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心力衰竭簡稱為心衰,是因各類心臟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所造成的一種復雜的綜合征,明顯特征為左心室或者右心室的功能出現障礙及神經體液調節的改變,時常出現呼吸困難、體液潴留及生存壽命減短等情況,此外,心臟病患者更易出現心力衰竭情況[1,2]。近年來,醫學技術得到不斷的發展,對于心力衰竭的治療更加注重改善心室重建和抑制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活躍,但對于病情的改善并不明顯[3]。此外,少量患者認為服用西藥的用藥安全性低,且服藥依從性差,還會出現擅自停藥或者減少藥量的情況。在中醫學上,心力衰竭屬于“心悸”、“胸痹”等范疇。芪藶強心膠囊是在中醫學的理論下產生,由黃芪、附子、澤瀉等藥物組成,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十分有效。鑒于此,本文就本院接受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開展研究,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本院就診的64 例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根據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2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為15∶17;年齡58~83 歲,平均年齡(63.23±7.26)歲。實驗組中男女比為19∶13;年齡61~87 歲,平均年齡(63.74±7.8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自愿加入實驗,并簽署同意書;②屬于心力衰竭患者;③年齡>50 歲;④交流沒有障礙;⑤無過敏情況。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②中途退出研究;③交流、認知出現障礙;④藥物過敏;⑤肝腎功能不全。
1.3方法 兩組均給予血管擴張劑、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和利尿劑、洋地黃制劑、β-受體阻滯劑藥物等基礎治療,連續治療8 個月。
1.3.1對照組 患者給予心臟康復運動干預。①健康教育:醫護人員陪同患者熟悉醫院及病房的環境,在旁陪同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多和患者交流,打破彼此的陌生感。在交流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患者介紹心力衰竭的知識,讓其增強對疾病的認識,樹立對抗疾病的自信。②健康訓練:責任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首先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主要進行慢步的方式,增強患者的運動強度,持續進行20 min 后放慢速度,每2 天1 次,3 次/周,共計5 周。然后進行高強度間歇式的有氧運動,采用腳踏車的方式,先進行8 min 的熱身,再進行5 min 的有氧運動,確保患者心率到最大心率的90%,間歇休息2 min,早晚各1 次,4 次/周[4]。在進行健康訓練時,需要在醫護人員或者家屬的陪同下進行。當患者的病情加重時,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適量進行運動或者暫停。③關注患者體重:據調查發現,當患者的體重超出正常范圍,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因此,需要隨時關注患者的體重,建議患者適量運動,促使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同時,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的了解。體測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晨吃飯前或排便后,當患者在1 周內出現體重猛增,或48 h 內體重增長>1.3 kg,說明患者存在體液潴留,需要增強對其體重的管理[5]。④生活干預: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針對性指導,確保患者攝入的鈉鹽含量在3 g/d 左右,多食用含有纖維素、維生素等食物。同時,輔助并訓練患者管理自身情緒,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影響治療效果。連續訓練8 個月。
1.3.2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基礎上進行芪藶強心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141,規格:0.3 g/粒)治療,口服用藥,4 粒/次,早中晚各1 次,連續治療8 個月。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心功能指標,N 末端腦鈉肽前體、6 min 步行距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根據患者接受治療的情況進行測評,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呼吸困難、水腫等癥狀均消失,心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難、水腫等癥狀有所緩解,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無效:患者的呼吸困難、水腫等癥狀未得到改變,甚至有加重的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心功能指標包含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心輸出量、心率、每搏輸出量。不良反應包含頭痛、咳嗽、尿潴留。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高于對照組的8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46.23±4.79)%、心輸出量(5.24±0.49)L/min、心率(69.21±11.26)次/min 均高于對照組的(42.34±4.16)%、(4.76±0.41)L/min、(57.54±13.78) 次/min,左室舒張末期內徑(51.34±3.26)mm、左室收縮末期內徑(42.54±3.76)mm、每搏輸出量(69.21±11.26)ml均小于對照組的(55.14±4.11)mm、(46.75±4.06)mm、(77.23±9.49)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的N 末端腦鈉肽前體、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N 末端腦鈉肽前體(382.16±201.64)ng/L 低于對照組的(472.26±151.16)ng/L,6 min步行距離(322.87±4.72)m 長于對照組的(290.53±3.26)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N 末端腦鈉肽前體、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N 末端腦鈉肽前體、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生1 例頭痛,2 例咳嗽,1 例尿潴留;對照組發生3 例頭痛,4 例咳嗽,4 例尿潴留。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芪藶強心膠囊由黃芪、附子、澤瀉、玉竹等藥物組成,其中黃芪中含有黃芪皂苷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動脈血栓的形成時長,達到擴張血管的作用,改善微循環,加強缺血抵抗能力等[6];澤瀉、玉竹等藥物具有護陰、健脾胃排水的效果;桂枝可溫陽化氣,將藥性用于心脈中[7]。芪藶強心膠囊主要是通過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促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異常得到有效改善,防止心室重建,延緩患者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芪藶強心膠囊能夠促進左室收縮,達到擴張外周血管的作用,使患者的腎臟血流量提高,對室壁肥厚、心臟功能等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8]。此外,除了給予患者芪藶強心膠囊治療外,適當進行康復運動有利于加強患者的身體功能,促使運動耐受力上升,從而有效改善心功能異常問題,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治療配合度,預后恢復良好。
綜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身體機能,治療效果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在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