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凡

青島前灣港碼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2022 年8月,國務院以國發〔2022〕18 號文件印發《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使命,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我省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為山東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2 年11 月18 日,山東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召開,動員全省上下強化使命擔當、勇于開拓創新,聚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這是山東推進先行區建設走出的一步“重棋”。今年初印發的《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更是吹響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角。
示范先行,意味著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山東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的底氣和信心,源于新舊動能轉換為其打下的堅實基礎。翻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績單”,映入眼簾的是這樣的一組數據:“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1.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6.8%,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分別達到2.3 萬家和2.9萬家……曾經以“大象經濟”著稱的山東,在新與舊、破與立的命題面前,錨定目標、久久為功,經過多年砥礪奮進,已站上了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的新起點。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置身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緊扣高質量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接續奮斗的山東,唯有扭住重點、靶向攻堅,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方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必須以創新作為支撐。多年來,山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成果轉化到應用示范全鏈條設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做好綠色低碳轉型的山東先行示范,“創新”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風景。
全國首個核能“零碳”供暖城市落地海陽,海陽核電“水熱同產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運,核能綜合利用的“山東智慧”“山東方案”為全國關注和借鑒;從“零碳工廠”到“雙碳園區”,海爾卡奧斯以科技力量領航綠色制造最佳路徑,實現“青島能突破、山東能推廣、全國能借鑒”的模式進階;打造集成風能開發、氫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場建設等的海上“能源島”……這些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得力探索,顯示出山東勇于開拓創新的擔當。
沒有承前啟后的繼往,就沒有光前裕后的開來。放眼齊魯大地,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風頭正勁,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日益增強。沿黃兩岸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前景更加光明。時不我待奮楫行,只爭朝夕展新顏。山東牢牢把握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總要求,結合國家所需和山東所能,必將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為全國作出引領和示范。

沂水諸葛鎮馬崮峪光伏發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