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國華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集中開展宣講活動,是學習宣傳的重要形式,是貫徹落實的重要前提。為達到良好的宣講效果,不同部門不同地區的具體要求可能不盡相同,但最基本的應該是讓老百姓聽得懂。
讓老百姓聽得懂,是講政治的重要表現。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列寧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簡單明了。搞好理論宣講,既是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領導藝術和工作技巧的反映,更是政治立場和根本觀點的表達。從毛澤東同志講的星火燎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警惕糖衣炮彈,到鄧小平同志講的摸著石頭過河,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使用釘釘子精神、補鈣、總開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膾炙人口的話語來闡釋深刻的馬克思主義道理,均取得很好效果。所以,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讓老百姓聽得懂,就是講政治的體現。
讓老百姓聽得懂,是抓落實的基本前提。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是革命黨,是為群眾辦事的,如果也不學群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語言相通,思想才能相通;思想相通,落實才能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落實政策不能“上下一般粗”,也就是說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要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加以詮釋。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歷史反復證明:無論深奧的政治理論還是正確的革命主張,只有適應群眾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習慣,在理論通俗化、語言群眾化、形式多樣化、載體時代化上下功夫,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接地氣的形式和生動鮮活的語言宣講、闡釋深刻的道理,才能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走進群眾的心坎里,進而產生強大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引導力。
讓老百姓聽得懂,是正作風的客觀需要。古人云,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說:“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多說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是聯系群眾的基本功,更是改進作風的必修課。文風是黨風政風的表現,但它又會影響黨風政風。說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創造有風格的話語,使之言之有物、言之走心,宣講就獲得了強大的表達力和無盡的魅力。就當前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而言,將“紅頭文件”里有些文字語言,用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宣講,與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表達語言及其方式直接接軌,群眾就更能聽得明白、領會得更準確。這也可以說是領導干部轉變文風、轉變工作作風、聯系群眾的必然要求。事實證明:只有切實轉變文風、改進作風,增強群眾感情,經常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堅持用大白話講好大道理,讓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明、記得住、傳得開、做得到,有利于引導廣大群眾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讓老百姓聽得懂,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讓老百姓聽得懂,表面上看是方法問題,實際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問題。只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覺踐行黨的性質宗旨,不斷增強群眾感情,多說知心話、真心話,少說套話、大話,不說假話、空話,老百姓就一定能夠聽得懂,從而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達到良好的宣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