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煙火氣回來了。春節作為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早已是刻在中國人血脈里的印記,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積淀,也是歷史的延續、文化的傳承。
在舉國歡慶的節日,疫情的陰霾散去,游子踏上歸途,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富有地域特色的年俗活動通過各種平臺發布、直播。廣東不僅是經濟大省,也是文化強省,春節年俗活動早早就張羅開了,《小康》記者在過年前一周就收到許多來自各個市、縣(區)的賀新春活動邀請,深刻感受到春節期間的煙火氣回來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廣東各地市除了行花街、逛廟會、非遺墟市等傳統活動外,今年多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文旅活動、文體活動,讓過年有了更多鮮活的新元素,春節的氛圍更加熱烈。
其中,廣州市荔灣區的非遺街區永慶坊在年前開展了“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活動現場,鑼鼓喧天、舞獅賀歲,來自廣東8 個地市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齊聚永慶坊,豐富市民游客的春節文化生活,游客在熱烈氛圍中拍照、購物,年味十足;佛山祖廟街道“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展演為市民游客獻上豐富多彩的“曲藝大餐”;韶關市始興縣,大年初一開展了春節民間藝術巡演及新春非遺墟市活動,現場龍獅共舞,萬人空巷,歡樂喜慶的氛圍洋溢在街頭巷尾。從外地嫁到始興縣的黃美燕第一次觀看這年味十足的民間藝術展演,表示非常激動,滿滿的期待。
在與群眾交流中了解到,許多人表示今年的年味比疫情之前更濃了。家住潮汕地區的肖女士表示,疫情原因潮汕英歌舞已經三年沒有表演過了,但今年從大年初一開始,窗口望出去,路上人潮涌動,身著盛裝的年輕人們踩著鼓點,在眾人的歡呼聲有節奏地揮舞著手中的短木棒,動作健壯有力,場面壯觀。英歌所到之處,村民聞聲而至,攜老扶幼圍得水泄不通,現場氛圍十分熱烈。潮汕地區其他的民俗活動也在公園輪番上陣,甚至汕頭市區停辦了十多年的迎春焰火秀今年也舉辦得異常盛大。此外,在茂名、梅州等地市的部分鄉鎮還組織了鄉村春晚,喜慶的中國紅點綴著鄉村。
讀者來信
春節去哪里?《小康》雜志1月中旬刊專門就此話題采訪了數個不同職業的人。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人們濃濃的思鄉之情,以及在三年疫情之后對未來的滿懷期待。這個春節,確實到處都是煙火氣,我們所熟悉的人頭攢動景像又回來了!一年之計在于春,相信每一個奮斗的人,都有美好收獲!
——廣東 謝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