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第六中學 黃 瑛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高中生所面臨的學業壓力、家庭期望和社會競爭日益加重,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以真正認識與完善自我,因此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輕則影響青年學子階段性的成長,重則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事件。為避免此類現象愈演愈烈,學校應當及時調整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讓學生解開心結,敞開心扉,走向光明人生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出與落實。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生命教育,應當以尊重學生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基于此,作為教育教學者,我們應當以促進新時代青年學子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開展生命教育視閾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溫柔的教育之光照耀學生的心靈,照亮學生的成長旅程。本文以“生命教育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詳細論述了這一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探討了在實踐過程中所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與成果,讓學生在發奮學習的同時享受健康的成長與美好的青春。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充分保障,所接收到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切實性提高,然而由于過重的學業壓力與生活壓力,心理問題在高中生群體中層出不窮,容易導致學生走入歧途,讓美好的青春之花凋零?;诖耍瑢W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來自學校、社會與家庭三方的高度重視。然而,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身為教育教學者,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心理發展情況、接受能力、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性格特征等,制定符合學生的教育策略。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靈較為脆弱,情緒容易激動,有可能會做出較為極端的行為。基于生命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好能夠解決學生當前的迷茫與困惑,調節情緒,幫助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貴與脆弱,從而引導學生在成長之路上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讓生命發揮意義。這一教育內容有助于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讓心理健康教育更適應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況,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高中階段既是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的“黃金期”,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教育教學者,我們應當肩負起德育的責任,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以及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策略。基于此,在生命教育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且必要,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避免學生走入人生歧途,蹉跎時光或者采用偏激行為解決問題的情況發生,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學生思考如何體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在高中階段,青年學子即將面臨高考,做出人生重大的規劃與選擇,在生命教育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順應了學生這一時期的成長需求,讓學生對生命與人生產生科學與深入的認識,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從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部分教育教學者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過于籠統,缺乏深入性,難以解決學生當前的迷茫與困惑。這種教育實踐路徑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成果,還有可能淪為學生眼中“夸夸其談的大道理”,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內化?;诖?,在生命教育視閾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始終遵循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走訪、詢問學生與教師,掌握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以及所面臨的心理困惑,“對癥下藥”地開展教育活動,讓教育內容真正能夠幫助學生解開心結與疑慮,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指導性作用。不僅如此,針對性原則還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手段時應當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選擇學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教育路徑,促進教學成果的最大化。
在高中階段,學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顯著增強,渴望來自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然而,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往往尚未成熟,他們眼中重大的問題可能在成人眼中“輕如鴻毛”。因此,教師應當在開展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時刻遵循尊重與理解的原則,只有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理解,才更容易敞開心扉,向教師“托盤而出”自己所面臨的迷茫與問題,便于教師及時進行引導與解決。不僅如此,尊重與理解原則也更容易讓學生將教師視為自己的朋友,接受教師的意見與建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與成果。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具有較強的個人性與私密性,這些問題與困惑讓他們感到力不從心,不愿意被他人知曉,當學生找到教師訴說自己的心理問題時,一定是鼓足了勇氣、下定了決心,并且對教師有著一定的信任與期待。因此,教師應當遵循保密性原則。保密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學生所傾訴的內容不涉及公共安全與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為學生保守秘密,不對外公開。只有遵循保密性原則,學生才能夠對教師保持信任,教育活動才得以順利且有效地開展。
生命教育既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與基礎。因此,要想讓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達到理想化的成果,教育教學者應當將視線放遠、格局放大,引導各學科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地正確看待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陽光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以高中生物“細胞的生命歷程”教學活動為例,在這一內容的教學設計中,生物教師可以與心理健康教師合作,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展示人體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變等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強大與脆弱,從更深層次理解人類生命的演繹過程,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并且自覺主動地尊重與愛護生命,讓生命教育融入日常學科教育中,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切實性發展。
再比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了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和學生探討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引導學生探尋自己的人生理想,通過科學合理的路徑實現人生價值。
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高中期撞上青春期,繁重的課業壓力與迷茫敏感的內心狀態碰撞在一起,容易讓學生面臨層出不窮的問題。每一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都不相同,同一名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相同。基于此,為了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具體特點,學校可以聯合班主任與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共同為學生制定成長檔案,關注學生個性化成長的一點一滴。
心理教師應當及時總結每一階段來訪學生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在成長檔案上進行記錄與分析,并且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篩選出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干預。班主任也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狀況,記錄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并且將較為嚴重的問題反饋給心理教師,讓心理教師幫助學生解開心結,走出困境。
成長檔案不僅記錄了每一名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還能夠便于學校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總結與分析,從而調整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為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不僅如此,成長檔案也可以成為學生人生之路上的一份“禮物”,當學生畢業后翻開自己的成長檔案,能夠看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這份檔案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日后遇到這類問題時進行科學的應對與處理,還能堅定學生的信念,讓他們認識到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會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一天。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具有針對性與指導性的教材,課程的開設也難以呈現出規律化與持久性,似乎在高中生的學習活動中是一種“似有若無”的存在。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與推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備受重視,生命教育更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格外關注?;诖?,學校應當建構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狀態的校本教材,開設學生需要的具體課程,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
在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編寫過程中,心理教師應當廣泛了解、吸收具有創新性與科學性的教育理念,通過走訪班主任,挖掘不同年級學生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并且在校本教材上進行呈現。有些學生性格較為內向,難以向教師或家長尋求幫助,因此在面對心理問題時難以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決策,而校本教材的出現則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例如,高一的校本教材可以涉及生命教育、學習方法輔導以及幸福教育等。
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在一些關鍵階段及時開展心理課程進行輔導。例如,臨近高考,多數學生較為緊張焦慮,而這一心理狀態很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考試狀態。基于此,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課程,通過健康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調節緊張情緒,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
在高中階段,學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說教模式開展生命教育,那么便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優秀的教師不應當通過灌輸的路徑,而是宛若一場春雨,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推動心理教育成果得到理想化的發展?;诖?,作為教育教學者,我們可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營造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文化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在耳濡目染中實現心理健康的不斷發展。
例如,學校可以在走廊展報中布置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價值。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設置與“生命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有關的板報主題,讓學生在設計與欣賞板報的過程中深化思想認識。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校園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而且,學校還可以成立心理協會,編寫印刷社團期刊,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在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幫助別人。
比起教師屢次三番的說教,優秀的文化氛圍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與理解,讓生命教育潤物細無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切實性提高。
理論性的生命教育很難讓學生產生共情,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內化,容易讓教學活動流于表面,難以發揮實際的教育價值?;诖?,在開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可以依托于具體事件與社會問題,引入關于生命的思考。
例如,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祭奠英烈活動,踏上追思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待生命?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尊重和愛護生命?”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場景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讓學生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時,感悟生命的價值,珍惜美好的生命。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廣泛關注,生命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影響。作為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生命教育對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影響,認識到生命教育下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價值,在教學設計中始終遵循針對性原則、尊重與理解原則以及保密性原則,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滲透學科心育,制定成長檔案,開設校本課程,營造文化氛圍以及借助具體事件等,讓生命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成果,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