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
2022年11月15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執政第100天,土著青年參加支持政府的游行
2022年12月31日晚,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表示,他的政府已同該國包括“哥倫比亞民族解放軍”(ELN)在內的5個主要非法武裝組織,達成了為期6個月的雙邊?;饏f議。與此同時,他還在推特上表示:“全面和平將會實現?!?/p>
然而僅過三天,佩特羅的臉就被打得“啪啪響”。2023年1月3日,ELN宣布,他們不會加入佩特羅宣布的雙邊?;饏f議,因為他們“尚未就此事達成協議”,而且不接受“政府單方面的法令作為協議”。
其實,被這些非法武裝組織打臉,佩特羅并非首例。早在2016年,哥倫比亞政府就曾大張旗鼓地同該國實力最大的非法武裝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達成和平協議。時任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僅過3年,波哥大一所警察學院就遭到汽車炸彈襲擊,20多名學員死于襲擊。隨后,哥倫比亞政府中止同ELN的和談進程,并在2019年10月重啟了對境內非法武裝組織的軍事鎮壓。
哥倫比亞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就這樣在打打談談之中,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內戰之一。據統計,1985—2018年,至少有45萬人死于這場內戰。這場持續近60年的內戰,為何如此難以終結?佩特羅期待的“全面和平”,還有多遠?
1964年,貧民出身的曼努埃爾·馬魯蘭達成功整合了哥倫比亞農村地區多股叛軍,正式成立了FARC。其政治綱領為“土地革命,奪取政權,建立公平社會”。據說,馬魯蘭達剛起家之時,只有14個戰友、10把菜刀、2把火槍。不過,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愿景下,那些貧民源源不斷地加入FARC。到1990年代末,其人數增加到兩萬左右,一度控制著哥倫比亞大約40%的領土。
賣地的結果是,哥倫比亞最富的0.2%的人,控制了近30%的農田。
在FARC成立當年,為了將其扼殺于搖籃之中,哥倫比亞政府派出1.6萬多人的軍隊,對FARC發起了圍剿。自此,哥倫比亞這場長達近60年的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不過,這場內戰爆發的真正根源,要追溯到1948年“蓋坦被刺”事件。1948年,左翼領袖蓋坦在參加總統大選期間,被人當街暗殺。此事引發了首都波哥大街頭長達10小時的騷亂,造成5000多人傷亡。蓋坦之死,也使得哥倫比亞進入了“十年暴力”恐怖時期,20萬人因此喪命,占當時該國人口的2%左右。
蓋坦之所以受忌憚,主要是他扒開了哥倫比亞社會最爛的傷口之一:土地兼并。蓋坦不遺余力地呼吁,要將土地重新分配,以此緩解社會矛盾。馬魯蘭達當初就是因為蓋坦的這些主張,非常崇拜后者,并積極在自己家鄉宣傳他的主張,由此獲得了“小蓋坦”的稱號。
其實縱觀哥倫比亞歷史,“土地兼并”一直是該國內戰難以終結的主要癥結所在。18世紀,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在解放哥倫比亞之后,沒有將土地與民眾共享,而是將其保留在以前為西班牙效力的精英手中。
在1823年之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哥倫比亞政府曾出售了大量國家土地,以償還當年因獨立戰爭所欠下的債務。然而賣地的結果是,哥倫比亞最富的0.2%的人,控制了近30%的農田。為緩解土地矛盾給國家帶來的動蕩,1917年以來,政府進行了不少于14次土地改革嘗試,然而收效甚微。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指出,哥倫比亞82%的生產性土地,掌握在10%的土地所有者手中。哥倫比亞擁有2000萬公頃適合耕作的土地,卻有30%的糧食依賴進口。
哥倫比亞每次的土地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是因為動了大地主的“奶酪”。大地主會通過培植政客乃至賄賂官員,阻礙土改政策的推行。大地主出身的前總統烏里韋,就曾在推特上批評過土地改革。
為了壓制民眾對土地的訴求,這些大地主還會通過組建私人軍隊(右翼準軍事組織),比如“聯合自衛軍”(AUC),來鎮壓FARC以及ELN等。這些右翼準軍事組織,以暴力將農民從政府分配的土地上驅逐出去。
2021年8月30日,強迫失蹤受害者國際日,人們躺在哥倫比亞玻利瓦爾廣場上,抗議安全部隊在該國內戰中殺害平民
烏里韋政府的嚴厲鎮壓,為2016年的和談奠定了基礎。
近些年,哥倫比亞真相委員會的調查報告稱,右翼準軍事組織、地主精英的地方聯盟,對農民社區使用致命暴力。2002年1月17日,右翼準軍事組織將某村村民分成兩派,并讓這些村民拿著大錘和石塊互毆。有24人當場死于互毆,而哥倫比亞政府軍則在一旁觀看。在右翼準軍事人員離開后,政府軍更是放火燒了村莊。
就是在這些既得利益者的阻礙下,土地糾紛在循環,歷史悲劇在重演,如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樣,哥倫比亞整個國家被拖進無休止的內戰深淵。
除了土地矛盾,這場內戰之所以持續近60年,毒品絕對“厥功至偉”。
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柯種植國,也是通過加工古柯制成可卡因毒品的最大生產國。據統計,在2000年代初期,哥倫比亞供應的可卡因占世界90%左右。毒品交易也為FARC、ELN、AUC等非法武裝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2009年,美國政府出臺報告稱,FARC要對出口到美國的60%的哥倫比亞可卡因負責。2012年,哥倫比亞時任國防部長胡安·卡洛斯·平松曾預估,毒品交易每年給FARC帶來高達35億美元的收入。
FARC起初堅決反對販毒活動,但從1970年代開始向大麻生產商征稅,從1982年起正式對古柯生產商征稅,甚至還親自加入古柯的生產和販運。據稱,ELN在以“反革命”為由回避毒品多年后,從1990年代開始也參與對古柯的征稅。
在毒品資金的支持下,FARC不再像起家之初那樣依賴底層民眾,并同他們漸行漸遠。而其“動手綁架,獲取贖金”的行為,也引發了廣大民眾的不滿。因此,FARC雖然相較于之前資金更加雄厚、武器更加先進,但由于流失民心,其終究沒能推翻政府,整體實力反而被削弱。
最終,在經歷3名高級領導被政府軍擊斃,以及創始人馬魯蘭達病逝之后,FARC無奈放下武器,于2016年與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不過,至今仍有一些FARC殘余勢力不愿放棄當初的政治理想,自立山頭,負隅頑抗。
2020年12月30日,哥倫比亞警方鏟除非法作物古柯
與FARC、ELN相比,右翼準軍事組織與毒品的親密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從事毒品種植的大農場主以及販毒集團的支持下,右翼準軍事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1997年,在成功整合90%的右翼準軍事力量之后,AUC正式成立。
AUC當年不僅掌握著哥倫比亞的大部分毒品貿易,而且時常參與政治謀殺以及綁架事件。在國家進行和平談判的艱難時期,他們更是常常趁機對放下武器的左翼組織成員展開暗殺行動。此等卑劣手段,不僅加劇左翼組織對政府的不信任,而且給和平談判增添了許多變數。
美國是哥倫比亞可卡因的最大消費國,哥倫比亞毒品走私猖獗,給美國社會穩定帶來了很大壓力。美國則積極打著禁毒的幌子,介入哥倫比亞內戰。
早在1970年代,哥倫比亞就上升為美國在拉美的第三大軍事援助對象;1984年,在哥倫比亞政府同FARC進行和談之時,美國依舊給哥政府軍輸送價值5000萬美元的武器裝備,并培訓了4844名武裝人員。1990—2000年,美國向哥倫比亞提供了16億美元的安全援助;緊接著,在2000年推出了“哥倫比亞計劃”,該計劃在往后16年里,向哥倫比亞提供100億美元的援助,旨在打擊該國境內的販毒勢力以及極左翼武裝組織。
據美國政府統計,在兩國合作打擊下,2007—2012年,哥倫比亞境內的古柯種植面積減少了一半以上。2016年2月,白宮表示,“哥倫比亞計劃”為隨后哥倫比亞政府與FARC的和談鋪平了道路。許多專家也認為,烏里韋政府的嚴厲鎮壓,為2016年的和談奠定了基礎。
不過,在2022年的總統大選當中,哥倫比亞民眾卻用選票拒絕了數十年的經濟和毒品政策。他們選舉了出身于極左翼武裝組織的佩特羅擔任總統,后者在就職演說中說:“是時候制定一項新的國際公約,并承認禁毒戰爭已經失敗了?!?/p>
如今,佩特羅上臺還不到半年,他的“和平”就慘遭ELN的無情打臉??梢?,哥倫比亞的和平前景并不明朗。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