載他是夏朝的國君。自周迄今,歷代帝王尊杜康為酒仙、酒圣。至漢,光武帝御賜杜康為酒神,立廟享祀。千余年來香火鼎盛。
在晉人江統著的《酒誥》、西漢劉向所輯的《世本》以及《戰國策》《史記》《漢書》《水經注》《酒譜》等歷史典籍中,均有杜康造酒的描述。
清《直隸汝州全志》還記述了一個村莊——汝陽縣蔡店鄉杜康村,村里有杜康造酒遺址。自杜康在此造酒以來,民間釀坊林立,酒肆連爿,酒旗招風。流經村莊的杜康河,天然泉源眾多,神奇清冽,那可是杜康之魂。
還有一棵樹齡2800 多年的柘桑古樹,是杜康從中得到啟發、反復研試、得釀酒之秘、造出開天辟地第一杯秫酒的又一物證。
史書讓杜康有了淵源,村莊讓杜康有了根基,河水讓杜康酒有了特質,古樹讓傳說不再虛幻。
看啊,洛陽杜康,從史書中走來,悠長綿遠;逐清水而前行,曲而不折;在古樹旁站定,一站千年。這一站,站成了釀酒鼻祖。
杜康的存在,杜康的價值,除了讓杜康村名揚四方、讓杜康河清澈不竭、讓柘桑樹長命不衰外,杜康酒與諸多文化的關系,也密密切切。
在釀酒車間和酒窖中散發的芳香中,我和文友們一起,深深陶醉在璀璨的酒文化中。
工作人員讓我們品嘗了馥郁甘醇、柔潤清香的杜康酒。一杯杜康入口,喝下去的是糧食精粹,升騰出的是千古情懷。
杜康酒的釀制,堅持以高粱、大米為原料,優質純小麥制曲。高粱起源于非洲,騰飛于中華,是我國較早栽培的谷類作物之一。商周時期,小麥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大面積種植。酒文化,其實也是種植文化。
酒,雖釀于物卻造于心,是“天地人和”的智慧結晶。杜康人千百年來恪守釀酒古訓,從優選每一批釀酒谷物,到取珍稀奇水玄武古泉;從堅持五奇六法、桑泥古窖,到采用千年古法手工釀造……對待品質的堅守與執著,體現的是匠心獨運的釀造文化。
在被譽為“華夏第一酒窖”的杜康酒窖,一列列、一排排的酒壇酒甕,如飲過了壯行酒、即將出征的將士,頭裹紅巾,豪氣干云。傳統的說法,窖藏須嚴格遵循“六度”(光度、溫度、濕度、通風度、空氣純凈度、地殼穩定度)儲酒條件,這樣酒質方醇厚,酒味方生香。儲存,何嘗不是一種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名酒產地必有佳泉。杜康村所在的區域四季分明、氣候溫潤,三山環繞,一水中流,非常適宜生態釀酒。這不能不說是獨特的地域文化了。
數千年來,詩與杜康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曹操的名句外,其子曹植也有抒寫杜康的佳句:“春清漂酒,康狄所營,應化則變,感氣而成”。
觀歷代詩詞,有關杜康酒的描寫比比皆是。“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杜甫)、“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白居易)、“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蘇軾)、“杜康初筮,正得云雷”(辛棄疾)……字里行間,無不飄逸著撲鼻的酒香和綿延的詩酒情懷,彰顯出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
杜康造酒遺址公園里,文化氣息更為濃郁。
想看一些古酒器酒具,不妨到中國酒類博覽館,這里陳列著在杜康造酒遺址出土的酒壺、酒甕、黑陶壘、青銅方尊、溫酒爐、銅爵、玉杯等古酒器、酒具200多件。
想看名人書法,不妨到杜康碑廊,這里鐫刻著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書畫名家李可染、李苦禪、張海、沈鵬等近百位名人名作。
想看古碑文,位于杜康河東岸有一塊清代的《孫氏族塋碑》,上書:“孫氏祖居潔泊,比及清初,遷居杜康村,卜葬劉伶池西,墳地四分。”
想聽神話故事,“空桑穢飯,醞以稷麥,以成醇醪”算一個;“杜康造酒,酒醉劉伶,三年方醒”算一個;周平王遷都洛陽后,得嘗杜康酒,感其佳,遂定為宮中御酒,并封杜康為酒仙,賜杜康村為“杜康仙莊”算一個;杜康造酒從三類人身上取三滴血、將人的性情蘊含于內也算一個;杜康河還有五大怪:兩腳一跺泉出來;鴛鴦蝦,抱一塊,橫著走,像螃蟹;鴨生雙黃蛋;人生龍鳳胎;柳樹的肚子扭個結……
杜康啊,是不是可以說,你對酒的貢獻與對文化的貢獻不分伯仲?
杜康墓園,藏風聚氣,避風避水,茂林修竹,松柏蒼翠,幾經修葺,肅雅莊嚴。
我們到的時間是杜康忌日的第二天。朵朵黃艷的迎春花上掛滿了釀酒坊、酒店、愛酒者祭祀的紙幡。負行了數百年的赑屃,背駝康熙二十八年所立“酒祖杜康之墓”石碑,仍默默前行。
功勛卓著的杜康,贏得了生前身后名,贏得了一個文化先行者應有的禮遇。
在寺廟里,經常被導游引導去摸傳說中動物的頭,以祈長壽或財運亨通。摸赑屃的頭有什么說法?講解員一句“酒量會翻倍”,讓大家都開懷大笑起來。上前去摸的男同志,看來都是飲酒者。
平時少不了喝酒,漲漲酒量總歸是好事。我也摸了一把。
喝酒的機會不少,喝杜康的機會也很多。杜康,曾改變了我。
二十年前,我從租住的地方搬進了單位的集資樓。喬遷新居,免不了喜慶祝賀。原定當天晚上,單位的同事到家里。經不住幾位鼓動,決定改為中午。
當時午間尚未禁酒。我問:“喝什么酒?”
“‘長脖子’,還用問?”
遂備菜備酒,忙乎起來。領導安排給我的一個縣重點項目開工儀式通知,下午再落實吧。
在高漲的氣氛中,十幾個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把兩瓶“長脖子”消滅得所剩無幾。剛開始大家舉杯道賀,似書生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酒過三巡,情到深處,話不多說,一飲而盡,似武士般慷慨豪爽;喝到最后,不文不武,似瘋子般模樣,直喝得纏纏綿綿、天昏地暗,快要上班時,方結束戰斗。
朦朦朧朧中,我還記得會議通知的事,便也要晃晃悠悠去上班。
見狀,科室的一同事緊握我的雙手,堅決地說:“哥,這事交給我,你在家休息。不就是個會議通知嗎?放心好了!”
“中。一定通知到位啊!是縣里的一個重要活動。”說著,我把寫在一張紙上的名單給了他。
次日上午,良辰吉時已到,卻發現幾位縣領導沒有到場,只有事先知道的在場。再通知為時已晚。
一落實,原來他們根本沒有接到活動通知。追查下來,便追到了我。
我大為不解地問同事:“怎么回事?”
同事一臉委屈和自責,低聲說:“我想著縣領導都知道,不用通知呢!”
原來,交給他的通知名單分為兩列。左邊是縣領導的名字,右邊是委局領導的名字。自以為是,害人哪。
單位領導大為光火,要求我在全體人員面前公開做書面檢討。追悔莫及,我主動攬下責任,灰溜溜地做了四頁深刻檢查,表示:今后一定不再喝酒誤事,認真對待工作。因檢查誠懇、認識到位,檢查一次通過。
這是此生唯一的檢查。現在想來,早點來摸摸赑屃的頭就好了。
怨杜康嗎?不,應該感謝他老人家。吃一塹長一智,對于酒,我有了全新的認知。
壞事有時也會變成好事。從此,我養成了好作風,好作風帶動了事業興。這也算是杜康的功勛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