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余雅璐
(蘇州大學 應用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中國經濟已由原來初級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逐漸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轉變。如何培育滿足社會提質增效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成為了各界迫切思考和解決的事情,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主陣地,也無可避免的需要擔此重任。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需要高校、社會各界加以助力。可見,如何在新的背景和政策支持下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是高校教育改革必須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新業態層出不窮,不斷呈現出新特點、新規律,也面臨著新挑戰、新問題。如何順利實現外貿發展的高質量轉型升級,以有效應對全球不穩定因素加劇、西方霸權思想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消極影響顯得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培育能滿足新市場需求的、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的、掌握專業和創新創業基本知識,擁有創新創業意識、具備創新創業能力與素養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迫在眉睫。
綜上所述,社會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更為迫切的同時,對國貿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創業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與“雙創”背景下社會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要求不謀而合。各類型專業研究人才和教育工作者也都開始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就業進行相關探索,但通過分析現有的國內外文獻,可以發現:第一,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某個方面,這些研究具有比較重要的借鑒意義,但不夠全面、統一。第二,已有部分文獻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致力于打造某特定類型院校、某大類專業如機電類專業、經管類專業、某具體專業如機電一體化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安全工程專業、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專業、水產養殖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行政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等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或者教育生態體系,但研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比較少。因此結合國貿專業的特點,探討如何在“雙創”背景下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并對此展開研究,為形成培養國貿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可行性路徑和方式方法提供借鑒意義就顯得十分迫切。
近年來,各類型高校的雙創經過實踐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果。但是就目前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相關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很多高校都設置的專業,涵蓋的大學生數量較為龐大,不同院校對國貿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有所差異,但就創新創業這一目標而言,很多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價值導向①。同時,很多高校設立創新創業類教育課程大都以通識教育類課程、選修課、第二課堂活動、講座等的形式開設,設置偏向于低年級、缺乏連續性,未能與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且授課形式偏向于程式化,教材缺乏針對性、嚴謹性,無法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連續、循序漸進地貫穿整個大學教學教育過程,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高校是教學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則是真正的實施者,師資力量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科的發展速度和最終的教學效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則必然離不開高水平雙創型導師的支持。當前很多高校的雙創型導師隊伍建設進度遲緩,選拔的導師常由行政部門人員、輔導員、專業教師兼任,偏年輕化、專業度不夠高、知識結構相對單一、企業管理經驗、創業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容易將創新創業教育淪為一紙空談②。另外,雙創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也不是單純的實訓,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更注重與時俱進,如果授課方式單一,教學方式和方法不及時更新,很難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從而無法落到實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型很強的專業,涉及的知識綜合、廣泛,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如果能在專業教學過程中以恰當形式引入創新創業教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將有更多機會和更多場景檢驗和鍛煉學生運用雙創理念和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在實踐中得以實施,所以是否搭建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和平臺就變得十分關鍵。很多高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嘗試開設雙創實踐課堂,通過比賽、訓練項目等形式使學生參與實踐。或者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推進校企融合,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或者是搭建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以實訓室、工作室、訓練基地和中心、創客空間等的形式展開。但由于缺少經費、師資力量薄弱、空間有限、融合程度不夠深入等客觀原因的存在,搭建的實踐體系并不完善,受眾學生有限。平臺也存在開放性不足、準入條件較高等問題,無法持續有效運行,經濟效益不佳,難以滿足多數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客觀需求。
國貿專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投入。在整個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關注教育教學質量和成效,關注投入-產出的效益,以便及時糾正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使創新創業人才教育工作得以科學實施。當前國貿專業學生仍然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水平較低、政府支持力度欠缺、相關設施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形式而實際效果欠佳、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與社會各界的配合力度不足、資源共享不夠充分,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構建不完善等問題,這是國貿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所不能忽視的。
為了構建全過程、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組建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優化教師教學形式和方法;搭建和完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和平臺;有效同步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和評價體系。
研究型高校、應用型高校在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方面通常存在差異,因此,國貿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并不能寄希望于學生通過幾年的教育就能順利找到創業機會,實現就業崗位的自我創造;也不是僅專注于對有創業欲望學生的引導和激勵。而是為契合當前經濟外貿發展需求,以培育能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的、掌握國貿專業和雙創的有素養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目標③,這些人才必須具有科學思維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組織與管理能力、想象力和開創能力、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等。
在此基礎上,培養目標需要在整個大學培育過程中進行解構,講求層次性、連續性和循序漸進。大學第一年更多的專注通識教育類課程、講座、經驗與真實案例分享,恰當講述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當下的環境與政策,輔之以簡單的創新創業計劃書等形式,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知。大學第二年、第三年更多的專注國貿專業知識、創新創業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并注重對學生各項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的鍛煉與培養。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專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設置適當的課程模塊和課堂活動,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實踐平臺和機會,檢驗并鍛煉學生的相關能力,讓學生在試錯中取得進步。大學第四年注重高階段目標的達成,在前期實踐和項目的基礎上,助力學生更好地參與畢業實習、或者為學生孵化真正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教學,對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高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優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結構,組建高水平教學團隊。可以聘請或者邀請校外創業者、企業家、有經驗的外貿企業高管走進課堂,分享真實的案例和經驗,提高學生興趣并指明努力的方向。后期憑借其有效資源和實操經驗在學生實踐、推進項目過程中提供指導意見,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克服困難。第二,提高現有雙創型導師教學水平、能力與綜合素養,鼓勵相關人員積極參與相關高質量專業培訓和企業社會實踐,豐富實戰經驗,并鼓勵導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經驗分享,提升團隊整體對創新創業機會的辨別能力,以便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第三,創新創業教育注重成果導向,因而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注重所講述知識和所開展活動對學生的啟迪性、有用性以及學生的參與度、配合度,觀察并考核其對于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創新創業能力的掌握和提升程度。
國貿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在實踐中得以貫徹,培養效果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因此,高校需要積極打造多層次、全方位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和平臺,充分融通“知識鏈”與“實踐鏈”,立體架構專業教育與創新實踐、知識拓展與創業訓練一體化的雙螺旋模式,助力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第一,積極加強國貿專業相關課程配套校內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并推動校內各專業實驗室開放共享,結合社會發展實際,將情景模擬高度仿真的教學環境無縫對接到專業實踐模塊中去,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外貿相關流程和知識,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思考。第二,調動校內外資源,加強專業間合作,孵化好的想法和項目,組建學生團隊,帶動更多的國貿學生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POCIB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項目等各項主流賽事,鍛煉其解決實際問題的各項能力。第三,推進校企合作,有效搭建國貿專業畢業實習基地、創建校園“創業園”或者“工作室”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真實的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體驗④。并且將最新的市場訴求、行業動態、變革等真實信息引入校園,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倒逼學生不斷提升實踐技能和綜合素養,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第四,為有意圖、有想法進行創業的學生開辦專門的創業教育實驗班,進行榜樣教育與困境教育,并設立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創客空間等,為學生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機會、場地、資金支持等,助力其順利實現校園內創業⑤。
“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高校,但也不可能僅依賴高校。國貿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依賴于保障體系的構建,需要合理借鑒政府、各高校、社會各領域、企業、家庭等多元主體的優質資源和力量,以便為深化國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充分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平臺保障和資源保障⑥。同時,在國貿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過程中,需要結合院校特點,科學量化指標,同步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以在實踐中對比分析國貿專業雙創培養的效果,并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改善方向。
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進入新時期,“雙創”背景下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各高校應盡其所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力量,在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影響與助力下,一同為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努力,以有效提升國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能更好地順應市場需求,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注釋:
①張宏婧,朱婷婷.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1,34(10):97-100.
②李姣姣,楊玫,游趙晗,郭凱.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與路徑優化研究[J].河南科技,2021,40(30):142-145.
③宋浩,李夢娥,趙洪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02):1-4.
④田菲菲.基于校企合作實踐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訊,2021(34):185-187.
⑤曹金華,周小勇.創客教育視域下創新創業人才核心能力識別及培養路徑研究[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1,26(03):343-348.
⑥陳雪鈞,李莉.共享經濟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研究[J].江蘇商論,2021(0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