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藍
為便利大灣區人才交流的“往來港澳人才簽注”2月20日起在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廣州市6名科研人員成為首批獲此簽注的內地人才。
身在廣州的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物聯網研發部副總監王周紅說,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去香港,但以前大多以自由行方式前往,只能停留7天,會擔心簽注過期。人才簽注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停留30天,且多次往返,省去了辦理簽注的麻煩。獲發3年簽注的中山大學南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湘東也說,這一政策非常及時和便利,方便了人才流動,有利于他開展相關工作。
此前,內地人才赴港澳從事學術交流等活動,只能申辦商務或個人旅游等簽注,有效期和逗留時間短,且有次數限制。新的人才簽注政策中列出,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六類內地人才可以申請辦理,包括杰出人才(對大灣區建設發展作出重大突出貢獻或者急需的頂尖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衛健人才、法律人才和其他人才,均可申請有效期為1年至5年的多次有效簽注,其間可不限次數往來港澳,每次逗留不超過30天。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20日稱,特區官員會積極出訪內地和海外,加強推廣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多元人才和企業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說,新措施便利大灣區內地人才南下來港交流,促進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之前還推出了“高端人才通往證計劃”,簡稱“高才通”,對象包括申請前一年的全年收入達250萬港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幣)的人士(A類申請);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并在申請前5年內累積至少3年工作經驗的人士(B類申請);在申請前5年內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但工作經驗少于3年的人士(C類申請)。他們只須符合一般入境規定,便可獲準在港逗留24個月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在該計劃列出的全球百強大學名單中,內地共有9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