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南沙區教育發展中心 黃碧霞
寫作是英語核心素養之一,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準確性,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然而,囿于傳統寫作教學理念和評價視角,高中英語寫作多采用分析評價法,側重語言知識與技能結果,忽視寫作認知過程,教師僅以一次寫作結果作為評判依據,難以克服“以記住文章事實表達、應對測試的淺層寫作”的弊端,內容比較空洞,詞匯相對簡單,寫作內容也較同質化。
1982年,Biggs和Collis提出了SOLO分類評價法。他們認為學生的總體認知結構是難以被檢測的,但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認知結果的思維結構是可以被觀察到的,也被稱為“可觀測的學習結果的結構”(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由于此分類法側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思維結構,指向內在的學習品質,學生可以通過自我診斷而獲得持續發展,教師也可以依托測評結果進行因人分層指導。
Biggs等認為個體認知發展思維水平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狀態,并根據認知結構復雜性和層次變化特點,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總結了一個分類層級框架。他們從能力、思維操作、一致性與收斂、應答結構等方面將學習者習得水平劃分為前結構水平、單點結構水平、多點結構水平、關聯結構水平、拓展抽象結構水平五個水平。前結構水平是指學生沒有完全弄清楚問題,單點結構水平是學生僅憑單個因素就倉促得出簡單結論,而多點結構水平是指學生能夠梳理多個孤立因素間的關系;關聯結構水平則指學生能夠整合關鍵論點以形成邏輯網絡;拓展抽象結構水平指學生不僅能夠合理解釋,而且還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由此可見,前三個結構是學生認知水平的量變過程,后兩個結構是學生認知水平的質變過程。這種能夠具體描述個體認知結構發展的評價,顯然比布魯姆線性累積更為合理,更加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1.制定思維層級目標,促進深度寫作能力的生成
學習是動態的,對知識的理解也是螺旋上升的。SOLO分類評價法不是簡單判定學生的分數,而是一種動態測量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在秉承整體性原則、分層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制定思維層級目標,在實踐中完善進階任務,鼓勵學生在自主探討中構建寫作思維,促進深度學習在寫作中生成。
第一步:教師圍繞主題選擇適合學生的寫作任務,劃定現有SOLO層次水平。
第二步:教師聚焦寫作要素,通過分析、問卷、訪談等方式找出學生進階障礙因素。
第三步:教師根據存在問題對學生跟蹤輔導,給予他們具體的指導意見,掃除進階障礙。
第四步:教師根據學生所處層級確定高一層級目標,明確進階策略。
為了完成學生寫作思維進階訓練,教師可以設計“準備—理解—創新—反思”的階段式的具體寫作訓練計劃。在準備階段,教師了解寫作要求,側重于激發學生寫作動機,提升再認和回憶的思維;在理解階段,教師讓學生完成寫作初稿,關注寫作邏輯,提升信息提取與理解思維;在創新階段,教師幫助學生修改,通過討論、評價等提升思辨能力;在反思階段,學生通過展示與分享,激發自我元認知系統,形成深度的學習者寫作思維。
2.編制寫作評價量表,實現寫作思維的可視化
從理論上說,學生的認知結果水平與能力水平都應該是可以被觀察、被測量以及被評價的。英語寫作評價量表包括寫作表征和思維表現兩部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內在動機,引導他們識別、分析、歸納和推導等寫作要點,進行自我寫作調控,構建深度寫作的思維模式。

圖1 SOLO層級進階路徑圖

表1 基于SOLO分類法的寫作評價量表
教師基于SOLO理論制定寫作評價量表,讓學生參與寫作評價,不僅可以激勵他們采用深層寫作策略,讓寫作思維可視化,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分層寫作指導,完善英語寫作教學的評價體系。
3.構建寫作評價模型,融合寫作能力與思維認知
評價方式影響并決定著英語教與學的方式。新的評價體系不僅要揭示學生所知和所能,還要捕捉學習的關鍵過程,通過不同形式與質量的活動呈現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激發深層次的學習和教學。
科學恰當的評價是一種有效機制,是一種鼓勵與回饋學生的意義建構的過程。高中英語寫作以開放性試題呈現,傳統的評價多以教師為視角,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學生通過大量背誦往往可以得到高分。而SOLO分類是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過程,也是一種點、線、面的立體評價方式。它強調學生一人一案,不僅關注學了多少,更關注學得有多好,需要整體與深層的探究,體現了深度學習與高階思維的理念。
教師從劃定層次、分析原因、策略指導和進階預期這四步出發,實施“準備—理解—創新—反思”的寫作計劃,構建了一個可理解學習的評價模型,從學習寫作轉向通過寫作學習,從重視寫作結果轉向關注寫作過程,從獲取寫作知識轉向提升寫作思維,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與思維認知的高度融合。
盡管SOLO分類評價法有著許多優勢,但對教師的個人綜合素養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師需要深刻理解英語學科本質、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還要準確分析和確定學生思維水平,還需要具備敏銳的感知力、溝通能力和親和力,才能結合學情給予寫作建議,獲得認同而改進他們的學習行為。隨著寫作進階目標的深入,教師應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策略,更要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重塑信心,給予學生順應性評語(即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給予針對性的反饋),有效激勵學生學習。
課標指出,教師要處理好教、學、評的關系,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目前,關于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測評方式與手段還不很成熟,需要深入的研究。SOLO分類評價法是建立在“量”上的“質”的評價,能有效解決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淺層次學習的問題,有較高信度和效度,向因材施教邁出了一大步。因此,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嘗試SOLO分類評價法,鼓勵學生進行整體與深層探究,多角度去看待與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