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陽
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發展壯大,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航民族復興新征程的強大理論武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家安全環境,中國的國家安全工作迫切需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迫切需要加快制度和理論創新。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安委召開首次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安委主席習近平到會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并深刻闡釋總體國家安全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五個“以”即“五大要素”,彰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系統論。
習近平總書記同時指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這五個“既”和“又”即“五對關系”,彰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辯證方法論。新時代黨的國家安全指導思想由此產生,并在此后不斷豐富。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彰顯其指導思想的重要地位。2020年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并首次用專章部署國家安全工作。2020年12月1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點要求: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堅持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加強國家安全干部隊伍建設。“十個堅持”標志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的確立。
黨的二十大報告格外強調國家安全,其中“安全”一詞出現91次、“國家安全”29次、“斗爭”22次、“統籌發展和安全”3次、“總體國家安全觀”2次。黨代會報告首次以專章論述國家安全,理論闡釋守正創新,工作部署開拓進取,為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這一闡述不僅彰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而且內外兼修地將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融為一體。
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這一表述源自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的經典論述,彰顯總體國家安全觀“五大要素”基本原理的生命力,其中“科技安全保障”是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增加的。
總體國家安全觀注重科學統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這“五個統籌”源于“五對關系”,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基礎上增加了“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新的表述更為精準到位、更具可操作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并親自推動發展的新時代重大戰略思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
一是內涵全面性。國家安全紛繁復雜,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眾多領域,注重抓總管總,強調統籌兼顧,體現的是“大安全”理念,現已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20個領域。與此同時,總體國家安全觀絕非平均使力、“撒胡椒面”,而是突出重中之重、區分輕重緩急。
二是理論先進性。總體國家安全觀著眼長遠、遵循規律,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兼顧政治安全、人民安全與國家利益至上,統籌內部與外部安全,致力合作與共同安全,強調標本兼治、內外兼修,注重防微杜漸、長治久安。總體國家安全觀對內堅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對外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絕非只為“家天下”或統治集團利益服務的“少數人的國家安全”,絕非鼓吹“本國優先”和以其他國家不安全為代價的“霸權安全”。

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上的穩健環節。圖為2022年11月9日,空中客車公司設在天津的A320系列亞洲總裝線生產出首架A321飛機。
三是實踐指導性。總體國家安全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力開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現實斗爭,成效卓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開展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有力維護人民安全。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有力捍衛政治安全。面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有力維護主權與國土安全。面對美國霸權的訛詐、遏制、極限施壓,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的發展和安全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