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松越 副主任醫師 南京醫科大學

踝關節扭傷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約占全身運動損傷的45%。不少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崴腳后腳踝會出現紅腫、疼痛、不能活動等情況。
很多人不把崴腳當回事,認為只要休息幾天,腳傷自然就會恢復。其實不然,崴腳如果處理不當,腳踝可能會反復疼痛、反復扭傷,甚至需要手術治療,進而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崴腳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呢?崴腳以后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才能又快又好地康復呢?
踝關節扭傷大多為內翻性損傷。這是由人體踝關節的解剖結構決定的。踝關節的外踝比內踝長約2.5厘米,外踝形成了堅強的骨性屏障,阻擋了踝關節的過度外翻。同時,關節內側的三角韌帶強度相對于外側副韌帶的強度要大,這些解剖特點決定了踝關節更容易發生內翻損傷。
當踝關節內翻時,維持踝關節穩定的外側韌帶復合體受到牽拉,嚴重時會發生損傷、撕裂甚至完全斷裂,包括伸肌腱支持帶也被損傷。
扭傷后通常不敢活動,會有局部的劇痛、紅腫,甚至聽到韌帶撕裂時發出“啪”的聲音。紅腫和皮下淤血是由于軟組織和毛細血管撕裂、血液和組織液滲出導致的,腫脹壓迫導致靜脈回流障礙,還會引起足背腫脹不適。
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韌帶損傷可以分為3度:
●1度是韌帶輕度牽拉傷,能夠很快自行康復。
●2度是韌帶的中度損傷可能有部分撕裂,需要醫療干預和較長的制動修養才能康復。
●3度是韌帶的完全撕裂,需要專科治療甚至手術修補韌帶,再經過專門的康復訓練才能完全康復。
如果外傷暴力持續下去甚至會出現踝關節骨折。僅憑局部紅腫壓痛還不能判斷韌帶是否完全斷裂或輕微的骨折,所以到醫院尋求正規的診治是非常必要的。

PRICE原則請謹記:
P(protect):即保護。崴腳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停止活動,保護腳踝,避免活動造成疼痛和進一步損傷。
R(rest):即休息。在疼痛完全消失之前盡可能保持靜養,踝關節不能活動,更不能負重。
I(ice):即冰敷。如果傷后48小時之內腫痛癥狀明顯應該冰敷。冰塊冷敷可以減輕局部水腫和炎癥、減輕疼痛。可以選擇專門用于冰敷的醫用冰塊,也可自制冰塊,用毛巾包裹后冷敷踝關節腫脹部位。冷敷一次一般15~20分鐘,注意避免凍傷皮膚。48小時之后冰敷效果則不明顯。
C(compress):即加壓包扎。腫脹持續不退可以用彈力繃帶適度加壓。捆綁彈力繃帶時應從足趾根部逐漸包扎到踝關節上方,每一圈重疊1/3,加壓要適度,避免造成皮膚壓傷。
E(elevation):即抬高腳踝。早期抬高踝關節對消腫很有幫助。可以坐位時腳蹺在椅子上,如能平臥位腳高于心臟效果更好。

腳崴傷后不建議馬上搽紅花油,可能會加重局部出血腫脹。紅花油等活血化瘀類藥物建議在傷后48小時后酌情使用。
長時間靜養會造成關節僵硬、肌力下降、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踝關節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恢復,因此主動的康復訓練才是上策。
腳踝康復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恢復活動度、恢復力量、恢復平衡能力、恢復爆發力。
首先需要做的是放松小腿及踝關節附近緊張的肌肉,恢復關節靈活性。
轉腳踝練習:
初期小范圍踝關節環繞練習。移動腳踝完成整個范圍內的運動(上下、前后、繞環),整個過程中保證腿部不動,只移動腳踝。
提踵練習:
站立,原地抬起腳后跟。提踵能夠提高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崴腳和腳踝力量不足有關,因此,恢復腳踝力量是康復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腳踝力量練習需要做以下練習,但一定記住遵循“無痛原則”,只要感覺疼痛就立馬停止。
踮腳尖練習:
采用站立位,將身體靠在墻上,背部貼緊墻面,保持腳后跟離墻面一個半腳的距離;雙腳做勾腳尖動作,盡可能踮腳至最大幅度,可重復30~50次,直至小腿前側有酸脹感。
找一個臺階或者凳子,腳前掌踩在上面,做快起慢落的練習,要求提踵1~2秒,而還原落下6~8秒。找一個臺階或凳子的目的是讓腳跟懸空,下落時可以讓腳跟落至低于腳前掌的位置。
抗阻勾腳練習:
以彈力帶為阻力,遠端固定(或握在手中),套在腳上,從伸直位盡量用力勾到屈曲位,稍作停頓,慢慢放開,反復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組,每天1~2次。
外翻練習:
坐在床上或凳子上,用皮筋(腳踝訓練帶)套住兩腳,患腳用力外翻,反復做15次,休息30秒,共做4~6組,每天1~2次。

當腳踝具有了一定力量,就可以進行平衡能力訓練了。平衡訓練本質就是腳踝穩定性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平衡訓練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一定是從低難度開始,循序漸進。
靜態平衡1級難度:睜眼雙手側平舉單腳站立,目標60秒。
靜態平衡2級難度:睜眼雙手抱胸前單腳站立,目標45秒。
靜態平衡3級難度:閉眼雙手抱胸前單腳站立,目標20秒。

站在平衡軟踏上,腿伸直,挺胸抬頭,重心盡量往上提,用一條腿的力量控制身體平衡,每次3~5分鐘,休息30秒,共做2~3次每組,1~2組每天。如果力量尚不能保證安全,可以尋求他人在身旁保護或扶手保護。
以能否單腳起跳和穩定落地作為評估依據。而隨著腳踝靈活性、力量、穩定性逐步恢復,就可以開始進行最后一步——跳躍穩定性練習。當然這個練習,也必須以前面活動度—力量—平衡練習作為基礎,是難度最大,最后一步才做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