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方
“留白”是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語言和造型方法。從古至今,“留白”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以不可或缺的地位始終貫穿于筆墨與造型(經營位置)中。在古代,“留白”在筆墨技法與造型中有著絕對重要的位置,在現當代,“留白”又賦予章法構圖與形式感兩方面新的內涵與特征。
“留白”,是中國藝術形式中很常用的一種技法表現,也包含造型藝術美學的多重審美范疇。在中國畫中“留白”是筆墨技法、章法造型、畫面意境最重要的一種技法和美學原理表現形式,起著豐富畫面、貫穿氣韻、引發聯想和啟發想象等作用。單從一方面講,它是“計白當黑”的筆墨語言,而筆墨當隨時代。從古至今,中國畫“留白”的技法表現和審美寓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豐富與增添了很多有關技法、造型形式與審美內涵的寓意,這一變化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對中國畫“留白”的技法形式與審美內涵古今變化命題的探討十分必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變化所在并分析影響變化的因素,更好地認識“留白”的發展。這對研究中國畫“留白”在新時代語境下如何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借以窺探中國畫在當下與未來的革新方向。留白形式與內涵的變遷是已然發生的,也是顯而易見的。接下來本文以此為根據進行探討古今變化之所在,并以此啟發中國畫的創新。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論述“留白”古今形式與內涵的變遷,并從中找出美學層面的根源以及此變遷對中國畫中的美學產生的影響。
“留白”是畫理、畫法的一種體現,反映中國畫的本質特征。畫理、畫法包括:經營位置、筆墨技法和筆墨造型。中國畫的本質特征是其所蘊含的美學思想。歷經時代的變化,“留白”演變至今豐富了可表現的對象種類、對象形式和畫面形式,多了構圖與形式感的內涵。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云霧留白、水面留白、近景與遠景之間留白、山根處留白、構圖分段處留白、樹與樹之間留白、云與樹間留白、道路留白、天空留白,等等,皆是中國畫常用的筆墨造型與技法?!傲舭住北憩F畫面空間、虛實、藏露、開合、遠近、疏密、動靜關系,引發造境與想象,使畫面整體氣息流動而貫穿,以達到氣韻與畫理的融會貫通。如果細細展開“留白”對以上幾組關系的表達,那將需要很長的篇幅來敘述,在此一筆帶過。
中國畫不強調人眼直接看到實物,而是通過畫家之手將實物內化后,結合筆墨進行傳遞。這是個藝術性的過程,體現出豐富的美學內涵。美學中諸多對立統一關系需要一種載體來表現,而“留白”就是這種表現載體。畫面空間正是通過“白”體現出來的?!鞍住奔礊橹锌?,是物象之間的空間,與西方繪畫完全塞滿顏料用近大遠小表現空間不同。所以,中國畫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這與空間感是完全分不開的。
王原祁“龍脈為畫中氣勢源頭,有斜有正,有渾有碎,有斷有續,有隱有現,謂之體也”,與潘天壽的“起承轉合”論不謀而合。留白是畫面開合關系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對畫面起承轉合起著重要作用。“山實,虛之以煙靄;山虛,實之以亭臺”,煙靄以留白而現之?!按蟮謱嵦幹罱砸蛱撎幎?,故十分之三天地位置得宜,十分之七在云煙鎖斷。”“樹石布置須疏密相間,虛實相生,乃得畫理。近處樹石填塞,用屋宇提空;遠處山崖填塞,用煙云提空。”留白是虛實關系顯現的必經之法?!爱嬞F有神韻,有氣魄,然皆從虛靈中得來”,神韻與氣魄皆來自虛靈,而靈進一步來自虛。
清代笪重光在他的《畫筌》中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成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一理論辯證地論述了“空”對虛實位置關系表現的重要性,更論述了留白的重要性和它的難以表現。這是從筆墨技法的層次探討“留白”的作用。中國畫留白中還表現著有無的相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豐富和淵博的哲學。
筆墨隨時代,“留白”一方面作為筆墨技法也應該體現當代的特征。它具體表現在:對實體物象的留白。前面講到的云、霧、水、氣雖然也是具體物象,但它們的形質是中空的、虛的,與山體等的實相異。在此,對實體物象的留白不是畫理中陰陽面的慣有表達,而是選取某一部分進行完全留空。這不能說是一種達到哲學高度的技法表現,卻有其自身的時代美學意蘊。
“留白”對中國畫形神、氣韻、意境、美丑、雅俗、文質、中和等書畫美學范疇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再者,任筆為體,聚墨成形都可稱為畫,而畫有區分,就像人分氣、血、筋、骨、肉因而人體質各有不同,缺一而不能運行。中國畫也如此,“留白”是氣,有氣則有神;“留白”是格,有格則有韻;“留白”是形,有形則有境,以此派生美丑、雅俗、文質與中和諸關系?!傲舭住币怨P墨、造型和構圖的形式表現形、氣、意、神、韻、境,使人聯想與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礎上通過畫面氣息賦予想象以哲思,以留白涵養筆墨,以筆墨涵養留白,繼而涵養整個畫面的神韻與氣息。
西方光影與明暗關系的融入促使近代中國畫有一定的革新。用墨的黑與紙上留白的白來對比表現光影與明暗,光愈暗,留白愈亮;墨愈黑,留白愈白,是一種對比襯托的關系。但在傳統中國畫中,黑與白不僅僅是對比與襯托的關系,更多的是從無到有、從一到多、貫氣通神的作用。光影、黑白這兩對最為直接的自然關系其實反映了西方繪畫風格特色,而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光影是一種意象化的形態表達,是多種可能性的情感和意念?!皥D形于影,未盡纖麗之容”,影是對于形的一種意象化表現。“形式”源于時代的信息,在現實世界,“凡是帶有現實感的東西就能把事物擺在我們眼前”,“形式”透露現實的信息并將其帶入欣賞者的情感中去,以達到其審美活動的完成。
自由的人生狀態和虛靜的內心狀態往往是古人對人生的終極思考和追逐。所以古人講“自然無為”,而當代似乎必須秉持“有意為之”的生存之道同樣作為對自由與虛靜的追逐?!拔镂液弦弧钡氖澜缬^與“我行我素”的認知方式,是“不爭”與“主動”的區別。形式和構成是有意為之的,代表著主動的態度和觀念。是對自由和虛靜用直接和間接兩種方法的追求,表達的是冥想和滌除。直接的方法是冥想,間接的方法是滌除。古人認為,冥想自由和虛靜就能靠近自由之境和虛靜之心;滌除懸念排除功利就能得到自由和虛靜。當代“形式”的新內涵正是從這正反兩面出發,找到新的面貌,它在筆墨與造型的“主次、開合、虛實、藏露、繁簡、疏密、動靜、增減”幾個方面體現有無相生的動態美。并使繪畫的筆墨形態、構圖形態得到豐富。形態的豐富能使畫面增添朦朧之美感,朦朧美使“象”和“境”得到豐富,進而產生畫面之外的審美效果。
在當代,中國畫的畫理畫法里“留白”又多了三層內涵。
其一,表現畫面的形式,即西畫所講的構圖。其二,對實體物象及其局部的形式化造型表現。其三,西方繪畫所融入的光影、明暗關系。形式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元素符號和圖式存在于當代中國繪畫中。第一種形式具體表現為:繪畫物象集中在畫面中央某個不規則塊面內,畫面剩余全是空白。第二種形式具體表現為:實體繪畫物象本身某一塊面全部或部分形式留白。這樣的形式在視覺上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受,使欣賞者在似知非知、似懂非懂的情境中產生思索并引發想象,進而達到豐富繪畫意蘊的巧妙方法。這種構成圖式也是當代價值觀和審美的體現。人們找到了關于人腦中對碎片化生活的最佳表現方式,即形式與分割,“留白”恰是這種形式最好的筆墨語言,同時又能賦予這種形式相應的主題思想。這也促使國畫創作者要與時俱進,創作出迎合時代變化的審美形式。對于處于這個時代的欣賞者來說,這種表現方式也更能引人入境,使欣賞者產生共鳴。同時這種表現方式也體現了畫家的個性化表達。而第三種光影明暗的形式,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幾乎很少存在,是在近現代繪畫中吸收了西方繪畫的一些明暗光影效果,以“白”的方式進行夸張的表現。這不僅僅是筆墨的一種新,也是造型和圖式的新,這種新有其深刻的時代內涵。
當代中國畫,無論筆墨還是造型與構圖,都有時代的影子,這是必然,也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每一個時代的社會因素對文藝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時代文藝創作的相關政策對文藝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并指明了創作的方向。這對文藝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充滿光輝的時刻。當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進而使人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提出更多樣的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內心世界不斷豐富,隨之產生的各種情感也深刻地影響著藝術創作的形式、筆墨技法和物象造型的表現形式。這與“留白”形式與內涵的變化產生直接的關系。
經濟與科技發展顛覆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的行為方式、物質條件和對信息的接收速度與容量,使人腦與身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運轉、消化吸收的狀態,使人的認知和情感更加復雜煩瑣與細膩。正因如此,畫家在創作中也不可避免地體現了情感表達的時代性特點,上文中提到的“留白”的這些形式變化正是對時代因素的適應所產生的。形式是外在,是對內在的表現。所以表現外在的形式與深刻反映生活的社會內容緊密相連。筆墨融合光影用“留白”來表現,是時代行為方式和生活情境下筆墨效果對光影產生的視覺效果和感官刺激的吸收與借鑒。形式與畫理同時對主題內容起作用也受內容的影響。當今時代人們的審美能力不斷提升,人們對美的追求也更注重形式與個性。另外,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藝術事業的大發展,從事中國畫創作的人數量快速增多,隨之而來的是相關作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大的躍升。想要從眼花繚亂的中國畫作品中跳脫出來,勢必需要有新的東西吸引人的注意,即所謂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從而推動中國畫創作事業的不斷進步,并進一步促進相關美學的發展。
留白在筆墨、構圖與造型中表現的新形式體現了當代審美的形式美感。其美學思想源于近現代西方,比如“移情說”等思想的影響,這些近現代西方流行的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在當代經濟社會的碰撞中,產生矛盾也發生融合?!傲舭住钡男问脚c內涵所產生的變化正是碰撞的產物。形式的變化是以新增的方式,內涵作為一種補充,也并未發生質的改變。雖然西方文化的沖擊對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產生了些微影響,但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綿延不絕,我們的文化的根在,其形式和內涵就只可能新增而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也就是說,“留白”在原有形式與內涵的基礎上發生了豐富,其形式與內涵仍是以傳統繪畫形式與中國古典美學為主的。
中國畫的當代創新一方面正是以“留白”的形式與內涵為切入點進行的生發,這種以小觀大的方法能夠為中國畫順應時代的發展尋找新的出路,使創新有更多的可能。當今留白在筆墨、造型、構圖中所發生的變化正造就著當代模式,符合“筆墨當隨時代”的要求?!傲舭住毙问脚c內涵的變化也正是當代自然與社會對文明在一定階段的迎合,是“物我合一”的當代方式。我們應順應歷史的潮流,探究“留白”的筆墨技法、造型原理、構圖方式,繼續創新與完善“留白”的形式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