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昕
隨著社會發展不斷進步,群眾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對于公共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服務方式、服務效果、服務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公共圖書館主要由政府主導舉辦,屬于國家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收入均依靠政府財政撥款。為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應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本文以銀川市圖書館為例,通過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決策建設、體系建設、項目建設、資源建設、服務建設五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目前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思路,提出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物聯網、信息化等科技手段不斷發展,要不斷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新模式,建立多方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政府相應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激發新的活力,為適應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轉變傳統服務模式、提高文化軟實力提供重要保障。
社會力量參與銀川市圖書館建設主要實行理事會制度,建立以理事會為核心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結合銀川市圖書館實際,采取直接或間接的民主推薦或協商形式,吸納在學術上有一定成績或熱心圖書館事業的政府部門、圖書館行業、社會人士及讀者代表作為理事會成員。其中,政府部門代表2名,占18.2% ;社會人士2名,占18.2%;文化名人代表1名,占9.1%;圖書館行業代表1名,占9.1%;圖書館代表3名,占27.2%,讀者代表2名,占18.2%。銀川市圖書館理事會是銀川市圖書館的議事和決策機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負責確定圖書館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行使圖書館重大事項議事權和決策權。
1.百家流通服務點
2012年,銀川市圖書館提出了依托銀川市三區兩縣一市各個行業,建設“百家流通服務點”,由圖書館提供紙質文獻資源,社會力量提供服務場所和平臺,形成圖書館體系建設的“資源+平臺”新的實踐探索。截至2021年,已建成“圖書流通服務點”140余個,每年紙質文獻流通2.5萬冊。
2.城市閱讀島
2017年,銀川市圖書館提出了建設100個“城市閱讀島”的理念構想,利用市民大廳、火車站、銀行、醫院等公共場所開放區域,安裝統一設計的書架并配送圖書,繼續擴大“資源+平臺”的體系建設,截至2021年已建成“城市閱讀島”70個,每年配送紙質文獻1.5萬冊。
3.依托社會力量建立分館
2020年,進一步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發展,與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合作,探索性地提出了由銀川市圖書館工作人員駐點工作,培訓醫院工作人員,將醫院原有的紙質文獻進行編目分類,對閱覽區域重新排架整理,對所有文獻進行系統錄入并建立了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館,為后續建立分館提供了經驗和思路。
2018年,在有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銀川市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通過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銀川市圖書館新館項目建筑面積27394.71平方米,設計藏書量150萬冊,是當地體量最大、功能最完善、服務手段最先進的現代化公共圖書館,預計2022年正式對外開放。
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主要包括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兩個方面。數字資源主要包括與銀川新聞傳媒集團、蘭州華清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社會力量合作,通過將傳統紙質報紙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本地葡萄酒文化資源建立相關數據庫等方式,進一步豐富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種類和數量。紙質文獻資源主要有作者本人、藏書愛好者等個人捐贈和檔案館、黨史研究室、出版社等單位捐贈圖書,對圖書館藏書量、藏書種類、地方文獻資源等方面建設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目前銀川市圖書館在有關政策支持下,通過各類社會組織,招募公益性崗位、大學實習生、志愿者等多種形式參與圖書館服務建設。同時與寧夏醫科大學合作,建立了銀川市圖書館“共享陽光·愛心助盲”志愿服務隊,吸收了1000余名大學生參與銀川市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工作,開展愛心助盲、閱讀推廣、愛衛環保、扶弱敬老等志愿服務工作。
銀川市圖書館在社會力量的幫助和支持下,先后獲得國家、自治區及銀川市等各級各類表彰獎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受到種種條件的制約,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和發展瓶頸,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目前銀川市沒有專門針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所出臺的政策規定,所使用的都是一些針對公共文化服務、出版等方面的政策。這就導致在一些問題的處置上沒有相應的政策依據。如呈繳本制度的落實方面,并沒有相應可實施的規章制度,這就造成呈繳本制度名存實亡,對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發展緩慢。同時,由于銀川市圖書館收入全部來自財政撥款,對于一些社會力量無償贈送的設備是否錄入單位內部固定資產存在較大的分歧,在后續保修、更新等方面的服務不能持續跟進,如果記入本單位固定資產,對于后續資產管理、清查、處置等方面容易產生新的問題。
社會力量參與度不高主要體現在參與形式較為被動、參與范圍較小、參與質量不高三個方面的問題。參與形式較為被動主要是目前依然停留在捐贈圖書、捐贈設備等傳統方式,其他參與方式又由公共圖書館主導開展,這就導致社會力量在參與的過程中較為被動,一些參與方式流于形式。參與范圍較小主要是由于形成體系的合作方式通過逐年開展,固定了一些長期合作的單位及個人,對其他范圍、其他行業的社會力量接觸較少,形成了一定的“圈子”。參與質量不高主要是各方對各自利益所得較為重視。如銀川市圖書館新館建設PPP項目,對于參與企業來說成本控制顯得較為重要,在一些功能的設計上不能完全符合公共圖書館相關要求,造成參與質量不高的問題。
以銀川市圖書館“百家流通服務點”和“城市閱讀島”為例,在建設初期所取得的效果較好,但在一定時間的運行過后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工作人員的不確定性,一些條件稍好的點位能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管理圖書,但在一些點位由于社會組織自身的運行問題,頻繁更換工作人員,甚至沒有工作人員。這就造成一些點位不能實際發揮其效果,對圖書流通體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一些社會組織,在申請建設“百家流通服務點”或“城市閱讀島”后,因為房租、經營等問題,更換或者撤銷了使用場所,這就造成了建成的“百家流通服務點”或“城市閱讀島”不得不撤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社會組織參與圖書館建設都想達到互惠互贏的效果,但實際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個別地方這一效果并不突出,因為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發展中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以銀川市圖書館某“城市閱讀島”為例,社會組織通過提供擺放書架和圖書的空間,來提升自身場所的文化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又忙于日常經營而疏于對圖書的管理造成圖書丟失,對于承擔管理的責任和提升文化氛圍二者之間的平衡難以維系,造成雙方都認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很難再開展新的合作。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公共圖書館建設更多的是政府責任、社會責任,政府要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導,不能單單依靠圖書館自身的力量,要從政策規定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方面的內容,逐步引導把公共圖書館建設變成政府和社會行為。同時完善激勵制度,對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起到積極作用的組織,應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激勵,不斷提升社會參與度與積極性。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從國家整體層面對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進行了立法和指導。各級地方政府要結合本土地方發展特色及發展水平,注重基層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實施條例,確保法律法規從實從細應用到地方。
在目前理事會制度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整合搭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相應的運行平臺,對捐贈圖書、捐贈設備、志愿服務、項目建立、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處置,吸收專業的管理、運行、財務等方面的人才,探索成立專門的基金會,進一步推動理事會制度在決策、運行、監督等方面的工作。通過理事會層面對公共圖書館發展決策進行完善和優化,避免公共圖書館坐井觀天、閉門造車,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方面能力的提升,開發具有特色文化屬性的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創新圖書館服務內容及模式。同時也可探索性地開展公共圖書館學會各項工作,從業務角度推動公共圖書館基礎業務能力提升。
目前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以發布志愿服務活動、招募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主要模式。通過實踐發現模式過于單一,造成志愿服務不能長效開展。隨著相關意見和條例等相繼出臺,在制度層面對志愿服務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公共圖書館在整合志愿服務內容和模式的同時,應當以公共圖書館服務為核心,完善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建立志愿服務與圖書館服務互相促進互相推動的模式,志愿服務需要強化治理的組織化、專業化、法治化、長效化,提升志愿服務質量,強化志愿服務意識,提升志愿服務參與度。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物聯網、信息化等科技手段不斷發展,要不斷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新模式,提升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創新模式、推廣創新做法、信任創新群體,建立多方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專業性讀者、少兒讀者、老年讀者等個性化需求服務。借助文旅融合時代大背景,整合當地文化旅游資源,開展在書本中旅游、在旅游中讀書等新模式,不斷推動文化旅游新模式的產生。
社會力量如何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應當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進行改變,隨著新模式、新商業、新業態的不斷出現,公共圖書館也應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調整服務模式和內容。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不斷吸取社會各界力量,總結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推出新的發展模式,在政府相應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激發新的活力,為適應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轉變傳統服務模式、提高文化軟實力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