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秀麗
(山東省莒南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莒南 276600)
熱應激反應不僅會使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改變,還會致其生長發育緩慢,產蛋率下降,蛋殼變薄易碎,死淘率增加、飼料利用率下降等問題,從而給養雞業帶來巨大損失。預防熱應激首先要了解雞的體溫調節機制,進而研究熱應激癥狀及預防措施。
1.1 體溫調節機制 在自然環境溫度范圍內,雞體的體溫能維持在41.5+0.5 ℃這一恒定范圍。體溫的季節性變化與環境因素的應激作用及性周期有關。寒冷季節直腸溫度比夏季稍低,排卵前的基礎體溫可能比平時稍低,發情期體溫稍有升高,妊娠前半期的體溫略高于正常范圍。夜晚比白天略低,體溫高低決定于產熱與散熱之間的平衡。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調節下,雞體的產熱與散熱保持一種動態平衡。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進行新陳代謝而產生熱量,產熱是能源物質氧化的結果,特別是在肌肉和大的腺體(如肝臟)中。體熱除維持雞體健康、正常新陳代謝和維持體溫的需要外,多余的熱量必須及時通過各種方式發散出去,以維持最佳機體內環境。

1.2 環境溫度對體溫調節的影響 雞雖屬恒溫動物,但在其孵化出殼后的第一周內自我調節體溫的功能仍不完善,極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落地8~10 d后,雛雞的體溫調節功能才逐步健全,使體溫維持在恒定水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恒溫動物。因此,為了保證雛雞的健康成長,在前2周齡內的育雛期應適當保溫。
一只體溫調節功能完善的健康雞,在外界環境溫度為21~26 ℃時,其用于維持體溫所消耗的代謝能最低,飼料轉化率最高,因而其生產性能可得到最好的發揮。若外界溫度上升到26~32 ℃時,雞的體溫與環境溫度之間的溫差縮小,體熱散發少,此時雞的飼料消耗量減少,飼料報酬提高,但生產性能趨于下降。當環境溫度高于32 ℃時,雞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體溫升高,為快速散熱而呈現張口呼吸(熱喘息),飼料消耗量和生產性能進一步下降。當環境溫度超越35 ℃時,熱應激的癥狀表現更為明顯,而高于38 ℃時,則出現熱應激的危象,并引起死亡。當雞舍溫度降至10~20 ℃時,雞的體溫與外界溫度間的差距較大,雞為了維持體溫采食量大大增加,體熱散失大量增加,飼料報酬則不斷下降,生產性能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環境溫度低于10 ℃時,雞體用于維持體溫的代謝能進一步增加,但個體采食量不能相應增加,雞的生產性能顯著下降,甚至不能維持正常的體溫水平。
1.3 雞體散熱方式
1.3.1 傳導散熱 通過腳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接觸溫度低于體溫的地面、棲架或其它物體而將體熱傳遞給相接觸的外界物體。
1.3.2 對流散熱 當飼養環境的溫度低于雞體溫時,雞體環圍的空氣受體熱的影響而受熱抬升,體外溫度較低的空氣流隨之進行填充,氣流如此循環往復而帶走部分體熱。因此周圍環境的溫度及空氣的流通速度對此方式的散熱量有重大的影響。
1.3.3 輻射散熱 是雞體產熱通過向外發射紅外線的方式而發散。
1.3.4 蒸發散熱 是指通過水份的汽化蒸發而帶走部分體熱。由于雞排尿少、皮膚無汗腺,因此不能像哺乳動物那樣在高溫條件下依靠體液蒸發這種最有效的方式來散發過量的體熱,而主要依靠通過呼氣從肺部蒸發水分的作用來進行。此外,皮膚水分蒸發也能帶走部分熱量。空氣中的濕度是影響蒸發散熱的最重要因素,綜上散熱方式,在自然界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其在機體發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2.1 注重選址 雞場選址應地勢高燥、背風向陽、遠離噪音。棚舍不能太矮并應盡可能坐北向南,檐高3.2 m,棚頂開設足夠的通風室(孔),雞舍周圍適當種樹種草。安裝必要的通風降溫設備,如風扇、水簾、噴水等,可因地制宜,依據具體條件而采用最佳通風系統。
2.2 科學飼喂 夏季炎熱季節,適當調整飼喂制度,改白天飼喂為早晚飼喂,并相應調整配合飼料的能量和蛋白水平,使用顆粒飼料,改用低纖維低蛋白配方;白天供應足夠的飲水,最好給予冷的井水或地下水,并在水中添加適量電解質。調整光照制度,夏季開燈應在日出前3小時。
2.3 環境控制 選擇較耐熱的品種,注意調整飼養密度。搞好環境衛生,清晨及時清除糞便保持雞舍干凈整潔,避免潮濕。
2.4 中藥保健 選用具有清涼解暑健脾化濕的中草藥如黃芪、刺五加、荷葉、藿香、菖蒲、甘草等制劑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抗病力。
2.5 藥物預防 做好疫苗接種和藥物預防工作,防止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2.5.1 適量添加VC和VE等維生素。VC按180mg/kg、VE 按45 mg/kg 飼料添加,可有效調節皮質酮和甲狀腺水平。日糧中補充賴氨酸、蛋氨酸可緩解熱應激。
2.5.2 添加礦物質和電解質。夏季高溫時節蛋雞對鈣磷的吸收受到抑制,導致蛋重降低、蛋殼變薄,產蛋量下降。研究證實,雞上午吸收的鈣大部分存儲在骨骼內,下午或晚上吸收的鈣才能用于蛋殼的形成,黃昏是蛋雞第二個采食高峰,可選用貝殼粉及時補飼,飼量為日糧的3%~12%。NaHCO3按照飼料量0.1%~0.3%添加。此外還可少量添加膽堿、檸檬酸等預防熱應激。
2.5.3 添加VC 和抗生素類。如桿菌肽鋅、黃霉素在熱應激中能明顯降低雞的維持需要量,增強代謝率提高產蛋量,添加顆粒包膜型桿菌肽鋅能使血清中皮質酮水平降低,T3水平升高,高溫季節添加復合益生菌、黃霉素可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和免疫力,飼料添加推薦量為5 mg/kg。阿散酸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從而緩解熱應激,飼料添加量為50mg/kg,料蛋比降低1.8%。
2.5.4 添加酶制劑和益生菌。在飼料中適量添加飼用復合酶制劑,抗熱應激效果好,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磷的利用率,改善肉雞生長和蛋雞產蛋性能;添加益生菌能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降低糞便氨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