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遠

青年毛澤東的春節是怎么過的?他過得很充實,主要做了這么幾件事:游學、讀書、交友、思考、鍛煉、寫作……
一
1918年的春節,毛澤東是在長沙度過的。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18年2月19日,毛澤東出席湖南第一師范學友會職員會議,提出本學期學友會繼續辦工人夜校等活動事宜。這一天,是大年初九。
這一年,毛澤東25歲,是省城湖南第一師范即將畢業的學生,擔任著學校學友會總務(負總責)兼教育研究部部長。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這一年春天,毛澤東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岳陽、平江、瀏陽幾縣,游歷半個多月,了解社會情況,讀“無字書”。路上還詳細商談組織新民學會問題。
而在春節前的冬天,毛澤東步行到瀏陽文家市鐵爐沖陳贊周同學家探望,晚上與附近農民談心,宣傳種果樹,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栽樹后人食果,并動手在鐵爐沖栽了幾棵板栗樹。
文家市距離長沙100多公里。陳贊周家境殷實,毛澤東在這里和另一位同學陳昌家住了20多天,進行農村社會調查,幾乎踏遍了文家市,與當地不少農民交上朋友。
文家市此后與毛澤東結下不解之緣:在此完成社會調查9年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會師文家市,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紅旗,并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果斷否定了繼續攻打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保存和蓄積革命力量,走向井岡山,從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又過了3年,毛澤東、朱德率領一軍團來到文家市,巧妙設伏,取得了紅一軍團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敵人一個整旅的輝煌戰績,史稱“文家市大捷”,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得以顯現。
青年毛澤東出了名地酷愛遠足,據史料記載,1916年5月,毛澤東步行從長沙到婁底茶園山拜訪一師同班同學劉且侯。劉家在當地是一個大富戶,毛澤東在劉家住了一段時間,在附近進行社會調查。在劉家,毛澤東不住好房間,不睡好床鋪,堅持和劉家的一個工人在側屋睡一張床,屋里放著一盞桐油燈,兩人無所不談,毛澤東因此更全面地了解了當地情況。
毛澤東一路走,一路思考。游學經歷,對于青年毛澤東的成長幫助,是全方位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幾年后,毛澤東喊出這個口號,誰能比他更有底氣?
二
春節,是毛澤東的讀書好時光。
《毛澤東年譜》中記載了毛澤東春節期間讀書的細節:
1915年2月24日,還在春節期間,毛澤東給表兄文運昌寫了一張還書便條:“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頁,抱歉之至,尚希原諒。”這個便條是他從長沙回韶山過春節時寫的。
1916年1月28日,春節已近,毛澤東致信蕭子升,請他幫助借《甲寅》雜志第十一、十二兩期。這個月十九日,他再次去信借這兩期雜志。
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其一,毛澤東看書是“如饑似渴”型的;其二,對待想讀卻一時讀不到的書刊時,心情也是如饑似渴的。
毛澤東對于讀什么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1916年2月29日,他給蕭子升開了一個書單,列出77種書目,并注釋道:“據現在眼光觀之,以為中國應讀之書止乎此。茍有志于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然讀之非十年莫完,購之非二百金莫辦。”
毛澤東堪稱“書癡”,1912年,毛澤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學)。在此期間,國文教師柳潛借給毛澤東一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他讀得非常認真。學校課程有限,加上校規刻板,半年后,毛澤東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從學校退了學,并且制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位于長沙定王臺的湖南圖書館去看書。
當時,毛澤東寄居在長沙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早出晚歸,步行3里地到省圖書館,風雨無阻,從不間斷。這半年休學讀書生涯,對毛澤東的影響巨大。他后來回憶說,在省圖書館看書,“像牛闖進了菜園子”。
青少年時期養成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貫穿了毛澤東的一生。毛澤東不是讀死書,他強調讀書不僅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即社會和天下萬事萬物。要讀懂這本書,就必須走出書齋,到社會上去調查研究,即“游學”也。
1916年5月,從長沙到婁底,他的第一次遠行,隨身就帶著不少書,白天有時到外面調查,有時在房里看書。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是如此。
三
毛澤東的春節,除了游學與讀書,鍛煉也是少不了的。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時,回憶了自己青年時代進行的體育鍛煉:“在寒假當中,我們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繞城,渡江過河。遇見下雨,我們就脫掉襯衣讓雨淋,說這是雨浴。烈日當空,我們也脫掉襯衣,說是日光浴。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高聲叫嚷,說這是叫作‘風浴’的體育新項目。在已經下霜的日子,我們就露天睡覺,甚至到十一月份,我們還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這一切都是在‘體格鍛煉’的名義下進行的。這對于增強我的體格大概很有幫助,我后來在華南多次往返行軍中,從江西到西北的長征中,特別需要這樣的體格。”
毛澤東一生發表了大量文字,有趣的是,他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是談體育的——1917年4月1日,《新青年》刊發《體育之研究》一文,全文約7000字,作者署名為“二十八畫生”。這是毛澤東的筆名,“毛澤東”這3個字的繁寫體總共的筆畫數,為28畫。
《體育之研究》一文中運用大量歷史、哲學、心理、生理、解剖等知識,全面闡述了“健身救國”的體育思想。他指出,中國飽受列強欺壓、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民體質不強,“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國要強,則民必壯。民要壯必須崇尚武風,動員國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他認為,體育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使人“身心并完”。他主張學校教育德、智、體并重,認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四
從宋代開始,湖南就是煙花鞭炮的重要出產地,每逢春節,熱鬧非凡。
毛澤東在長沙就讀的時期,這里的春節照例是煙花漫天璀璨,鞭炮響聲不絕。但這些無法掩蓋時世之糜爛:國家貧弱,列強虎視,軍閥跋扈,官員貪婪,民眾窮苦,社會閉塞。毛澤東夢想與志同道合者,共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
從1916年起,毛澤東和朋友討論最多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使個人及人類的生活向上”,逐步提出了“集合同志”、組織團體的問題。
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何叔衡等13人成立新民學會,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要求會員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從1918年創立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新民學會活動了3年多時間,前后大約有80多名會員。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后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澤東很早就意識到團隊的巨大作用,他酷愛交友,1915年夏,毛澤東為了聯合更多的青年摯友,發出了有名的以“二十八畫生”為署名的征友啟事。啟事說,“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提出要結交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捐軀的青年。
很快,一群有遠大理想、志在匡時濟世的有為青年,結為了摯友。
1921年6月29日,毛澤東與何叔衡離開長沙,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會議。開天辟地的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