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璟,葉慧,胡麗莉,袁媛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湖北省輔助生殖與胚胎發育醫學臨床研究中心,武漢 430060)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在育齡期婦女中的發病率為4%~12%[1]。研究表明,PCOS不孕患者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特征,主要表現在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方面[2]。焦慮等心理問題,可能是加重PCOS不孕癥患者內分泌失調的重要因素之一。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全球通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和健康水平的標準,研究發現BMI是PCOS不孕患者焦慮情緒的重要影響因素[3-4]。同時有研究表明,不同BMI的PCOS患者表現出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糖代謝的差異,且多項激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均與BMI相關[5]。然而,PCOS患者BMI水平與其焦慮、總體幸福感等心理狀況的相關性研究尚缺少公開數據。因此,本文通過病例對照方法調查PCOS不孕患者焦慮及總體幸福感現狀,了解PCOS不孕患者的心理狀況,探究PCOS不孕患者BMI水平與其焦慮、總體幸福感相關性。
選取2021年3—7月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門診初診為PCOS不孕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同一時間段內初診為輸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1)觀察組患者經臨床醫生根據歐洲生殖和胚胎醫學會(ESHRE)與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提出的鹿特丹標準[6]診斷,確診為PCOS且合并不孕者;(2)對照組患者經臨床醫生診斷為輸卵管因素不孕癥,月經規律,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正常;(3)有文字識別能力。
排除標準:(1)BMI<18.5 kg/m2;(2)近期服用過雌激素類藥物及抗焦慮、抑郁等精神類藥物者;(3)近期有發生重大生活變故者。
共招募PCOS不孕患者(觀察組)98例,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對照組)94例。通過排除標準篩選,其中觀察組排除患者6例,包括4例BMI<18.5 kg/m2、1例近期因睡眠障礙服用過安眠藥、1例近2個月接受過激素替代治療;對照組排除患者7例,包括6例BMI<18.5 kg/m2、1例中途放棄填寫問卷。最終觀察組納入92例,對照組納入87例。
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內容,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一般資料:由研究設計團隊討論后自行設計調查表。經查閱相關文獻,綜合相關影響因素,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文化水平、職業狀態、年收入水平、不孕年限、居住地、治療費用。
2.焦慮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SAS是1971年由Zung編制的,用于評定受檢者焦慮的主觀感受[7]。該表有正性評分和負性評分,共20個項目,按癥狀出現的頻度采用4級評分:“l”表示沒有發生或很少時間發生;“2”表示少部分時間發生;“3”表示大部分時間發生;“4”表示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發生。20個項目中有15項用負性詞陳述,按1~4分評分;其余5項(量表中注“*”者)用正性詞陳述,按4~1分評分。將20個項目的各項分數相加,即得總粗分(X);然后將總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就得標準分(Y)。按照中國常模結果[8],SAS總粗分的分界值為40分,標準分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3.總體幸福感評分: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GWB)評價。GWB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定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受試者對幸福的陳述。本量表共有33項,問卷前18項的平均得分為總體幸福感,得分越高,說明受試者幸福感越高。本研究采用的是國內段建華1996年對該量表的修訂版[9],即采用GWB前18項對受試者進行測評,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48和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和0.88之間,內部一致性系數在男性為0.91、在女性為0.95。按照答案選項中的0~10分累積相加,其中第1、3、6、7、9、11、13、15、16項選項為反向題。全國常模得分男性為75分,女性為71分[10],得分越高,主觀幸福感越強烈。
4.BMI: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kg/m2。
本研究團隊由1位生殖科醫生(主治醫師)、1位護士長(主管護師)及3名護士(兩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組成,其中兩名護士獲得生殖專科護士資質,所有成員均具有5年以上生殖科工作經驗。
兩組患者在我院門診首診治療結束后,由團隊成員向患者介紹本研究目的、意義及研究過程,確保患者知情同意,并由患者填寫一般資料調查表、焦慮評分量表及總體幸福感量表。
為確保調查研究順利進行,填寫調查問卷時研究團隊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及充裕的時間,避免患者受外界干擾。患者調查問卷填寫完畢后,研究團隊成員對填寫內容嚴格把關,回收的問卷及時檢查,對患者填寫不明確的內容及時進行確認。
患者問卷填寫完畢且經過研究團隊成員確認無誤后,當場計算問卷評分,使用Excel建立數據庫,雙人核對數據并錄入。
本研究共納入179名患者,其中PCOS不孕患者(觀察組)92例,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對照組)87例。兩組患者間年齡、文化水平、職業狀態、年收入水平、不孕年限、居住地、治療費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n(%)]
兩組間比較,觀察組的BMI[(23.80±3.43)kg/m2]顯著高于對照組[(22.35±2.95)kg/m2](P<0.05),焦慮評分[(48.76±8.19)]亦顯著高于對照組[(45.36±5.85)](P<0.05);觀察組的總體幸福感評分[(84.93±13.37)]與對照組[(85.60±10.02)]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BMI、焦慮及總體幸福感評分比較(-±s)
1.Pearson相關分析:觀察組患者BMI與焦慮、總體幸福感相關(P<0.05),其中與焦慮呈正相關性(r=0.887,P<0.05),與總體幸福感呈負相關性(r=-0.848,P<0.05)。對照組患者BMI亦與焦慮呈正相關(r=0.289,P<0.05),與總體幸福感呈負相關(r=-0.395,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BMI與焦慮、總體幸福感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2.散點圖分析:SPSS散點圖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BMI與焦慮呈正相關性(R2=0.787)(圖1A),對照組患者BMI與焦慮呈正相關性(R2=0.084)(圖1B);觀察組患者BMI與總體幸福感呈負相關性(R2=0.718)(圖2A),對照組患者BMI與總體幸福感呈負相關性(R2=0.156)(圖2B)。
圖1 患者BMI與焦慮相關性的散點圖分析
圖2 患者BMI與總體幸福感相關性的散點圖分析
PCOS是一種包括生殖、心理和新陳代謝等方面問題,且發病和轉歸貫穿女性一生的慢性疾病。PCOS不孕患者合并肥胖時存在更為嚴重的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等臨床癥狀[11]。雖然PCOS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COS可能是一種復雜的多基因疾病,肥胖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12]。體重增加對PCOS發生的影響由多種機制介導,會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13]。多項研究表明,與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的焦慮和感知壓力明顯增加[14-15];PCOS不孕患者更是有罹患抑郁癥、飲食行為紊亂和生活質量下降的顯著風險[16],尤其肥胖型PCOS患者BMI高,易引起焦慮。而針對PCOS不孕患者,其BMI與焦慮、總體幸福感的相關性尚無充分的研究證據。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PCOS不孕患者的BMI顯著高于對照組[(23.80±3.43)kg/m2vs.(22.35±2.95)kg/m2,P<0.05],焦慮評分亦顯著高于非PCOS對照組[(48.76±8.19) vs.(45.36±5.85),P<0.05],而觀察組的總體幸福感評分[(84.93±13.37)]與對照組[(85.60±10.02)]比較,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研究提出,針對PCOS不孕患者應該進行必要的護理和篩查,提供更好的措施管理BMI[17]。因此,探討PCOS患者BMI與其焦慮、總體幸福感的相關性具有一定臨床意義,有助于關注PCOS不孕患者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
PCOS患者心理困擾的發生風險遠高于健康人群,所產生的焦慮等心理問題可能與疾病本身臨床表現有關,其中就包括BMI達到肥胖標準時,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加其焦慮水平[18]。本研究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兩組患者BMI與焦慮及總體幸福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其中相關性程度明顯較高的是觀察組(與焦慮正相關,r=0.887,P<0.05;與總體幸福感負相關,r=-0.848,P<0.05);同時根據SPSS散點圖分析,結果亦表明觀察組患者BMI與焦慮呈顯著正相關性(R2=0.787),與總體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性(R2=0.718)。而對照組(輸卵管因素導致不孕的患者)BMI與其焦慮、總體幸福感雖然存在一定相關性,但相關程度較弱。因此,PCOS不孕患者BMI的增加會提高其發生焦慮癥狀的風險,這一研究結論間接解釋了譚秋曉等[19]的描述,即PCOS患者焦慮癥的發病率升高很有可能是其代謝、生育、外觀等對生活的直觀影響造成的困擾所致,這些生理病理變化與患者BMI密切相關。另外,與對照組相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BMI與總體幸福感呈更高程度的負相關性,提示臨床工作中加強對PCOS不孕患者BMI的管理,將有利于提高其總體幸福感水平。而對照組患者BMI與焦慮、總體幸福感存在相關性的這一結論也不容忽視,表明加強這一類患者的BMI管理同樣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PCOS不孕患者BMI及焦慮水平明顯較高,并且PCOS不孕患者BMI與其焦慮及總體幸福感水平分別呈顯著的正、負相關性。因此,臨床工作中應該重視不孕患者尤其是PCOS不孕患者的BMI管理,將BMI盡可能控制在正常較低范圍,有利于緩解其焦慮情緒、提高總體幸福感,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積極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達到減輕體質量的效果,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和生活質量[20]。PCOS不孕患者代謝、BMI、焦慮三者相互影響、較為復雜,其生理病理機制尚不明確,還存在其他諸多主客觀影響因素,本研究僅調查了部分PCOS不孕患者及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BMI、焦慮及總體幸福感情況及其相關性,未對PCOS不孕患者根據BMI正常、超重或肥胖進行不同分層的亞組研究,也未對其他因素不孕患者展開研究,且樣本量較少,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來還需要多中心、大樣本的數據進行更深入的探討研究,以更好地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