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紅衛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地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擘畫了未來五年和更長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讓我深感振奮和鼓舞。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用較大篇幅強調了科技創新工作,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指出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人才支撐,充分肯定了我國過去十年科技戰線取得的巨大進步,對未來我國科技和人才工作作了系統的部署和深入的謀劃,這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感親切、深受鼓舞,又深感責任重大。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當前科技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教育是加強黨性教育的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實踐證明,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是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是我們黨創造歷史偉業的成功秘訣。
創新無止境,服務全方位。作為科技系統的一分子,我充分認識到堅持科技強國就是要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重要作用和時代使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以赴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強國的偉業中。要全面堅持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繼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優化營造最佳創新服務生態,大力激發創新主體生機活力,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深刻把握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發,將教育、科技、人才放在第五部分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既堅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又強調了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為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濟寧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建平臺、育主體、優生態、創品牌,以恒久之功狠抓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在全省率先創新探索“人才飛地”異地引才新模式,建設總量居全省第一位;在構建高磁場創新生態、出臺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完善“全球揭榜”攻關模式,推行技術總師負責制,并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和市科技、人才招引指揮部,制訂突破性人才政策,完善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機制,實施重點企業引才“配額制”、科研項目“人才優先制”、科研經費“包干制”,精心打造“贏在濟寧”創業大賽和人才發展大會“一賽一會”品牌,評選“十強研發企業”“十大創新成果”“十佳科創人才”,激勵更多人才扎根濟寧創新創業,為濟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智力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當前,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弘揚科學家精神等各方面,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充分尊重科研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培養引進用好各方面優秀人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貢獻。
圍繞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具體要求,科技人才方面將繼續堅持高端創新人才集聚計劃,強化動能轉換人才支撐。支持幫助企業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留住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適時舉辦首屆科技人才節,加快壯大人才總量、盤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質量、激發人才能量。在實際工作中,要針對企業需求分類施策,建立全鏈條人才引育新機制,幫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快引育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和實用人才,建立自有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為企業創新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