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專章闡述和部署國家安全,明確提出了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該如何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根本的理論遵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行穩致遠,是國家安全和外事工作者們必須持續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實踐的問題。
國家安全領導體制高效權威。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以來,不斷強化國家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推動國家安全工作實現了從分散到集中、遲緩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變革。黨中央相繼出臺《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等一系列法規,進一步從制度上強化了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系統回答了國家安全工作“誰來領導”“領導什么”“怎么領導”等重大問題,確保國家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手中。
國家安全理論指引煥然一新。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安全的新形勢新特點,深刻總結中國歷代興衰成敗、世界大國興衰成敗,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經過近些年的國家安全實踐和不斷的理論創新,總體國家安全觀日臻完善,成為我們黨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總方針總路線。總體國家安全觀第一次提出了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第一次構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總體布局,第一次系統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實現了我們黨在國家安全理論上的歷史性飛躍,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國家安全斗爭實踐成效卓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迸c“機”,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圍繞政治安全這個根本,制定香港國安法,派駐香港國安公署,修改完善選舉制度,粉碎了港版“顏色革命”,推動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圍繞人民安全這個宗旨,舉全國之力開展脫貧攻堅,消除了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圍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外部安全問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些偉大斗爭實踐,使國家安全工作得到歷史性全面加強,為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1月20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金山鄉民警冒著零下34攝氏度的低溫酷寒對邊境線進行徒步巡查。
國家安全體系能力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緊構建形成,國家安全戰略體系逐步完善,國家安全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國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體效能進一步增強。2021年11月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對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統籌做好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方向國家安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安全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國家安全能力顯著增強,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一是著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對新中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歷史上大國興衰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發展和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是著眼于在不穩定不確定發展環境中更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部署。必須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有機統一。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要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把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要充分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我們需要準確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不斷塑造總體有利的國家安全戰略態勢,把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根據國家安全規律特點,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當前,政治、國土、軍事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仍然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必須抓住不放。同時,生物安全、極端氣候、網絡攻擊、恐怖主義、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風險日益上升。面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交織疊加的新形勢,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構建集各領域安全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統籌應對各領域安全風險挑戰。
四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外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更好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我們既要重視自身安全,也要把國家安全寓于國際共同安全之中。當前,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任何一國都無法獨善其身,任何一國都無法單獨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

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以視頻方式發表題為《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的主旨演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圖為博鰲亞洲論壇會址。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既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保駕護航之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新安全格局與新發展格局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適應,也必然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相互支撐的新安全格局。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必須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完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相統一。二是堅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疆、邊境、周邊”安定有序,堅決挫敗“臺獨”等分裂勢力破壞。三是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四是堅持“總體戰”,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以“總體戰”思維加以統籌綜合應對各種復合型挑戰。五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協調,致力于促進中外合作共贏的包容性與普遍性安全。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需要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構建與國家實力相適應、與時代任務相匹配,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重點是要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設平安中國,是實現社會穩定的必由之路。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安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