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翊寅,任 偉,朱俊士,徐 楊
(中法渤海地質服務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廣東 湛江 524000)
某公司的井下作業庫房管理數據形式單一、資料分散、數據缺失的問題。為了打通基地倉庫與井下設備的管理閉環,需要對井下工具實現全生命周期跟蹤,從而完成井下工具的實現數據的完整性、實時性、準確性管理,從而幫助甲方全面掌握井下工具的入庫、要料、返料等全部流程信息,實現陸地和海上崗位聯動,具備井下工具陸地和海上倉庫庫存分析能力及庫存預警功能,滿足井下工具全生命周期的監管要求,提供井下工具和物料的利用效率。[1-2]
為全面徹底地了解井下作業庫房管理現狀,考慮到疫情影響,我們將調研工作改為現場調研和線上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采用先整體調研,了解工作流程和表單細節,再按照入庫、要料、返料等流程逐級調研的方法論,對業務需求進行收集、去重、原型草圖確認、功能調整、數據項梳理。調研期間雙方使用的溝通工具有電話、郵件、在線共享文檔,以滿足不同調研階段、不同溝通場景、不同交流渠道對成果物的要求。
項目組經過57 人天的調研,通過30 次技術交流會,通過在線共享文檔回收信息表10 余份,線下手工填報報表30 余份,會議紀要9 份,調研記錄50 余條。并根據調研材料進行分析,形成建設方案、設計方案等成果物。
1.統籌考慮,頂層設計。首先,要基于井下業務運行整體管理的高度進行規劃與考慮。其次,要滿足決策層、經營層與操作層的業務需求。最后,方案設計應具有充分的前瞻性與擴展性,為將來各業務模塊深化應用奠定基礎。
2.數據集成,業務適用。首先,以井下物資管理系統方案應以業務數據集中化、業務流程標準化與井下業務集成應用為重點。其次,方案設計應以業務適用、系統易用為原則。
3.統一管理,使用便捷。首先,形成統一的井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其次,由離散的線下管理轉變為全面的線上協同管理。最后,數據一次錄入,多方共享。
4.立足現狀,整合復用。要結合甲方、中法供需兩方的現狀,在完成業務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建成IT 系統的功能,復用已采集的數據,實現完整有效的業務閉環管理。
基于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的成果,按照入庫、要料、返料等流程逐級把控,梳理出項目的業務建設范圍。(如表1)

表1 系統業務建設范圍
物資系統的架構由表現層、應用層、數據層組成,PC 端采用B/S 方式實現。[3]
如圖1 架構設計所示,表現層基于Spring MVC 設計,HTML 做頁面展現,CSS 樣式做頁面美化,ECharts做曲線,Ajax 做數據交互。業務層基于SpringBoot 設計,使用流程工具,加入消息引擎做消息推送,項目根據業務場景井下工具和物料庫存調控算法模型。持久層采用MybatisPlus 做數據持久化,HikariCP 建立數據庫連接池。

圖1 架構設計
1.收貨管理:基于采購訂單,對于關鍵參數檢測合格的關鍵料,技術確認合格的通用料進行入庫登記,生成入庫單。
2.庫存管理:實現井下工具的庫存管理。
3.井下工具要料:下井前需要對井下工具進行要料申請,庫房基于要料申請進行備料,備料完成后關鍵料通過功能檢測即可出庫,運輸到海上平臺。
4.功能檢測:給甲方提供帶料修井服務,出庫前對關鍵料進行功能檢測。對不同類型的關鍵料,按其對應的功能檢測標準進行逐一檢測。檢測合格出庫,不合格計入不合格清單,返廠處理(檢測完成后在系統填寫功能檢測驗收清單,試壓記錄表,上扣扭矩記錄表)。
5.生命周期追蹤:以物料為追蹤目標,查詢物料從采購到消耗的完整生命周期情況。
無論是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還是業務的蓬勃發展,二者只有緊密協同,才能共同進步,兩手必須同時抓。不管業務是如何的交叉復雜,還是千變萬化的,系統必須是在標準與規范的架構上運行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必須成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4-5]。通過對井下作業物資在庫房、現場作業、檢測服務以至報廢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從而為井下作業提供了物資保障,實現了甲方和庫房的信息共享,解決了信息閉塞、和數據孤島的問題,達到了項目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