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圍繞勞動者的關注焦點、內心期盼,勞動領域的熱門話題、熱點事件對這一年進行總結。憧憬未來,讓我們一起“團結奮斗”,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如同金字塔的建造,基石和塔頂石同樣重要。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存在結構性短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是從國家層面對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出體系性、綱領性的強化,這也標志著我國對于技術工人的培養、使用、獎勵等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框架已經形成。
“產改”五周年:2022年,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迎來5 周年。5 年間,一項項鼓舞人心的改革行動鋪展開來:勞動和技能競賽吸引3.7 億人次參與,“求學圓夢行動”培訓農民工600 萬人次,28 個省級工會配備46 名產業工人兼職副主席……千千萬萬產業工人正朝著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方向邁進。
穩就業:2022 年的就業政策,可以用“實”“精”“新”來概括。政策“實打實”,無論是真金白銀的穩崗擴崗政策、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還是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留抵退稅政策,都有助于企業“松口氣”“加把勁”,保證了就業崗位穩定。“精準發力”,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精準施策。“不斷創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拓展就業增量,優化就業服務。
新八級工:這項事關全國2 億技能勞動者的人才評價制度,有利于打破技能人才晉升路上的“天花板”“隱形門”,進一步暢通他們的發展通道,提高他們的待遇水平,優化他們的成長環境,引導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個人養老金:我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三支柱”。目前,“三支柱”發展并不均衡。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不僅給養老金市場提供了新選擇,也為應對老齡化議題增加了新渠道,有望提高參加人的養老待遇水平,讓“銀發族”的晚年生活更有質量和保障。
直播帶崗:疫情發生以來,不少用人單位和招聘平臺將招聘會搬進了直播間,直播帶崗正在成為求職招聘的新渠道。直播間里,供需雙方的信息差在減少,招人才、找工作這件關乎企業發展、人生規劃的大事變得更輕量、更便捷,這也是疫情之下,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益嘗試。
超齡農民工:讓超齡農民工擇業有機會、養老有所依仍需各方繼續努力。安全考量是各地出臺超齡農民工“清退令”的主要原因,但超齡農民工的處境也令人擔憂:離開工地的他們該何去何從?2022 年11 月9 日,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企業不得以年齡為由“一刀切”清退大齡農民工,為有就業需求的大齡農民工免費提供公共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