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張友毅,李 佳
(大連交通大學體育部,遼寧大連,116021)
在21 世紀的今天,競技體育不僅是體能與技術的單純較量,還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如果運動員沒有出色的心理耐力,他們在比賽中落后或失利時會產生抑郁、恐懼、焦慮等問題。為此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需要高水平的運動員,而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表現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國內外專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美國學者Gelubo[1]教授指出:“對于初、中級運動員而言,其成功的80%取決于生物力學因素,而僅有20%歸因于心理因素;然而,對于高級運動員來說,情況正好相反,80%的成功源于心理因素,而僅有20%受制于生物力學因素。”這種生理與心理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運動領域中愈發凸顯。奧運會十項全能冠軍Luna[2]明言:“在奧運級別的田徑比賽中,生理問題僅占20%,而心理問題占據至關重要的80%。”這提示要充分認識到運動表現的多層次性質,不僅需關注身體機能的優化,也要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實現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全面突破。這些客觀事實和現象對通常人群的影響都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競技體育的特殊性,運動員的身心長期承受的心理壓力常人無法想象,但針對運動員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不多,且衡量心理健康多以精神病理學指標來認證。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我校對高水平乒乓球隊引入心理訓練與四級心理服務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收到較好的效果。
目前綜合類大學對高校高水平體育團隊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現狀分析、競技體育發展、宏觀管理體制等方面,其最終目標是推動實現最佳體育成績,金牌第一。然而對高校運動員心理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也是全國學者鮮有涉足的領域。遼寧省有12 所高校具備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資格,大連交通大學是其中之一,也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3],2010 年獲批全國建設高水平運動隊院校和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多年來學校針對運動員“學訓統一”雙重身份的現實狀況,應用心理訓練的相關手段,搞好賽前、賽中、賽后的心理建設,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流暢感。進一步提高高水平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有效推動了我校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
在當代乒乓球比賽中,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大型賽事中,競技不僅僅是技術、戰術和體能的對決,更關鍵的是心理素質的角逐。特別是在11 分制被引入后[4],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這使得運動員對心理素質和極限耐力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點。因此,如何巧妙地運用心理訓練的相關手段,在比賽前深入進行心理準備[5],確保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維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已經成為取得卓越成績的不可或缺之道。在這個競技激烈的背景下,更深層次的心理素質培養和維護不僅僅是提高競技水平的需要,更是關系到整體表現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比賽前加強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和服務非常重要。針對比賽前大學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以及影響心理狀態變化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訓練的方法。
(1)比賽前訓練心理狀態。我國高校中,高水平的大學乒乓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的時間和強度方面并不像專業團隊運動員那樣充裕。盡管如此,由于他們承擔著文化課任務、不合理的營養結構以及缺乏充分的醫療監督等原因,大學運動員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往往感到訓練和生活的內容單調、乏味。這一情況尤其顯著,因為他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學業和運動訓練,常常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即將迎來年度大學乒乓球錦標賽之前,正值暑假期間,這段時間對于其他普通大學生是放松度假的時刻,然而對于高水平的大學乒乓球運動員,卻需要經歷長時間而高強度的封閉訓練。這種獨特的訓練安排不僅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更高要求,還可能對其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產生影響[6]。
(2)影響比賽前心理狀態變化的因素。大學乒乓球運動員是業余愛好者,對正式比賽的接觸較少。他們更容易遭受過度情緒激動、思想負擔過重、受表現過度期望以及渴望勝利等問題的困擾,導致心理活動異常。在關鍵比賽和關鍵時刻尤為明顯,很難專注于比賽,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也無法聽從教練的安排和指導[7],必然會影響比賽結果并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
為了培養高水平乒乓球隊運動員的良好心理素質,我校采取的策略是:①通過意志和心理素質訓練、情景模擬訓練、情緒調節訓練、自我暗示訓練等方式為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②聘請專業的體育心理顧問[8]、教練、領隊和體育隊教師共同工作,形成一個四級心理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見圖1)。

圖1 四級心理服務體系
(1)意志和心理素質訓練。以中國乒乓球隊為例,他們經歷了無數艱辛才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又如跳水運動員全紅蟬,從小就經歷了艱苦的訓練,并在體育場上奮戰,贏得了冠軍等,來激勵運動員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勵并發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強”;激發運動員對競爭本質的深刻理解,培養他們堅定的信心、勇于挑戰和直面困難與失敗的態度,全面提升綜合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有針對性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培訓,不僅有助于塑造戰術和技術的穩固發展,還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增強信心,并排除心理障礙[9]。使得運動員在比賽中能煥發精神,擺脫緊張和焦慮,以高昂的士氣全身心投入比賽。在比賽前的關鍵“瞬間”,若運動員能夠通過想象創造出最佳情境的流暢體驗,將更能激發他們增強力量的情感成長,提升大腦對肌肉的卓越控制能力,并使身體各器官在活動中始終保持協調,充分展現體育水平。這樣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培訓,不僅塑造了運動員積極向上的心態,也對其整體表現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情景模擬訓練。運動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情景模擬訓練。他們可以使用各種視聽方法選擇自己喜歡和熟悉的音樂來聽,思考問題,并引導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朝著某個方向發展[10]。似乎根本沒有音樂的感覺。有點像聽音樂和讀報紙而感受不到音樂的存在。利用這種方法訓練運動員有意識地將心理活動集中在一件事上,并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在音樂環境中利用反干擾方法模擬比賽場地(如觀眾情緒的干擾),從而提高抵抗干擾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果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訓練能夠與現場心理訓練相結合,效果將更理想。
(3)情緒調節訓練。運動員比賽時,面對比賽現場觀眾、裁判的負面刺激會引發興奮和焦慮的負面情緒,此時教練員會及時進行情緒調節,引導運動員的迅速擺脫這些負面影響,及時調整情緒,將注意力轉移到新一輪的進攻和防守技術動作上。因此,教練在訓練中也要有序組織運動員所需的心理過程,并有目的地轉移注意力,較快的集中精力進行下一個賽程。
(4)自我暗示訓練。自我暗示訓練指的是運動員通過使用積極的措辭主動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以影響情緒、意志和注意力的調控。我們鼓勵采用“默默誦讀”的自我暗示方法[11],以幫助運動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他們的最佳能力。以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為例,她在比賽時常常吟誦“走”,這種積極的語言表達不僅對自身心理產生影響,還有助于分析對手的狀況、及時調整戰術,并建立信心。當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遇到心理波動時,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穩定情緒,緩解緊張感,從而有助于保持穩定而出色的表現。
(5)形成教練員為主導的心靈導師。在訓練和比賽中,調控和控制運動員情緒,教練員是關鍵。我們要求教練員要站在有利于觀察運動員的位置,觀察運動員的練習,在心理上鼓勵、安慰、激勵、教育和提醒運動員[12]。在比賽中,特別是當運動員緊張時,他們會寄托希望于教練。此時,教練的言語甚至動作表達都會激勵運動員,增加他們的信心。此外,教練必須適當利用暫停時間,使運動員從過度自我批評的心態中調整,以應對比賽。教練必須在場邊展現出穩定的情緒,既不驚訝也不生氣,并向球員提供心理暗示,以便他們能夠從教練那里獲得激勵,使比賽朝有利于他們的方向發展。
目前,多數高校采用“科研、醫療和管理”一體化管理模式來管理大學體育隊[13]。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只停留在醫學層面。我校對于“雙重身份”體育隊成員的管理包括培養團隊成員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通過比賽中的運動表現和文化課考試成績來評估“硬實力”,“軟實力”應該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為此,我們打破過去采用“科研、醫療和管理”一體化管理模式,而是更注重心理建設。我校聘請專業的體育心理顧問、教練、領隊和高水平體育隊的班主任,為大學乒乓球體育隊建立了一個四級心理服務體系。該體系以學生為主體,教練為主導,注重心理輔導,并協調和管理服務這支高水平運動員隊伍。
(1)賽前心理訓練充分。運動員在平時的心理與比賽時的心理是大不相同的,承受的各種壓力也不同。我們及時調整運動員與運動員、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人際關系,調整比賽前的緊張情緒,全方位的穩定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使其增強信心,以斗志昂揚的狀態投入到比賽中。
(2)賽中心理訓練科學。在激烈的比賽中,運動員全身心地投入競技,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大量體能和神經遞質的耗竭,為運動員發揮心理素質帶來一系列挑戰。為此心理訓練引導運動員不懼怕失誤,對失誤不要有恐慌情緒,根據對手的情況及時調整戰術,行動和意識融合,貫徹自己的比賽目標,想象生命中最精彩時刻的流暢體驗,達到最佳狀態。
(3)賽后心理服務到位。由于運動員個人發展的需求,會存在一些隱私心理問題等。如運動員的“女子技術男性化[14]”一直是教練和運動員贊揚的競技狀態。然而,這種特質的積極效果僅限于運動員短暫的競技生涯,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可能伴隨運動員的退休而持續。另特招運動員畢業后可能面臨歧視和排斥,擔心他們只會打球,能力不夠出色,存在著就業難[15]。還有存在社交與心理壓力。心理服務:①為這些女性運動員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使她們能夠做出良好而正確的角色轉變;②加強他們的社交支持和心理輔導;③還進行其他項目的培訓,讓他們有更多的技能服于社會。
通過四級心理服務體系從賽前、賽中、賽后科學訓練,提高了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增強了信心;面對比賽中遇到的生理、心里各種應急情況,能從容面對并達到最佳狀態,取得優異成績;①代表隊在大連市、遼寧省的比賽中常年位列前三,多次取得全國乙B、乙A俱樂部聯賽分站賽第1 名,于2014 年成功進入全國甲D聯賽,代表隊還多次獲得了全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前八名。②2020 年經遼寧省全國學生運動會組委會研究決定,由大連交通大學牽頭組建遼寧省大學生組乒乓球代表隊,參加2020 年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大學生組)乒乓球比賽。同時決定,由大連交通大學承辦“2020 年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大學生組)乒乓球遼寧省集訓選拔賽”。③全校近百名高水平運動員,順利地完成了學習、訓練與比賽任務,如期畢業并在各自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水平運動員進入大學后存在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基于“學習和訓練的一致性、生活與人文關懷并重”的管理理念,構建“高水平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策略與實施”,運用多種心理訓練方法,做好運動員的心理建設。建立“四級心理服務體系的模式與實施”,做好比賽前、中、后的心理疏導,使運動員在比賽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取得優異成績。多年實踐表明:在高水平運動員中引入心理健康與服務體系非常必要,可以提高高水平運動員的身心健康水平,對于推動他們事業成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