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都表達了作者真實的情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失望、害怕、憂愁,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寫景時融入自己的情感;恰當地運用了心理描寫,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兩篇文章的情感抒發都真切、自然,但在真情流露方面又各有特色。
《匆匆》一文的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一連串的設問,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表達了對時間飛逝的惋惜和慨嘆,引發讀者的思考,激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綜合運用比喻、設問、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時光匆匆的無奈和惋惜,流露出作者害怕、憂愁以及那種青年朝氣蓬勃時期才會有的不甘心。
《那個星期天》一文則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敘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作者運用語言、動作、環境、心理等多種描寫方法,表達或烘托了“我”無聊、孤獨乃至絕望的情感。
作者從孩童的視角看人、想事,真實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如第四自然段敘述了“我”“挨時光”,作者筆下的“跳房子”“看著云彩走”等舉動,均充滿濃濃的孩童氣息,真實自然地表明了“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親想帶“我”去玩卻又分身乏術的無奈、焦急、惶惑,這些真切而細膩的心理讓我們感同身受。雖然也是寫時間的流逝,但卻多了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