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3 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本次“三年行動計劃”是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結合山東省實際制定的?!熬G色低碳”涉及的范疇廣泛,行動計劃“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擴大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綠色產品供給”,說明綠色低碳和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但“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說明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是在產業。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正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過程。當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確定的主要指標基本完成,但順勢深化的任務重要而緊迫。本次“三年行動計劃”的一大亮點,是重視“縱深推進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于山東來說,實質是完成從“粗黑重”到“高精尖”的產業再造。
第一,加快傳統支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本次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聚焦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裝備等六大優勢產業,推動生產工藝革命、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低碳轉型。
生產工藝革命的重要標志是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2020 年6 月,簽約濟南高新區的山東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突破PLC、CNC、機器人控制器、編碼器、伺服系統等系列硬件產品,已申請核心發明專利75 項,與濱州化工、山東榮信集團、山東華天軟件、浪潮都有深度合作,為山東化工企業設計機器人巡檢,打造無人實驗室,既保障了人員安全,又能節省80%的人力。
“三年行動計劃”到2025 年六大優勢產業產值突破10 萬億,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礎產業戰略基地。開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行動,滾動實施更高層次“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全面提升產業內涵發展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6%左右。
第二,加快重化工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作為重化工業大省,山東正在加速優化和調整。2022 年12 月7 日,沙特油氣巨頭沙特阿美和山東能源集團在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范圍涉及煉油化工一體化、氫能、可再生能源和碳捕集技術領域,根據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合作包括一項潛在的原油供應協議和化工產品承購協議。
山東“三年行動計劃”將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扎實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和萬華化學乙烯、東明石化UPC 項目實施,爭取更多重大石化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布局。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指標,穩妥推動后續地煉產能整合。推進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和集聚發展,化工企業入園率達到45%以上,化工園區(含納入園區管理的化工重點監控點)產值占全行業80%左右。

第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2022 年11 月30 日,濟南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實現首臺整車下線,一個千億級產業鏈集群正在濟南崛起。
2022 年10 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濟南市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時指出,加快新舊動能轉化,要做好“減、控、增”三篇文章,構建低碳化產業體系,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構建以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產業、生態環境產業、綠色服務產業和綠色新興產業為主的“4+X”綠色產業體系,打造智能裝備制造、綠色建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鏈,示范帶動綠色產業整體發展。
山東“三年行動計劃”指出,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營造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創建國家氫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及服務業,建設濟南、青島、淄博3 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培育10 個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100 家左右生態環保龍頭骨干企業。
第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山東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喜人。2022 年11 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同志解讀《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2022—2025年)》時表示,山東省立足制造業大省和數字經濟強省“雙優勢”,產業數字化指數達到80.3,居全國首位。
在泰山鋼鐵集團,煉鋼調度跟蹤系統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2022 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這套系統是集團重點推進實施的綠色制造數據管控中心項目的核心板塊,通過大屏可視化直觀化,可以實現精準決策和智能管控,材料成本一項一年可降低1500 多萬元。整合各種資源,泰山鋼鐵集團實現了產品制造、技術研發、深度服務、多點協同的全系統全過程的數字能力體系(構建),生產效率提升了10%,能耗水平提高了5%,生產成本噸鋼降低200-300 元。
山東“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達到10%左右。提速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完善“國家級—省級—邊緣級”工業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建設5 個左右省級區域中心、50 個左右省級行業中心和300 個以上邊緣中心。全面深化數字賦能。到2025 年,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400 家左右,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比例達到45%左右,全省兩化融合指數排名保持全國前三位。
應該看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的目標。以黃河流域為例,能源結構偏煤導致大量二氧化碳及工業廢氣排放,水資源承載能力嚴重不足,加劇了能源產業與生態用水之間的矛盾,礦產資源開采導致生態系統破壞。在這種背景下,提前布局的山東推出“三年行動計劃”,抓住產業再造這個關鍵環節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可以對黃河流域和北方省份形成示范,對強化山東“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的定位意義重大。

“三年行動計劃”是統領未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即,牢牢把握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總要求;縱深推進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三個十大”行動;聚焦深化動能轉換、綠色低碳轉型、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四個發展導向”;充分彰顯“強、富、高、優、美”現代化強省建設“五個內涵特征”;努力實現打造全面創新先行區、協調發展引領區、生態保護樣板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諧示范區“六個發展目標”。
到2025 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重要成果,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走在前列,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城鄉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重點任務上,“三年行動計劃”充分考慮山東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要求,對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十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