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蘇
于我而言,寫小說的過程有時很像走在斷崖邊上,一邊一馬平川,一邊萬丈深淵。我一會兒望向平川,一會兒望向深淵。從平川吹來宜人的春風,從深淵傳來可怖的呼嘯。我本可以奔向平川,卻也被深淵牽絆和誘惑。我就這樣不停地走下去,直到寫完小說,才發現自己依舊走在斷崖邊上。這雖然是很夸張的比喻,但也是我真實的體會。我的小說總在糾結、搖擺、仿徨中開始,又在無所適從中結束。我有時很喜歡讀那種把故事講得滴水不漏、百轉千回,又能提煉出思想深度的小說。它們有的在平川上挖開深淺不一的凹地,有的在深淵里種出朵朵鮮花。我曾經一度懷疑自己該不該寫小說。因為我是個很笨拙的人,這往往直接影響我的寫作,容易呈現平平無奇的慢故事。而笨拙的人,通常有更強的忍耐力。我從十幾歲時喜歡長跑,邊跑邊想讀過的小說里的情節。這可能也影響了我現在的寫作。我的小說中總會出現一個沉默的主角,他經歷磨難,然后從隱忍中尋找出路。
短篇小說《斷崖》是一次新的嘗試。一心想為妹妹復仇的“我”和舍冷、查干、少布三人是對立關系?!拔摇闭驹谄胀ㄈ说慕嵌群土?。“我”擁有的是普通人應有的喜怒哀樂,所以當“我”遇到絕望時,就要變成另一個人,去打破以往的自己,做出一系列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拔摇痹陔[忍中有目的地找機會,最后的爆發也來得更加猛烈。復仇類小說,容易受到讀者的歡迎。但這類小說似乎快被寫盡了,其中寫好人的缺點和壞人的優點,更是慣常的手段。而我這篇小說,故事并不驚奇,也沒有給人物更多加碼,我自己也沒有預先設定什么,就讓事情一件件地進行下去,直到有個結果。
《斷崖》中我的“我”,既單純又復雜。曾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我”單純,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我”復雜?!拔摇睆男〔桓颐鎸嘌?,而長大后,尤其在尋找妹妹死因真相的過程中,逐步向斷崖走去。斷崖讓“我”陷入絕望,可只有面對絕望,才能看到希望。雖然“我”走在斷崖邊上,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但是“我”變得前所未有的勇敢。我曾經嘗試過寫此類小說,那種精巧的設計,細微的變化,使讀者突然緩過神來的反轉,草蛇灰線、環環相扣,令人頭暈目眩。有時我忍不住地會這樣寫。但又有些時候,我更想在,即使設計的痕跡過重,也是服務于作者的需要。這并不是為了獲得寫作上的某種快感,而是我的有些想法,只有通過這種小說才能表達出來。這可能與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甚至與我看過的電影都有關系。畢竟人的想法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狀態中。
不過我覺得,一個作者無論嘗試多么新鮮的手法,歸根到底還是在寫自己。除非自己枯竭,不然寫作的沖動會一直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斷崖》從我之前的小說中獨立出來,卻又融在其中。我無非還是在寫人。我覺得世上沒有脫離人性的小說。生活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平淡中總會有波折。但只要把心態放平,心存善念,生活就會給我們答案,即使走在斷崖邊上,頭頂還有藍天白云。就像“我”最終走向晨曦微露的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