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基層導向 推動基層公務員管理工作提質增效近年來,東營市緊盯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建設目標任務,突出抓基層、打基礎、固根本,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提升基層公務員管理效能。堅持拉“長板”,做細政策。樹立鮮明職級晉升導向,優先考慮在基層實績突出、擔當作為的“老黃牛”“實干者”,2019 年以來縣以下職級晉升累計1307 人次,打破基層干部成長“天花板”。統籌優質資源向基層傾斜,舉辦專題培訓45 期、培訓3759人次。強化考核激勵,突出任務導向、工作導向,提高鄉鎮街道年度考核優秀比例。堅持補“短板”,做活源頭。針對縣鄉行政編制緊張、人員補充難問題,拓展公務員考錄、調任等來源渠道。健全基層考錄用編進人計劃市縣聯動機制,實行組織編制部門雙向聯動和市縣兩級聯審,對招錄計劃提前摸排、深入挖潛,確保每一個用編進人計劃用好用到位。2019 年以來招錄基層公務員占全市總招錄人數的74%。綜合用好公務員調任等政策,為基層及時補充安全生產、鄉村振興等專業領域急需人才。堅持固“底板”,做實保障。建立基層工資保障動態監測機制,定期開展調查比對,確保各項待遇及時足額到位。提高鄉鎮工作補貼標準,嚴格執行帶薪年休假、健康體檢、談心談話等制度,進一步增強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基層公務員安身、安心、安業。
(中共東營市委組織部)
創新出臺干部榮譽退休制度注重黨內關懷,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近年來,淄博市創新出臺了干部榮譽退休制度。由市委老干部局牽頭,通過進行專題談話、舉辦榮退儀式、安排服務對接、引導發揮作用等七個方面,開展干部榮譽退休工作,在不斷增強退休干部的榮譽感、使命感的同時,更加有效地引導他們“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截至目前,淄博市按照干部榮退制度有關規定,已為2800 多名退休干部辦理了榮退儀式。同時,通過實施干部榮譽退休制度,依托“銀發人才庫”,吸收近千名新退休干部加入志愿服務行列,組建了216 支老干部志愿服務隊,為退休干部豐富老年生活、實現人生價值搭建了新的平臺。
(張 妍)
用心當好“園小二” 擦亮服務企業金名片近年來,微山經濟開發區積極探索服務企業的有效路徑,站在企業的角度為企業發展找辦法、疏梗阻、聚合力,建立起一支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園小二”服務隊伍。從黨員干部中選派60 余名業務骨干作為服務企業的“園小二”,依托產業鏈精準劃分包保服務網格,實施“四個一線”工作法,企業情況一線摸清、企業問題一線解決、企業權益一線維護、惠企政策一線傳導,讓“企業發展有困難,就找‘園小二’”逐漸成為工作常態。把企業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聚各領域服務資源,引導企業開展共商共治。打造“新心相連直通車”工作機制,提供稅收返還、引才補貼、平臺建設等精細化服務,鏈接義診、義學、義詢等服務項目,先后舉辦應急救護知識普及、“荷賢聚”人才沙龍和“鏈上問需·馬上行動”揭榜領辦等活動,為企業職工強化民生保障,為企業扎根壯大保駕護航。
(周 浩)
“雙述雙評”育強鄉村振興“頭雁”隊伍去年以來,高唐縣把提升村黨組織書記服務意識和履職能力作為重點攻堅內容,建立以“雙述雙評”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機制,即村黨組織書記向上級黨組織、向村黨員大會述職,接受鎮街黨(工)委和村黨員評議。“雙述雙評”以村黨組織書記承諾踐諾為重點,年終圍繞承諾事項完成情況進行清單化述職。評議結果與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評估、評先樹優等相結合,作為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的依據。2022 年全縣共評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45 名、稱職95 名、基本稱職19 名,2001 件承諾事項全部辦結。在兌現承諾事項的過程中,“頭雁”引領作用發揮更加明顯。比如,高唐縣琉璃寺鎮葦河新村在土地托管過程中,帶動輻射周邊村莊流轉土地500 余畝,實現農戶增收50 余萬元,村集體增收16 萬元左右。
(中共高唐縣委組織部)
立體構建社區服務新體系東明縣堅持黨建引領,從民生需求出發,育隊伍、強治理、優服務,立體構建城市社區為民服務新體系,把服務送到居民心坎上。聚焦隊伍專業化,通過社區“兩委”成員下沉、社會招聘和干部兼職等方式,補充社區工作者450 余名,開展“社工學堂”“業務時時新”等培訓活動160 次,全面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化治理能力。聚焦治理規范化,建立“社區飛鴿”制度,創新“群眾寫信—社區工作者寄信—職能部門收信—街道督信”服務流程,解決群眾問題1200 個。聚焦服務場景化,開展“城市‘兩周半’”行動,組織380 名專業網格員,每兩周開展1 次時長半天的志愿服務,將群眾“需求清單”變成“建設清單”。改擴建城市社區陣地上萬平米,提供居民養老、就業等56 項志愿服務,構建起綜合完善、便捷高效的15 分鐘城市生活圈,社區群眾體驗感更好,幸福感更足。
(李建華 閆文達)
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近年來,鄆城縣水堡鄉創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持續激發鄉村農業產業潛力,大力扶持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實施“歸雁興鄆、引鳳還巢”工程,吸引水堡鄉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回村任職,以“歸雁經濟”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水堡鄉趙垓村成立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鄆城縣興福糧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鄉黨委提供平臺渠道,積極向省農科院專家咨詢和學習種植技術,尋找發展適合的特色經濟作物,并且到周邊有特色種植成效的市縣進行學習。目前已實驗種植了蒲公英、面條菜、新品西瓜、羊肚菌等特色作物,流轉村內600 余畝土地,吸引40余戶村民入股合作社,培訓90 余名村民參與種植,預計正常生產后能增加農戶年收入8 至10 萬元。
(中共鄆城縣水堡鄉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