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0歲的肖云貴,是廣東珠海金灣區一家五金建材店的老板。疫情期間,他看到大家有購買體溫計的需求,便將自己購買的體溫計放在店門口桌子上的紙箱內供有需要的村民自取。僅三天時間,一萬支體溫計全部被領走。領取體溫計的村民說:“現在體溫計不好買,在這種情況下老板有這樣的善舉,很感激。”肖云貴則表示,盡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心里非常開心。
白天清掃城市道路,下班后創作詩歌,來自湖南長沙的環衛工人黃新生4年多時間寫了300多部作品,用熱愛奔赴廣闊的詩和遠方。黃新生從小熱愛寫作,當年為供兩個弟弟讀書,選擇外出打工,工作之余依然堅持讀書寫詩。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加入了一個群聊——“湖南環衛的詩與遠方”。群里的編輯將她的作品發布在湖南環衛網上,受到不少讀者的喜歡。書籍的滋養、大家的鼓勵,讓她更加堅定地握緊了手中的筆:“我的初衷還在,還要努力去尋夢。”


前不久,浙江一位醫生自己用右手給左手動手術的照片在網絡熱傳。什么醫生這么“狠”?這位醫生是臺州市中心醫院超聲科副主任周劍宇,從事超聲工作20多年,由于長期手腕用力勞損,他左手患腱鞘囊腫數年。前段時間,他感覺手腕疼痛明顯,嚴重影響工作,便下班后在同事的超聲引導下,自己給自己做了個手術。為什么選擇給自己做手術?周劍宇說:“只有親身體驗手術,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
91歲的浙大退休教師王坤森10多年來每晚拾荒,先后資助了7位孩子上大學。每晚,他都推著一輛三輪車走遍家附近的街道拾廢品,白天在自己小院里整理一摞摞紙板、瓶瓶罐罐。一天下來,賣掉這些會換來15元錢。王坤森說,白天拾廢品的人多,有人比他更需要,所以他只在夜晚出門。雖然可以用退休金資助學生,但王坤森認為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捐資助學更有意義。談及未來,老人堅定地說:“只要還能走得動,就會繼續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