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明珠小學 林玉芳
在教育改革浪潮之下,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已成為課堂教學一大亮點。核心素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與品質,反映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態度及思維意識等。小學數學作為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師應高度重視這一教學工作的開展,掙脫傳統教育觀念束縛,將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放在首位,立足小學生學習實情,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學生構建靈動、鮮活的課堂,讓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參與學習,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多元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讀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要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創課堂教學新局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為之后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只有切實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要求。核心素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與品質,在小學生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既能促使學生學科能力的顯著提升,也能使學生愈來愈符合我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學生的可持續成長奠定穩固基礎。
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數學元素隨處可見,如超市購物或者建筑工程行業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積極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法,既依托教材又脫離教材,通過關聯學生的實際生活,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新形式,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具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促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當前處于知識更新迅速的時代,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非常必要的能力。在小學這一重要的成長期,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既能促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問題,也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并切實培養學生的多元綜合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扎實基礎,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具競爭力,持續地獲取新知識。
符號意識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使數學與其他學科產生明顯的區別。對學生這一素養能力進行培養,能使學生對數學本質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并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發展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數學教師應對符合意識素養的培養予以高度重視,積極創新教法,引領學生用數學化的符號系統直抵數學本質,感悟數學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符號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展示數學符號在生活中的運用,以此使學生對數學符號的概念更加清晰,在激活學生高漲學習興致的同時,促進學生符號意識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青島版“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教學時,生活中經常用字母表示特定的含義,這樣既方便又簡潔,這時教師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體驗字母在生活中的簡明性。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讓學生想想學過哪些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這時,有的學生說“mm代表毫米,km代表千米”,還有的學生說“h代表數學中的小時,s 符號代表秒”。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繼續出示課件,讓學生關聯生活說一說“CCTV、KFC、M”等字母在日常生活中分別表示的含義?這時學生基本能準確說出以上字母代表的含義。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到抽象符號的轉化,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也能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素養中,推理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加扎實地內化知識,還能啟迪他們的思維,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然而,如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機械地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做課堂上的“隱形人”,那么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為了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素養,教師應掙脫以往教法束縛,打造多元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推理機會。具體來說,教師應立足教材知識,構建推理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圍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他們的思考意識,引導他們逐步向新知識靠攏和邁進。
例如,在青島版“分數加減法(二)”中“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為學生搭設吃西瓜的問題情境,如“同學A說自己吃了完整西瓜的二分之一,比媽媽的四分之一,比爸爸的八分之一少”,讓學生認真作答。很多學生能通過通分知識的運用推理,得出同學A 的說法不對。接著教師可繼續教學,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動態化展示城市垃圾的分類餅狀圖,用標注分數的形式展現,并引導學生表達其中所體現的主要數學信息。學生們興致高漲,紛紛暢所欲言。之后,教師可加大難度,適時引出異分母加減的知識,讓學生思考。這時,很多學生認為“沒辦法直接加在一起”,而有的學生經過認真地思考,并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揣摩后表示“將兩個加數換算成同分母分數就可以進行加減?!贝朔N創設情境實施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推理機會,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推理水平,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科水平的提升,切實培養其實踐能力。
運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維度中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探究數學知識與問題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加強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其數學素養,引領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需要得到重視,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輕松、良好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以此有效激活其參與學習的主動意識,在實踐運算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為其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例如,在青島版“分數乘法”一課教學時,對于其中涉及的“分數乘整數”知識,教師可以采取一種更開放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在確保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后進行開放式教學,依照遞進形式在課堂上從簡單到復雜列幾道計算題,之后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自主計算,以此突出學生課堂的中心主體地位,如基礎題,夯實學生的運算基礎,使學生能建立起學習的自信。教師還可以設置拓展題,進一步挑戰學生的思維,如“有一種胡麻,每千克含油大約8/35 千克,若現有一噸含油大約有多少千克呢?”向學生提出稍有難度的問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運算之中。此種層層遞進的教學引導方式,既能起到發展學生運算思想意識的作用,也能提升其數學運算的水平,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更加自信。
在當前教學中,問而緩答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藝術,而作為傳道授業的師者,每名教師都應掌握這一技術,以便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具體來說,當學生在課堂中遇到問題或者困惑時,教師不急于給出學生答案,而是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這不僅能激活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還能促進學生學科素養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教師也應基于這一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主動走向實踐、走向創新。
例如,在青島版“厘米、米的認識”一課教學時,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所了解,能充分感知其具體含義,并通過學習具備在日常生活中判斷一些物體長度的能力,進而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素養,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往“有求必應”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如“班級地面的長度是多少?操場地寬度是多少?”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后,每名學生都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心里想的數字,這時教師不必急于給出學生答案,而是持續讓學生的好奇心發酵,讓學生發動思維,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長度、寬度的探究。如,有的學生可能運用自己的腳步進行長度的測量,把步數乘每一步的距離,便可將總長度大致判斷出來,還有的學生借助不同的參照物進行長度的預測。此種將課堂問題作為驅動力量,教師緩答的方式,既能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效掌握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概念和用法,還能在學習過程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
數學家波利亞表示“任何知識學習的最好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一觀點深刻地揭示了自主學習和探究知識的重要性。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與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數感,設計貼合學生認知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發展學生數感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進行游戲設計,以此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的過程中有效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并應用數學思維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數感體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感水平。
例如,在青島版“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教學時,首先,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向學生直觀呈現一些不同國家錢幣的圖片,在拓寬學生知識邊界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本階段知識的興趣。其次,出示實物,讓學生對人民幣元、角、分知識形成更加真切的了解。再次,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物品,如書包、文具盒、玩具等,以及不同面額的紙幣,為學生設計“連連看”小游戲,鼓勵學生進行游戲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最后,還原實際購物的生活場景,并選擇幾名學生演繹售貨員與顧客的角色,而后上演以錢換物的情景,使學生通過游戲實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有效通過游戲時間,加深對人民幣的記憶和辨認,形成良好的數感,提升運算能力。
隨著知識能力培養目標逐漸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不斷轉變,小學數學中提升核心素養不僅要體現在教學方面,多元評價策略的實施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這種策略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積極性等,同時增加評價主體,提高評價的公正性,改變教師一味主觀性的評價方式。具體來說,首先,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動態生成過程。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成績論英雄”,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然而,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進步并不僅僅體現在考試的分數上,還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因此,教師應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積極性等因素納入評價體系中,以此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教學方案。其次,重視增加評價主體,提高評價的公正性。傳統的評價方式除筆試評價外,多由教師進行主觀評價,這種方式往往存在主觀性和情緒化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如同伴、家長、自我評價等。其中,同伴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家長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現,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自我評價則可以使學生更客觀地看待自我,了解自身的內心世界及學習目標和動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評價的公正性,也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總而言之,落實學科素養的培養目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也不能在一朝一夕間完成,只有緊跟教育時代發展節奏,堅持不懈地學習探究,不斷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局面,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學科素養的顯著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維度積極探尋教學的新路徑,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關聯生活喚醒學生符號意識,創設情境提升學生推理能力,展開開放性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問而緩答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設計游戲增強學生良好數感,以及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式,有效促進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