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遠
六十歲的外婆踢起雞毛毽來風采不減當年,真是一“毽”回到童年時代……
經常聽外婆說她小時候最喜歡踢雞毛毽子,正好外婆家殺了一只公雞,那我們就動手做一個雞毛毽來踢一踢吧。
外婆先從雞身上拔了幾根好看的毛,把它們收攏在一起,底部用一根橡皮筋捆起來固定;然后,找出珍藏的一枚銅錢,用布裹起來,拿針線縫一圈固定;接著,在銅錢圓孔正中縫上一根被剪成四瓣的吸管;最后,把雞毛插在吸管上。這樣,雞毛毽就做好了。
我叫了幾個小伙伴一起踢雞毛毽。我先單腿往上踢,踢了兩個后,就往斜上方踢,傳給別的伙伴接著踢,大伙越踢越來興致。漸漸地,我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玩法。瞧,樂樂把雞毛毽用力踢向右邊,雞毛毽眼看就要著地了,她力挽狂瀾,身子一斜,迅速一彎腰,一伸腳,再往上一踢,雞毛毽就像被磁鐵吸住似的,牢牢地粘在她腳上。大家驚得馬上鼓起掌來。樂樂并不驕傲,繼續踢,雞毛毽好像一根彈簧拴在她腳上,不停地跳來跳去。外婆看見了連夸她是“踢毽小能手”呢!
外婆忍不住技癢,親自上陣操練。瞧,她右腳將雞毛毽高高踢起,身體突然來了個360度大旋轉,在雞毛毽落地前,不慌不忙伸出左腳,接住了雞毛毽,穩穩站住,繼續下一輪操作……外婆都六十了,身手還如此敏捷,可見童子功了得呀!
我原本以為傳統游戲已過時,可現在拾起來依然感受到了無限的樂趣,它讓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20~21版作者系江蘇丹陽市正則小學六·4班學生,指導老師:任金輝】
作文彈幕
王悅:習作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場“獨角戲”:“身子一斜”“一彎腰”“一伸腳”“再往上一踢”等動作描寫展現了樂樂的機智;“高高踢起”“360度大旋轉”“穩穩站住”等描寫展示的是外婆的沉穩,雞毛毽真有魅力呀!
任老師:“講制作”“談玩法”“悟樂趣”三步重點展示了雞毛毽給小作者和小伙伴們帶來的種種樂趣,中心明確,敘述有序、生動。
相似點
兩位小作者都緊扣習作要求展開敘述,有條理地講述了傳統玩具的制作過程,生動描述了傳統玩具的玩法,教會讀者玩這兩種傳統玩具。
各有千秋
兩篇習作的開頭各有特色,《放飛的陀螺》開頭運用對比手法,強調了父輩的玩具更有樂趣;《童年的雞毛毽》則開門見山,直接寫外婆小時候喜歡踢雞毛毽。方法不同,但都巧妙地引出傳統玩具。
介紹傳統玩具的玩法時,《放飛的陀螺》強調了一個“斗”字,緊扣爸爸和“我”“你來我往”式的智斗,緊扣人物動作、神情展開描寫,讓人身臨其境;《童年的雞毛毽》緊扣一個“踢”字,重點描寫了兩個場面,樂樂、外婆各顯神通,踢雞毛毽時的畫面感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