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東云
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壯烈詩篇。從1934年10月起,紅一、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先后進行了長征,歷經艱苦戰斗,跋涉萬水千山,終于抵達陜甘寧革命根據地,保留了中國革命的骨干力量。當年,在鄂豫皖蘇區,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后,曾留下一支隊伍:紅28軍。而這支隊伍也曾有過一段長征經歷,只是由于種種原因,后來又折返大別山,這是一段被稱為小長征的軍史往事,是一段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戰斗歷程。
小長征的主角紅28軍,是堅持大別山斗爭歷時最長的紅軍部隊。
紅28軍先后三次組建:1933年1月,首次組建,兩個多月后這支部隊就并入紅25軍。1933年10月,第二次組建,次年4月又并入紅25軍。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遵照黨中央指示,率紅25軍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抗日先遣隊”的名義揮師北上。離開鄂豫皖蘇區前,省委給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留下了一封指示信,責成他重新組建紅28軍,堅持大別山斗爭。1935年2月初,紅28軍在太湖縣涼亭坳(今屬岳西縣)又正式組建,高敬亭擔任軍政委。該軍下轄紅82師、軍直屬手槍團;師轄第244團和一個特務營。這是紅28軍第三次組建,全軍約1300余人。紅28軍成立之時,正值鄂豫皖蘇區存亡危急之際。當時,蔣介石正調集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瘋狂的“堵剿、駐剿”,揚言“務于三個月內將東區紅軍主力肅清”。
紅28軍重建后,成為保衛鄂豫皖蘇區反擊敵人的中流砥柱。斗爭是極其艱難、慘烈的,在三個月的連續戰斗中,紅82師師長羅成云、政治部主任熊大海、244團團長徐賢才先后壯烈犧牲,紅軍指戰員傷亡嚴重。但紅28軍頂住了壓力,多次贏得戰斗的勝利,保存了紅軍有生力量:激戰黃泥塝、翻越白馬尖;奇襲官莊、活捉安徽省財政廳長(曾代理省主席)余誼密;建立了舒霍潛太游擊根據地;界嶺肉搏戰;桃嶺伏擊戰……特別是桃嶺伏擊戰,紅28軍憑借有利的地形設伏,全殲尾追的敵軍兩個營,繳獲大量武器,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也宣告敵人的“三個月清剿計劃”徹底破滅。
對于桃嶺慘敗,蔣介石極為震怒,急忙再次組織“清剿”。蔣介石調集13個師、1個旅共計61個團的龐大兵力,將鄂豫皖蘇區劃分為三個防區,采取分片負責的劃區“駐剿”和竭澤而漁的“追剿”、“堵剿”兩種手段,并限期兩個月內徹底肅清紅軍游擊隊,否則“縱匪論罪,以重軍法”。
自紅28軍重建后不久,部隊以營為單位分開游擊,時合時分,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1935年5月7日,紅28軍與第一次組建時下轄的紅246團在霍山黃尾河會合。2月中旬,紅28軍政委高敬亭任命徐成基為中共皖西特委書記,并兼任紅246團政委,在舒城、潛山、霍山、太湖邊區開辟游擊根據地。經3個月艱辛努力,皖西特委工作卓有成效:不僅建立起相對鞏固的根據地,使紅246團得到發展,還與中共皖西北特委取得了聯系,并在多次戰斗中取得了勝利。
紅軍黃尾河會師之后,敵人又部署新的大規模“清剿”計劃,“清剿”重點又在潛山、太湖、舒城、霍山地區,斗爭形勢十分嚴峻,為有效保存自己,擺脫敵人“圍剿”,紅軍主力決定離開皖西,“西進桐柏山區,打算追尋紅25軍與之會合”,創立新的立足點;紅246團留在皖西堅持斗爭,繼續鞏固、發展游擊根據地。
為迷惑敵軍,紅28軍先行北進,經六安、霍邱、固始邊界,5月14日進至固始南部的五尖山一帶時,敵調集三個團的兵力進行圍追堵截。紅軍利用地形優勢,頑強阻擊,擊退了敵人一個團的進攻。紅軍繼續轉移。
5月15日,紅28軍進抵沙子崗、前榨子凹、后榨子凹一帶,探悉敵河南省保安1團1大隊正從后面尾追過來。軍師首長研究后,認為敵人是國民黨地方部隊,戰斗力不強,遂決定打擊敵人。紅28軍在前榨子凹、上畢稻場、楊家凹設伏。特務營首先正面阻擊敵人,244團進行腰擊,手槍團截斷敵之退路。敵人四面遭襲,狼狽不堪,除了少數敵人竄入山林逃跑外,敵保安團第1大隊被全殲。此戰,紅軍繳獲輕、重機槍5挺,步槍200多支,子彈2萬余發。
戰斗結束后,部隊向西疾進,通過光山、經扶至麻城的公路封鎖線時,遭敵攔截,特務營拼死殺出一條血路,掩護主力紅軍越過敵軍封鎖線,進至羅山縣楊店以東地區。敵一個營兵力趕來攔截紅軍。紅244團趁敵立足未穩,四面包抄,激戰1小時,殲敵2個連,繳獲機槍6挺、步槍200余支、子彈1萬余發。
次日,紅28軍進抵羅山長崗的白石山,與鄂東北道委會會合。鄂東北獨立團及特務1、2營補充到紅28軍,壯大了主力紅軍,提高了紅28軍的戰斗力。
重新組建的紅28軍成為鄂豫皖蘇區的主力,紅軍采取大迂回、運動戰與游擊戰相結合的方式打擊敵軍,攪得大別山天翻地覆,打亂了敵人的“清剿”部署。
驚慌失措的敵人又急忙調派包括騎兵在內的重兵攔截紅軍。紅28軍原準備追趕紅25軍,但敵人已重兵布設攔截,前方又是幾百里的平原地帶,敵人又增加了大批騎兵。這時,紅28軍收到了紅25軍政委吳煥先的來信,根據來信精神,為完成黨交付的堅守鄂豫皖蘇區的指示,紅28軍決定東返,回師大別山堅持游擊斗爭。
返回之路異常艱險。5月29日,紅28軍遭敵騎6師一部攔截,敵獨5旅也從后面追近,經頑強反擊,紅軍于當晚9時許才擺脫敵軍糾纏,沿固縣鎮、白廟南下,又經淮河店,翻越新玉皇頂,于31日下午進至桐柏縣境內的華石咀、河東、李家灣一帶準備宿營。然而,敵獨5旅614團、613團2營跟蹤而至,傍晚時分,在距離紅軍宿營地僅二三公里的張老灣、堰灣、后灣等村落宿營。軍師首長緊急召開干部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敵情和地理環境后,認為必須痛擊尾追之敵,才能擺脫被動局面,于是決定在距此不遠的桃花山打擊敵人。當晚,軍部一面派人偵察地形,明確任務;一面進行戰斗動員,做好戰前準備。
桃花山,桐柏山東部山脈分水嶺,山峰高低錯布,林木葳蕤,地形險要,很適合打伏擊。6月1日拂曉,紅28軍開始行動,各部隊分別布置于螺絲臼、758高地、桃花尖東南側、780高地東北側等處埋伏。軍司令部坐鎮780高地指揮。上午8時,敵尖兵排進至華石咀,紅軍首先開火,然后邊打邊退,將敵軍一步步誘至伏擊圈。當敵614團2營被誘至陰坡南側時,埋伏于螺絲臼林叢中的我244團1營突然殺出,大量殺傷敵軍;當敵沿著峭壁攀爬758高地時,我244團2營、3營以石塊、手榴彈迅猛投擲,敵人紛紛摔下山崖,傷亡慘重。敵人收拾殘部,輪番進攻,此時,埋伏山林中的我特務營及手槍團一部,猛烈攻擊敵之兩翼,雙方展開白刃格斗,敵軍尸橫遍野,余敵狼狽潰逃。
桃花山戰斗,斃傷敵600余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200余支,子彈1.5萬余發。此戰,給敵以重大殺傷,為紅28軍東返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迷惑敵人,桃花山戰斗后,紅28軍一度掉頭向桐柏山以西運動。6月4日,紅軍從新集西南的滴水崖開拔,進至玉皇頂時,敵獨5旅一部又漸漸追近,敵120師一部也由保安寨奔來欲夾擊紅軍。紅28軍以山崗密林為掩護,殲敵一部,然后向七里崗、太白頂轉移。6月9日,紅28軍再次越過平漢路,急行軍至羅山縣彭新店一帶。
紅28軍在白區縱橫馳騁,兩越平漢路,令敵人大為惶恐。敵人一邊調集各部嚴守交通線和重要據點,一邊增派111師、112師等部隊尋找紅軍蹤跡,以圖截殺。6月13日,紅28軍經光山縣楊帆橋、高陌店,于午時抵達光山東南的梅大崗、李畈、梅圍孜一帶,部隊準備在此休息。此時,敵627團由雙輪河、白雀園等地經斛山鋪向王園撲來。
軍師首長考慮到:王園為丘陵,植被茂密,便于部隊隱蔽;紅軍裝備雖不如敵人,但兵力多于敵人,且士氣高昂。因此,紅軍決定就地憑險據守,打擊冒進之敵。敵軍在王園及其西北展開后,在炮火掩護下,就開始向我陣地進攻。我3營戰士猛烈反擊。特務營、手槍團等也分路殺出,或斷敵退路,或正面攻擊。紅軍猶如猛虎下山,奮勇殺敵,戰場上喊殺聲、槍彈聲、軍號聲、刀槍撞擊聲響徹云霄。激戰有時,敵軍終被全殲。紅軍繳獲迫擊炮2門、機槍18挺、步槍500余支、子彈萬余發。敵軍在戰報中哀嘆:“戰斗之慘烈,為從軍所僅見”,“激戰之下,血肉橫飛”,“官兵被虜甚多”。王園之戰是紅軍東返的一次重大勝利,大量的繳獲,也使部隊的裝備得到較大改善。
就在紅軍與敵627團在王園激戰之際,敵獨5旅再次趕來,但狡猾的獨5旅沒有直接投入戰斗,而是從兩翼迂回,企圖包圍紅軍以求“剿匪全功”。6月14日,紅28軍轉進到賽山寨,敵獨5旅跟蹤而至,紅軍手槍團1分隊在半山腰伏擊,全殲敵尖兵排。敵人驚恐徘徊中,紅28軍再次轉移。
6月18日,紅28軍經商城龍潭、麻城木子店,于午間時分進抵段水山、鋪兒山、毛家坳。敵獨5旅613團、615團一路追來,紅軍決定在段水山一帶痛擊敵軍,打擊敵人囂張氣焰。很快,紅軍244團、手槍團、特務營在段水山、鋪兒山、毛家坳等險要處隱蔽待敵。
下午3時許,敵軍發起強攻,紅軍居高臨下猛烈開火,大量殺傷敵軍。戰至黃昏時分,敵軍被迫收縮、潰逃。
段水山戰斗,斃傷敵團長以下200余名,繳獲一批槍彈。紅軍三次打擊獨5旅,使獨5旅傷亡過半,潰不成軍,敵司令官氣惱交加,下令撤銷獨5旅編制,將其殘兵劃歸94旅,獨5旅旅長鄭廷珍頓時成了“光桿司令”。
敵軍遭重創,紅28軍甩開大步,一路轉戰進入鄂豫皖老蘇區, 7月2日,紅28軍抵達太湖縣店前河,與皖西特委、246團、1路游擊師、2路游擊師會合,至此,紅28軍往返平漢路、西進桐柏山的小長征勝利結束。
紅28軍的小長征,自1935年5月上旬由黃尾河啟程,至7月2日抵達店前河結束,在近兩個月時間里,紅軍英雄跋山涉水、長途行軍2000余里,屢屢跳出敵人的陷阱,多次打擊敵軍,最后勝利返回鄂豫皖老蘇區。
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感人事跡。小長征之初,鄂豫皖邊各地方武裝抽調力量編入主力紅軍,接收主力部隊精簡下來的老弱病殘。如鄂東北道委將第二次組建的鄂東北獨立團,整建制地編入紅28軍。這種顧全大局的行為,為紅28軍補充了血液,增強了戰斗力。小長征沿途戰斗中,涌現了許多英雄人物、英雄團隊。244團團長張生先、副團長徐德先,在戰斗中經常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在他們的帶動下,部隊也形成了頑強、團結的戰斗作風,多次痛擊敵軍,但他們也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林維先營長指揮特務營拼死作戰,自己也沖鋒在前,不幸中彈負重傷,終于成功掩護主力紅軍通過了敵軍封鎖線。
紅28軍小長征,是特殊背景下發生的歷史片段。紅軍指戰員長途行軍,跋山涉水,磨煉了意志品質,鍛煉了部隊,為革命保留了骨干力量,保留了南方的革命火種,完成了上級交付的神圣使命。
紅28軍小長征,也為紅軍的其他長征隊伍減輕了一些壓力,具有全局性意義。1935年5月至7月間,正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川西會師、紅25軍進入陜西苦戰之時,紅28軍的小長征及鄂豫皖軍民的英勇斗爭,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敵人的部署,拖住了敵人大量正規軍及地方民團,對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川西作戰、會師,對紅25軍在陜西境內的作戰,起到了戰略配合的作用。
青山鑄豐碑。英雄的紅28軍的歷史壯舉,令人崇敬。英雄雖已遠逝,精神熠熠生輝。新時代新征程,紅色基因接續傳承,紅軍精神仍然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投身祖國建設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