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芬
(新鄉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河南 新鄉 453000 )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屬新生兒期獲得性腹部疾病,是引起新生兒腸穿孔、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主要誘因之一,嚴重危及新生兒生命安全[1-2]。近年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建立、完善,早產兒存活率顯著升高,但隨之NEC 發生率亦有升高趨勢[3]。有報道顯示,NEC 的發生是多病理生理過程、多因素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4-5]。如何有效完善NEC 高風險新生兒預警機制以積極干預降低NEC 發生風險是臨床急需解決問題之一[6]。本研究通過對新鄉市婦幼保健院97 例新生兒進行分析,旨在探究絨毛膜羊膜炎、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與NEC 風險關聯性,為臨床完善預警機制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新鄉市婦幼保健院NEC 患兒38 例作為觀察組,同期健康新生兒59 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單胎;觀察組經臨床體征、X 線診斷確診;對照組體健;家屬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先天性畸形者;自發性腸穿孔者;臨床資料缺失者[7]。
采用自制問卷統計新生兒、母親一般資料,包括:①人口學特征: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母親因素包括孕次、產次、母親年齡、最高學歷、受孕方式、分娩方式等。②臨床資料:出生后5 min 新生兒評分(Apgar 評分)[8]、NEC 發病日齡、羊水情況、是否存在絨毛膜羊膜炎、產前抗生素使用情況、孕期合并癥等。
質量控制:為確保調查真實性,采取EpiData 3.02 雙人雙錄且進行一致性檢驗;問卷調查由相同經培養合格醫務人員進行,調查過程中采用統一引導語,對調查表內若干問題進行隨機抽查復合確保兩次調查資料一致性,調查資料錄入數據庫并核實原始資料完整性、準確性,糾正錯誤記錄、填補遺漏項。
①統計調查結果。②對比兩組一般資料。③分析NEC 發生相關因素。
采用SPSS 21.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不存在線性關系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分析相互間關系。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7 例新生兒中男59 例,女38 例,胎齡28~41周,平均(34.49±2.44)周;出生體質量1 068~3 543 g,平均(2 305.49±349.28)g;出生后5 min Apgar 評分6~10 分,平均(7.96±0.35)分;母親孕次1~4 次,平均(2.46±0.38)次;產次1~3次,平均(1.95±0.31)次;母親年齡23~36 歲,平均(29.68±2.77)歲;最高學歷:小學及以下20 例,初中、高中38 例,大專及以上39 例;受孕方式:自然受孕67 例,試管兒30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9 例,手術分娩28 例;NEC 發病日齡5~22 d,平均(13.46±2.66)d。
兩組性別、NEC 發病日齡、母親孕次、產次、最高學歷、受孕方式、分娩方式、羊水情況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胎齡、出生體質量、Apgar 評分、母親年齡、絨毛膜羊膜炎發生情況、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情況、胎膜早破史、孕期合并癥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以NEC 作為因變量,以胎齡、出生體質量、Apgar 評分、母親年齡、絨毛膜羊膜炎發生情況、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情況、胎膜早破史、孕期合并癥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發生絨毛膜羊膜炎、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胎膜早破與NEC 發生風險有關(P<0.05)。見表2。

表2 分析NEC 發生相關因素
NEC 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疾病,此疾病病因復雜且發病初期缺乏典型癥狀,一經發現多數已處于較嚴重狀態,臨床治療難度大[9-10]。加強NEC 風險群體篩查早期干預是確保新生兒生命健康的關鍵環節[10]。
相關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體質量、Apgar 評分、胎齡、母親年齡與NEC 發病間存在關聯性,且此種關聯性會持續至已知的產后危險因素調整階段[11-12]。本研究發現,除上述因素外,兩組絨毛膜羊膜炎發生情況、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NEC 發病可能同時涉及母親妊娠期間局部感染的病理性改變。本研究健康新生兒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占比88.14%,而觀察組僅42.11%,說明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或可降低NEC 發病風險。但有研究表明,孕期應用抗生素會致陰道局部微生物菌群改變對新生兒早期定植存在一定潛在風險[13-14]。結合學者研究分析,盡管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能影響陰道微環境菌群平衡,但并非所有新生兒均經陰道分娩[15-16]。同時有證據顯示腸道菌群定植在胎兒期已出現,且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不會增加NEC 發病風險,相反可能會降低此疾病發生風險[17]。此外,一項回歸分析表明,誘發胎兒受累的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與NEC 發病風險提高3 倍有關[18]。本研究統計觀察組患兒母親一般資料發現,超過57%有絨毛膜羊膜炎病史,可能是因炎癥可造成胎盤血管功能異常影響胎盤、胎兒血液循環并誘發胎兒炎癥細胞因子或損傷型一氧化氮生成酶調節異常繼而引起胎兒腸道炎癥,發生NEC。本研究還進一步通過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發生絨毛膜羊膜炎、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與NEC 風險有關,且產前使用抗生素是保護性因素(P<0.05),臨床可結合具體情況予以早期干預,以預防NEC 發生。
綜上可知,絨毛膜羊膜炎、母親產前使用抗生素與NEC 風險關系密切,可為臨床早期篩查NEC 高風險新生兒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