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錄
中央紀律檢查機構是何時建立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高度重視黨內監督和紀律檢查工作。中共一大確立黨的建設各項重大原則,黨的紀律規定“地方委員會的財務、活動和政策,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中共二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章,中共三大、四大修正后的黨章,均設有“紀律”專章。
從中共五大開始,正式建立中央紀律檢查機構。1927 年4 月27 日至5 月9 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共五大決定成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選舉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標志著中央設立紀律檢查機構的開端。
隨后,中共六大設立中央審查委員會,中共六屆五中全會設立中央黨務委員會,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專設“監察委員會”一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成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通過關于成立各級監察委員會的決議。“文革”時期,中央監察委員會被撤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在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轉折,決定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陳云為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胡耀邦為第三書記,并選舉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委員。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由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這一規定,延續至今。
(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產黨員應知的黨史小故事》)
黨史知識
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圖書館
1920 年,李大釗領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北京景山東街馬神廟西口,成立了一個叫亢慕義齋的圖書館,這是我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圖書館。
“亢慕義”是英文“共產主義”的音譯。當時,凡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圖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都被蓋上“亢慕義齋”的印記。李大釗和研究會的進步青年克服重重困難,從各方面搜集了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還通過共產國際代表和蘇俄駐中國使館,搜集和收藏了共產國際出版的英、德、日、法等文字的書籍,集中在亢慕義齋供人借閱。
為了進一步推廣馬列著作,在李大釗的領導下,亢慕義齋成立了馬列書刊的翻譯室,下設英文、德文、法文三個翻譯組。羅章龍等人在德文組,他們曾根據德文本翻譯了《共產黨宣言》,并且出過油印本。亢慕義齋還先后翻譯了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雇傭勞動與資本》《法蘭西內戰》,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家庭私有財產和國家的起源》和列寧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等經典著作,在李大釗的號召下,德文組還艱難地完成了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的翻譯初稿。
金手指
2023 年,全球有哪些科技大事值得期待(一)
展望2023年,全球科技領域有許多大事值得期待。
太空探索亮點多
2023年,各國競相推進太空探索的勢頭仍將延續。
月球探測是重點。俄羅斯計劃把“月球25 號”探測器送到月球南極勘察水冰資源并驗證軟著陸技術。印度“月船3 號”探測任務幾經推遲后暫定2023年發射,再度嘗試將著陸器和月球車送往月球南極。日本企業“白兔-R”1 號任務計劃4 月在月球表面的阿特拉斯隕石坑進行軟著陸。美國航天局的小型衛星“月球手電筒”也將進入繞月軌道,利用紅外激光脈沖從月球南極永久陰影區的隕石坑內尋找水冰。
深空探索領域,2023 年一大看點是發射窗口定于4 月的歐洲航天局“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該探測器預計2031 年飛抵木星附近,屆時開始對木星及其衛星系統的相互關系和復雜性進行深入調查。此外,美國航天局計劃于2023年10月發射名為“靈神星”的航天器,其任務是觀測小行星帶內一顆同名的小行星,預計2029 年飛抵目標天體附近。
更多太空觀測裝置2023年內也有望部署就位——
歐航局的“歐幾里德”空間望遠鏡旨在通過觀測數十億個遙遠星系的分布繪制宇宙“三維地圖”,揭示宇宙為何加速膨脹及暗物質、暗能量等謎題。
金手指
2023 年,全球有哪些科技大事值得期待(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X 射線成像和光譜任務(XRISM)”將接替發射后不久失聯的X 射線天文衛星“瞳”,捕捉來自遙遠恒星和星系的X 射線輻射。
2023 年中國也將繼續保持高密度發射。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信息,該集團計劃安排50 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空間站工程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等。此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及中科宇航、星河動力等航天企業也將安排10 余次發射。
物理突破新動力
2023 年多個大科學裝置將投入使用,有望助推物理學取得新發現。
美國X 射線激光器“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的升級版“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Ⅱ”預計2023 年產生第一批X 射線激光束。升級后的X 射線激光器,從每秒發射120 次激光脈沖提升到100 萬次,為材料、能源等領域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持。
安裝在法國低噪音地下實驗室的“物質-波激光干涉引力天線(MIGA)”預計2023 年啟用。它是一種使用冷原子干涉測量法的新型設備,有助于捕捉現有引力波探測器遺漏的引力波事件,并能在尋找暗物質等方面發揮作用。
瑞典隆德市附近的“歐洲散裂中子源”2023 年有望迎來第一批科研人員。這個項目將使用迄今最強大的質子直線加速器產生強中子束流,以應用于材料結構等領域研究。
金手指
2023 年,全球有哪些科技大事值得期待(三)
中國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裝置計劃于2023 年年底完成建設。這個建在地下700 米深處的實驗裝置以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以幫助理解微觀的粒子物理規律,尋找超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
藥物研發受關注
2023 年,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仍將是全球醫學界關注重點。多價疫苗、鼻噴式疫苗、小分子靶向藥物等方向有望繼續突破,進一步豐富人類應對新冠及更多傳染病的“武器庫”。
除了應對疫情,還有更多新藥物和療法受期待。1月6 日,阿爾茨海默病新藥lecanemab 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上市,3 期臨床試驗顯示該藥能使早期患者認知能力及其他功能衰退減緩27%。可用于治療β型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的基因編輯療法Exa-cel預計2023 年向美國藥管局提交申請,一旦獲批將成為全球首款可實用的CRISPR 基因編輯療法。
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間廣泛應用,促進了針對其他疾病的該類疫苗研發。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近期將開展針對瘧疾、結核病和生殖器皰疹的候選mRNA 疫苗臨床試驗,還將與美國輝瑞公司合作對一款旨在降低帶狀皰疹發病率的候選疫苗開展臨床試驗。美國莫德納公司也在研發針對生殖器皰疹和帶狀皰疹的mRNA 疫苗。
金手指
2023 年,全球有哪些科技大事值得期待(四)
生態治理看落實
2022 年全球頻發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進一步凸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要性。2022年11月至12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接連舉行,擴大了各方在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轉型等領域的共識,對推動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生態文明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階段性成果基礎上,各締約方2023 年將繼續推動后續談判及成果落地。
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是COP27大會成果一大亮點,該基金旨在向最脆弱和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國家提供財政援助。COP27 大會與會各方同意成立一個“過渡委員會”,就損失與損害基金的籌資安排和運作向2023年年底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COP28 提出建議。“過渡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計將于2023 年3 月底前舉行。
在主席國中國的引領下,COP15 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設立了到2050 年的4 個長期目標和到2030 年的23 個行動目標等。未來兩年中國將繼續擔任主席國,積極引導“框架”目標落地,確保大會通過的相關決定得到全面落實。
專家坐診
合理均衡膳食,改善睡眠質量(上)
現如今,人們的飲食種類越來越豐富,人們在滿足食欲和味蕾的同時,是否意識到,飲食結構和習慣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如何通過飲食調理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飲食習慣對睡眠的影響
食物種類和進食時間會以多種方式影響睡眠,如夜間經常食用咖啡、含糖高的飲料及其他酒精飲料,會讓人保持清醒狀態,還會延遲人體的生物鐘節奏,讓人入睡的時間比平時晚,甚至失眠。研究表明,如果夜間吃得過多,特別是進食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會損害睡眠質量,使體內色氨酸缺乏,引起較為嚴重的失眠。可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小米、牛奶、黑芝麻、南瓜子仁、豆腐皮等。
二、營養物質對睡眠持續時間的影響
一般來說,正常睡眠時間為每晚7~9 小時,睡眠時間比較短的人每晚5~6 小時,睡眠時間短的人每晚不到5 小時。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對睡眠持續時間影響最大的一些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C、可可堿、水、葉黃素、月桂酸、膽堿、番茄紅素、碳水化合物等。換言之,想要滿足正常的睡眠,建議制定豐富的飲食方案,種類盡量齊全,最好每天超過12 種,可以適當多吃些可可堿和月桂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杏仁、核桃、蛋、奶、谷物、豆制品等。
專家坐診
合理均衡膳食,改善睡眠質量(下)
三、飲食原則及注意事項
1.盡量避免睡前4 小時內吃高脂肪、辛辣的食物,因為睡眠時消化系統工作減慢,辛辣飲食會導致胃部不適,高脂食品不但會增加體重,還會導致睡眠紊亂。另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不宜睡前食用,可以選擇一杯牛奶或一些有助于睡眠的碳水化合物,如餅干、面包等。
2.睡前最好不要進食咖啡、濃茶、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另外睡前飲酒也是不可取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快速入眠,但也會令人經常從夢中驚醒,無法獲得舒適的睡眠。
3.盡量減少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多鹽、多油的飲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健康不利。建議自己在家烹飪食物,以蒸、煮、燉、炒為主,少鹽少油,并適量增加粗雜糧等膳食纖維的攝入。
4.晚上8 點后減少水的攝入。白天充足飲水對身體是有益的,但在睡前需要控制水的攝入,如果總是不斷地去廁所,睡眠質量將會受到影響。
5.睡眠質量個體差異較大,絕大部分都能通過調節情緒、壓力、飲食等情況改善。如有疾病等特殊情況,建議及時就醫,遵醫囑服用相關的藥物。
總之,睡眠對于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正確的食物搭配,愉悅的心情,都是促進健康、改善睡眠的必要因素。(朱 華/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