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

2023年10月,一部名為《珍·古道爾的傳奇一生》的紀錄片與觀眾見面了。影片以女科學家珍·古道爾的第一人稱為視角,講述了她在非洲叢林中與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傳奇經歷。觀眾可以跟隨紀錄片的鏡頭與珍·古道爾一同深入草高林密的非洲原始叢林,近距離地觀察野生黑猩猩的種群,看它們如何在廣闊的大自然中繁衍生息。同時,觀眾也見證了珍·古道爾不平凡的一生。
珍·古道爾,1934年出生于英國倫敦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珍·古道爾兩歲生日那天,父親送給她一只非常可愛的黑猩猩布偶。冥冥之中的緣分,讓幼年時期的珍·古道爾開始對大自然和小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成年后的珍·古道爾從事過很多職業,但這些都不是她的興趣所在。為了實現研究動物的夙愿,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來到東非的肯尼亞。在那里,珍·古道爾遇到了當時很有名氣的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并接受其邀請,參與到揭示原始人類行為模式的靈長類動物研究計劃當中。從此,珍·古道爾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離開了英國溫馨的家,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坦桑尼亞坦噶尼喀湖湖畔的貢貝國家公園,進行黑猩猩的研究計劃。
初到坦桑尼亞,珍·古道爾發現這里的生活條件比想象中還要糟糕,沒有電,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醫療設施,還要時刻提防野生動物的襲擊。當地人得知珍·古道爾要近距離地觀察黑猩猩時,都認為她瘋了。當地人告訴珍·古道爾,黑猩猩的攻擊性很強,曾經有人在爬樹時遇到一只雄性黑猩猩,結果遭到襲擊,受了重傷。
這樣的危險并不能嚇退珍·古道爾。每天天還沒亮,珍·古道爾就帶著簡陋的設備爬上陡峭的山坡,開始一天的觀察。她眺望著坦噶尼喀湖,等待著叢林中那些黑猩猩的到來。為了獲得黑猩猩的認同,年輕的珍·古道爾露宿在叢林中,吃黑猩猩愛吃的果子,像黑猩猩那樣在樹林間穿梭。她曾多次被熱帶雨林中鋒利的葉片劃傷,也遭遇過黑猩猩的襲擊,但是她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曾離開。
15個月過去了,黑猩猩們終于習慣了珍·古道爾的存在,它們開始若無其事地在她身邊走來走去,甚至在她的旁邊坐下,從她的手里接過香蕉等食物。
珍·古道爾從此打開了一個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全新世界——黑猩猩的世界。通過觀察,她發現黑猩猩和人類竟然如此相似:它們通過互相梳理毛發、撫摸彼此進行交流;它們也有歡樂和悲傷、恐懼和嫉妒等復雜的情緒;每只黑猩猩都有自己的個性,且差異巨大。
珍·古道爾為每一只黑猩猩起了名字。一只名叫弗林特的小黑猩猩給珍·古道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總是黏著自己的母親芙洛,還讓母親背著自己。當母親芙洛去世時,弗林特變得非常憂郁,甚至不吃東西。三周后,弗林特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有一次,珍·古道爾跟著黑猩猩來到一個白蟻巢穴前,她看到黑猩猩們撿起樹枝,拔光上面的樹葉,用光禿禿的樹枝插到蟻穴中掏白蟻吃。這是個驚奇的發現,黑猩猩竟然會自己制作工具并使用工具,而在此之前,只有人類才被認為能夠使用工具。珍·古道爾的這個發現很有意義,也許我們需要重新對人類進行定義了。
還有一次,珍·古道爾在一家實驗室中遇到了四只黑猩猩,它們被關在狹小的籠子里。其中一只名叫喬喬的黑猩猩,已經被關了15年。珍·古道爾看著它的眼睛,想起它那些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同胞們,它們有松軟的草地、安全舒適的巢穴,它們還可以相互梳理毛發,而喬喬卻被獨自關在籠子里。珍·古道爾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涌了出來。此時,喬喬看到了,它伸出手指,溫柔地擦去了珍·古道爾的眼淚。





經過珍·古道爾的努力,她的研究成果糾正了學術界長期以來對黑猩猩的錯誤認識,將人類對黑猩猩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黑猩猩是目前最接近于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研究黑猩猩,對于了解人類的起源及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黑猩猩具有復雜的思維過程,有自己的語言,能夠制作并使用工具。黑猩猩還擁有一定的社會規則和行為習慣,它們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競爭關系與它們的攻擊行為、求偶行為和繁殖行為等,都與人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些對于研究人類早期社會形態甚至人類進化歷程和腦部發育等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963年,由于珍·古道爾對自然科學做出的貢獻,她獲得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弗蘭克里伯爾獎。之后,她獲獎不斷,但是她并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珍·古道爾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環境,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世界最杰出野生動物學家”。

珍·古道爾的身上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整個世界的熱愛。她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史詩般的浪漫情懷。從風華正茂的年輕姑娘到白發蒼蒼的睿智老人,珍·古道爾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為人類獻上了一份珍貴的科學報告。她對大自然那種純粹、真摯的熱愛,值得我們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