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2022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速遠超預期,并且在2022年12月初迎來重新開放后,國內建立免疫屏障的速度快于預期,我們將對2023年全年GDP增速的預期從4.8%上調至5.3%。鑒于預期基數較高,我們將2024年GDP增速預期從5.5%下調至4.4%。根據我們的最新預測,2023年一季度GDP環比增速預計將從2022年四季度的0.0%升至2.2%,并于二至四季度穩步放緩至1.3%、1.0%和1.0%。我們維持對2024年GDP季度環比增速將穩定在1.1%的預期不變。據此,我們預計2023年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從2022年四季度的2.9%反彈至3.6%、7.6%、4.6%和5.6%。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專家吳尊友表示,目前中國約80%的人口已經感染過新冠。1月23日新冠感染住院病例數量已顯著降至24.8萬,1月26日住院數量從1月5日162.5萬的峰值進一步回落至215958例。這表明中國“退出浪潮”(Exit Wave)的高峰已經過去,國內建立免疫屏障的速度要快于我們的預期。
“退出浪潮”迅速結束為消費復蘇奠定了基礎。春節假期期間,全國國內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別同比躍升23.1%和30.0%,而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8%,遠高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2月社零增速(同比-1.8%)。中國解除防控措施、回歸穩增長發展戰略,無疑將在短期內提振經濟增長,并帶動部分受抑制需求的釋放。中國經濟增速顯著反彈已經成為共識。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強勁復蘇的起步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級政府都有高質量發展的強烈愿望和干勁,只要不再出現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今年實現較高速度發展是完全可能的。而在經濟復蘇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
第一,要準確把握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原因,精準實施刺激政策。此前的市場出清為經濟復蘇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宏觀政策要著眼長遠目標引導市場,短期而言要靠激發市場活力來達到修復經濟的目的。
第二,要提升對于市場的認知,轉變政府職能,產業政策的貫徹過程必須依法尊重市場主體的自主經營決策,此外還需規范地方政府投資行為。
第三,要關注復蘇過程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如與防疫抗疫需求相關的企業能否及時轉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資產風險會否集中高發等。
第四,要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建議進一步創新各類管理工具以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和有序管理資本的流入流出。
第五,要讓金融機構發揮“實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好支持高質量發展,建議調整對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和三農貸款的定義和考核方式,完善甚至取消部分監管指標。
春節過后,“提前還房貸要排隊”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和眾多媒體報道熱點。
大量的媒體報道都表明:之所以客戶希望提前還款而銀行采取多種手段設置障礙,這是銀行利益與客戶利益發生沖突所致。
前幾年購房者的按揭貸款利率較高,去年以來隨著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各家銀行首套房按揭貸款利率也出現各種優惠,致使原來的購房者感覺自己“吃虧”了。正如中國證券報報道所說,“整體來看,購房者選擇提前還貸通常有兩種需求,一是提前還貸后重新申請貸款,可享受目前較低房貸利率;二是手里有足額資金,全部還清后,減少后續利息支出。
對于銀行而言,存量房貸是收益較高、風險較低的優質資產,提前還貸既影響到利潤也影響到資產負債管理,因此不愿意讓客戶提前還貸并傾向于設置一些障礙。這就使得銀行利益和客戶利益發生了沖突,雙方站在了對立面。
但銀行用放慢辦理速度、降低處理效率、延長排隊等待時間等方式放慢客戶提前還款節奏,不但最終效果甚微,對自身乃至整個銀行業的聲譽也都是一次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