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王健 余奎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0
EPC總承包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主要是將設計工作、采購工作以及施工工作融為一體[1]。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過程中由工程的總承包單位對工程的質量負全責,因此項目的總承包單位需要通過建立相關質量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按照管理工作流程開展管理工作,與此同時,全面利用專業知識、先進技術以及高效工具來確保工程的建造質量。
南康區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項目(一期)包含多個外立面改造施工子項,主要位于龍華和龍回兩個圩鎮,圩鎮街道處房屋密集,情況復雜。其中龍華分部主要包含:一期安置點背街小巷改造項目、老贛豐線綜合改造提升項目、龍興路特色商業街改造項目;龍回分部主要包含:萬龍路兩廂及圩鎮房屋立面改造項目。改造路段總長預計4.5公里,涉及改造房屋700多棟,改造房屋立面面積約92000平方米,經費總預算為643.5萬元,起始日期為2022年1月,完成日期為2022年12月[2]。我項目部按照全面提升示范鎮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周邊自然環境、地域特色開展示范鎮建設、整治,推進鎮容鎮貌綜合治理;保護獨特風貌,挖掘文化內涵,建設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的特色示范鄉鎮。
2.1.1 村落選址之美
徽州主要指的是古代徽州的六邑周圍,那里的景色優美并且四面都由山體圍繞。徽州先民考慮了地形、土地形貌、水流、風向等各種因素進行村落的選址。人們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依靠山水,乘勢而上,根據地理條件設計建筑布局,優化生活方式,以亭臺樓閣、水口塔美化景觀,建造各種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以此來表達精神愿望[3]。由此,徽州建筑就成為一項具有藝術氣息的建筑。徽州傳統建筑的選址充分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2.1.2 空間布局之美
徽派建筑沿著中軸線交替排列著不同的房屋。在民居的前、后、左、右,分別布置了庭院以及花園,并可以在其中放置各種裝飾物,具有明確的層級思想。通過中軸線進行建筑結構的設計全面展現了徽派建筑平衡對稱的建筑思想。所有類型的房屋都呈現出復制“中心”一詞的趨勢,且組團軸線清晰。這種類型的建筑綜合體,從中心向四周伸展,十分有序。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徽州人民的凝聚力。這種布局是中國傳統建筑的共同特征,表現出獨特的空間美學,也是中國傳統空間美學的代表。
2.1.3 建筑形式之美
徽州建筑的典型元素是馬頭墻。馬頭墻有強烈的水平感。外墻上幾乎沒有設置窗戶。粉紅色的墻壁連接在一起,這樣可以更容易地形成點、線和表面的幾何形狀,從而增加建筑的體積和完整性。與此同時,墻頂上的青瓦也為白色空間中設置了分界線。與墻面相比,框架形成了動態的線條運動,明亮而不輕浮。在屋頂錯落的馬頭墻也為建筑增添了層次感,為人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感官感受。
2.1.4 建筑裝飾美
徽派建筑的裝飾都十分精美,并且其中的徽州三雕也成為了徽派建筑中的標志性特征。徽州三雕是中國民間三大雕刻技法的簡稱,即徽州風格的磚雕技法、石雕技法和木雕技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亭臺樓閣、寺廟、園林等建筑的裝飾。它內容豐富并且涉及范圍廣泛,在建筑中十分重視倫理表現和社會啟示。雕刻并沒有用色彩來使其更加美觀,而是用它自身的高質量的顏色和構造來表現建筑的建造細節,古樸高雅。除此之外,徽州三雕的審美特點也是材質、形狀等因素協調運用的結果,運用了對立與統一的審美法則,既強調外在,也強調內涵。同時,也寄托著徽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2.1 徽派建筑以木架結構為主
徽派建筑通常以木框架為主,利用磚料、木材以及石料等作為建造的主要原料。梁框架具有較多功能并且十分龐大,同時在裝飾上下的功夫也很大。磚雕、木雕和石雕也很普遍,具有極好的裝飾藝術水平。歷史上,徽商通常在揚州以及蘇州等地活動,徽州建筑也對當地建筑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徽派建筑朝南,對建筑內部的采光設計較為重視。
2.2.2 徽派建筑布局以中軸線為基準
布局由中心軸對稱劃分。中心是大廳,兩側是房間。大廳的正面稱為“天井”,既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又有“四水歸堂”的美意。民居的外觀非常完整和美觀。高墻是封閉的,馬頭直立在墻頂上并被稱為“武”。墻面線條別有一番風味,黑瓦白墻,色彩彰顯優雅大方的特點。在裝飾方面,主要采用磚雕、木雕和石雕技法,如磚雕門套、石雕窗、木雕窗柱等,使整個建筑美不勝收。徽州建筑作為一個傳統的建筑流派,集典雅、質樸、豐富于一體,至今仍保留著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徽州建筑的色彩特征是粉紅色的墻壁和黑色的瓷磚。外觀的主要顏色是黑色和白色。形成陰陽兩極相映的情景,全面展現了徽派建筑典雅獨特的藝術美學。徽派建筑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當地材料,因為其具有當地的地域特色,并能夠輕松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建筑材料主要是當地的磚料、木材、竹材以及石料等。原料的顏色與建筑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實現了完美的美學效果。通過對材料的正確使用和安排以及與環境的完美融合,也可以看出徽州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推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理念。
2.3.1 向大自然學習
徽派建筑的材料,一般采用徽州本土的傳統建筑材料。通過充分利用徽州豐富的優良木料、石料、泥土、石灰等自然資源,不但能夠降低建筑成本,而且還能夠反映本土的生活習俗與人文建設審美意識。建材的來源也十分廣闊,材料品種復雜多變。建筑材料的質感、圖案和顏色選取均十分精細,讓徽州建筑材料呈現了原本的生態與天然之美。建筑材料的簡單工藝也凸顯了徽州本土氣息。為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不做過多裝修而是在木材表面涂一層光清漆,這樣就可以在不破壞材料紋理和保持原材料原色的情況下強調材料的平滑度。通過對建筑進行精細的手工設計和創新,精心雕刻或保持材料的原始形狀,創造大量藝術裝飾。
2.3.2 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色彩構成上,徽派建筑十分注重不同色彩的對比以及相互通河。這種對比不是黑白之間的單調對比,而是利用其他顏色形成不同層次的搭配以及裝飾。在使用顏色時,注意高度以及溫暖的合理設計,并強調明顯的層次感。徽派建筑在使用色彩單元時,注重層級的設計,有序、和諧、統一。在建筑環境中,粉墻、黑瓦、馬頭墻等獨立統一的元素,并通過結合三維設計,不僅豐富了建筑色彩,而且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
根據示范鎮建設的要求,項目的整個建筑風格為“徽派”風格。鍍鋅鋼框架結構建筑在道路沿線房屋的屋頂上,相關成本占立面的比例最大。在設計這部分鋼結構骨架時,要從工程的實際建造特點出發,以結構安全為基礎,根據總成本規劃、材料需求、局部環境因素等因素開展設計工作,以此實現提高設計效率的目的。
青磚白縫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主要標志。在對老城區的舊建筑進行改造時,由于舊建筑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合理設計改造方案,在實際施工的時候采用在其地面上使用鋼筋建造馬頭墻的施工方法。設計方法包括修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原始裝飾材料,減少一些具有危險性的裝飾構件,合理設計以提升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建筑的防御能力。
本項目建設區域地處圩鎮核心區,立面一層房屋以商鋪為主。通過地域特色的不同進行建筑的設計,融合本地的自然環境特點以及區域特點,采用木質建筑標志,促進城市景觀的綜合治理,在保護獨特風貌的同時,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價值,建設具有歷史記憶、文化文脈和地域風格的特色示范鎮。
對于示范鎮而言,建筑色彩是體現鄉鎮色彩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體現鄉鎮地域特色以及自然環境特點的重要方式。讓建筑的色彩和本地的自然環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與周圍的建筑形成風格體系,讓舊建筑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感,使舊建筑立面的色彩定位得以優化。在舊城區改造設計中,當建筑采用立面涂料設計時,要準確確定圩區城市色彩的特色外觀,并明確指出立面涂料的陳設間隔,以促進建筑立面設計的順利實施。
舊城改造時,建筑材料的立面設計必須根據建筑的整體環境以及整體成本規劃、材料需求等因素進行。與此同時還要確保飾面材料的質量符合工程建造的需求,從而促使項目的建造能夠充分體現出當地的風格特色,實現高質量的改造項目施工。
本工程涉及大量房屋,因此需要形成一套完備的技術管理體系,對各項施工工藝以及工序要點進行明確,并掌握施工要點,從而確保立面改造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效果,促使項目建造能夠在規定工期內完成施工。
設計是工程建造中的“核心”和“內在價值”,是工程采購和施工的基礎環節。因此,設計質量是EPC項目管理的決定性因素。設計是將數據轉換為設計圖紙的過程。首先,要組織重要技術制度的審查,確保制度的合理性。其次,嚴格執行圖紙審核制度,選擇在施工圖紙設計方面有豐富經驗、高技術水平的專業設計人員。與此同時,需要嚴格執行圖紙會簽制度,進而避免在實際施工中出現各種由于設計圖紙問題而引發的施工錯誤。對成品圖紙進行修改以及優化都是對圖紙層次的升級。第一,圖紙層次的升級必須得到承包商以及設備制造商的意見,以確保修改后的圖紙滿足承包商和設備制造商的要求,且不影響其他專業施工。第二,圖紙層次升級前應與施工現場進行溝通,確保設計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避免出現需要返工的情況,為工程的建造節省施工成本。施工組織總體設計是EPC總承包商對施工現場的總體質量進行控制的重點,是現場管理的大綱文件。因此,高質量的施工組織總體設計是確保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總設計計劃的編制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工程師進行設計,專業工程師和安全工程師也需要參與其中,并且總設計計劃的編制還要充分融合工程的設計方案。
5.2.1 制造商選擇
首先,應建立并實施一個完善、嚴格的設備采購體系。建筑施工設備應選擇知名品牌與此同時還要切實考慮到設備的實用性以及經濟性,以長期合作廠家為準。制造商的資質、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必須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并且要選擇在各方面都能夠符合相應要求的制造商。制造商提供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嚴格遵守許可證制度,總承包商參與重要材料和設備的采購以及招標。
5.2.2 設備監測
監督重要設備的制造,技術人員需要定期對制造商檢查設備的生產和加工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監理人員還需要熟悉與設備有關的法律條文、合同規定、技術規范以及工藝標準,了解設備的生產加工技術。準備并實施質量控制點,為關鍵連接和對過程運行有意義且符合要求的設備定期創建生產監控報告,并及時向項目部報告設備制造進度,并報告和糾正存在的問題。
5.2.3 現場檢查
出廠前,必須對設備進行現場檢查,其中包括功能、規格、尺寸、零件、包裝文件、標識等。設備到達施工現場后,在總承包商、現場經理、施工單位和制造商的參與下對設備的質量進行檢驗并對質量合格的設備進行驗收。現場檢查設備和隨附文件,檢查合同內容的完整性以及設備和備件的損壞情況。工程施工質量伴隨著工廠的整個生命周期,是所有相關單位的重點管理內容。在EPC總承包模式下,從施工、設計和設備三部分入手,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管理計劃、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措施。
5.3.1 施工方案以及圖紙會審
在EPC總承包模式下,對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需要在施工方案以及圖紙的會審階段中進行有效管控,從而確保工程能夠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開展施工工作。
5.3.2 施工過程控制
制定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由各專業工程師組織的各專業日常質量控制,形成檢查說明和糾正要求;總承包商和設計單位在項目總工程師的組織下,每周進行聯合質量控制,每月對施工現場的所有工作面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并編制檢查報告,其中要附上糾正實施要素;由總體單位組織承包商、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成立季度和年度聯合質量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現場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而編制季度和年度質量控制報告,隨時糾正實施情況。同時,EPC項目的日常質量控制需要不時組織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與上述定期例行檢查一起構成EPC項目日常質量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以上,以南康區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項目(一期)為例,對EPC總承包模式下工程質量管理進行分析,由于本項工程的建造整體屬于徽派風格,所以需要在本項工程的設計方面、設備方面以及施工方面對工程的建造質量進行管理,利用EPC總承包模式的總承包單位對工程的質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實現工程建造的高質量、高水平,為今后的工程建造發展提供有利條件。